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日美芯片摩擦启示录,美国故技重施,中国芯片如何突围?

发布时间:2020-06-01 11:14:30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美国加大对华为等中国公司的封锁,中美两国贸易争端进入了新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三十年前美国日本也发生过类似的贸易争端。日美电子贸易战从1984年持续到1991年,措施上从限制专利输出到开征反倾销关税再到“最低价格协定”以及“最低市场份额协定”。

第二层分化:半导体领域 DRAM 开始衰败,设备与材料兴起。除了终端电子产品之外,日本半导体领域也同样出现分化趋势。日本DRAM行业在1985年之后在全球市场份额持续下滑,但是日本半导体行业中核心设备在全球的份额持续提升,80年代是日本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崛起的黄金十年。在1980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设备厂商中,美国占有9席,日本仅仅占1席;而到1990年全球前十大厂商中,日本占有5席,美国占有5席。

根据SEMI的预测,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日本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52%,其中欧洲与北美占比都为15%左右。在全球该领域中日本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此时期日本半导体材料在光刻胶、模压树脂、硅晶圆、键合引线及引线框架等重要材料方面占了非常高的份额,日本半导体材料企业在全球行业中地位举足轻重。像日立化学、京瓷化学、信越、三菱佳友株式会社SUMCO、佳友电木等日本企业几乎垄断了全球半导体材料。靶材领域,市场占有率超90%的全球6大厂商中前两大就是日本的厂商Shin-Etsu和SUMCO,两家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50%。硅片领域被日本信越化学、三菱住友、中国台湾地区环球晶圆、德国世创和韩国LG五大供应商垄断,全球硅片供应占比超90%。其中日本的信越化学、三菱住友分别占比27%、26%。

日美芯片摩擦启示录,美国故技重施,中国芯片如何突围?

▲日本集成电路行业贸易数据

日本集成电路行业整体贸易顺差在1985年之后曾经历短暂快速下跌,主要是由于之前顺差贡献的主力DRAM出现较大滑坡所致,但是日本集成电路行业并未一蹶不振,从87年开始恢复增长一直持续到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这其中设备和材料的贡献功不可没。

日美芯片摩擦启示录,美国故技重施,中国芯片如何突围?

▲关键半导体日本企业市占率变化

3、贸易摩擦加速了日本电子制造业的第一层分化,但并不影响第二层分化

贸易摩擦的确加速了第一层分化。贸易摩擦后日本电子产业的演进规律是从终端产品向上游核心零部件以及设备的进化,其本质上是从低端低毛利产品到高端高毛利进化的过程,日美贸易摩擦不是这一进化的根本原因,但具有加速作用。1985年之后日本电子制造业的贸易顺差开始急速下降,日本彩电以及曾经的贸易顺差主力产品VTR从1985年开始下滑。日本电子制造业从彩电出口为主到液晶面板出口为主,从终端组装产品出口为主到集成电路出口占比持续上升,贸易摩擦后日本电子产业的演进规律是从终端产品向上游核心零部件以及设备的进化,其本质上是从低端低毛利产品到高端高毛利进化的过程。

日美贸易摩擦只是影响了日本部分终端产品的出口,相反,日美贸易摩擦却是日本电子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催化剂。从一国产业发展规律来看,日本电子制造业的这一升级并不是遭受了贸易摩擦的日本一国独有的专利,从全球来看,虽然美国从来不是被贸易摩擦的国家,但是美国电子制造业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低端产品生产不断向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再向东南亚国家迁移而美国本土制造业不断升级的历史。只是因为贸易摩擦的影响使得日本电子制造业在1985年就开始被迫需要升级。

第二层分化更深层次原因是其没有跟上科技产业创新潮流。日本DRAM行业的溃败最根本原因在于错过了个人PC的兴起。DRAM是日本半导体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产品,考察日本DRAM产品的兴衰可以一窥日本半导体行业的整体兴衰。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在1991年以签订《新半导体保证协议》结束,新条款当中对日本DRAM的最低价格决定者已经从美国变更为日本,由日本厂商参考全球DRAM平均价格自行决定最低售价,相比由美国决定最低售价已经宽松很多,但此时日本DRAM的全球市占率还有接近70%,贸易摩擦可以解释日本DRAM市占率从80%下降到70%,但是无法解释为何后来日本DRAM在全球的市占率从70%下降到10%以及后续强强联合的尔必达的倒闭。我们认为日本DRAM行业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厂商错过了个人PC的兴起。

日本DRAM厂商错失个人PC创新潮流。20世纪90年代,电脑界开启了换代潮流,从大型机向个人PC转变,这一换代也导致了DRAM需求的变化,DRAM的主力需求从大型机生产商向PC生厂商切换。伴随着这一转变,日本DRAM市占率不断萎缩,韩国开始后来居上,在1992年超过日本成为霸主。主要是大型机和PC需要的DRAM规格是完全不同的,PC需要的DRAM的制造要求就是低成本而不是25年的质量保证,而韩国厂商生产的DRAM切合了低成本的要求最终打败了日本。

但是,处于潮流转变中的日本厂商肯定也感受到了PC的兴起,但日本厂商的追求极致的文化告诉他们可以将大型机高质保要求的理念用于生产PC用DRAM当中,于是日本厂商坚持生产25年质保的PC用DRAM,而这种DRAM对于PC来说质量明显过剩。结果,大量生产低成本PC用DRAM的韩国厂商崛起,而日本失去了霸主地位。

日美芯片摩擦启示录,美国故技重施,中国芯片如何突围?

▲大型机与个人PC产值与价格

日本半导体行业的文化过于追求极限。半导体制造需要精密的技术,而这些技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当时DRAM多用于大型电脑和电话交换机设备,其立下的技术标准是要求大型电脑用的DRAM有25年的质保,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的工匠精神生产出了这种可靠性要求极其严格的DRAM,由此日本DRAM开始横扫全球。

此时,在技术上追求极限,生产高品质的DRAM这一技术文化开始扎根于日本半导体企业的方方面面,而这种技术文化正是日本半导体行业竞争力的源泉。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