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芯片摩擦启示录,美国故技重施,中国芯片如何突围?
强强联合的尔必达也未能挽救日本的DRAM行业。1999年底,日立和NEC合资成立专门生产DRAM的公司尔必达,当时普遍认为尔必达是“强大技术研发实力的日立”和“强大生产技术的NEC”合二为一,由此将诞生世界上最强大的DRAM制造商。甚至后来还有三菱电机的加入,但是尔必达的命运却以破产倒闭而告终。 尔必达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公司固守生产大型机DRAM思维而缺乏用低成本来生产低价格PC DRAM的意识。金融危机之后DRAM曾经跌破了1美元,当时尔必达高管在公开场合认为1美元的DRAM是无稽之谈,尔必达还是坚持了早年日本DRAM行业走高端高价格的路线,必然遭到时代的淘汰。 日元升值并不是日本DRAM丧失地位的主因。部分研究认为主要是贸易摩擦导致的日元汇率升值使得日本成本优势降低,于是韩国的DRAM后来居上,我们认为不应高估汇率变动对日本DRAM产品竞争力的影响,85年之后的韩国在DRAM市场可谓一骑绝尘,但97年韩元在短暂贬值后开启了10年的升值周期,升值幅度接近一倍,但这期间韩国DRAM的全球市占率却从35%上升到接近50%,而且在08年金融危机后韩元同样持续升值,但DRAM市占率一路冲到最高接近70%。并且以美元计价的日本和韩国两国制造业平均工资水平韩国曾一度与日本相当,但日本却再也没能重拾当年的雄风,在DRAM市场一路溃败。 4、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最大的赢家是韩国 1984年才成立知识产权委员会限制对日技术输出的意义不大。1983年美国认定,对美国科技的挑战主要来自日本。以后,美国就开始在高技术方面对日本采取防范措施,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于1984年成立知识产权委员会,限制本国技术外流。而此时的日本半导体技术虽然无法完全与美国抗衡,但关键技术都已经获得突破。1980年,日本宣布为期四年的“VLSI”项目顺利完成,期间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210件,商业专利347件。更重要的是,到了64K DRAM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富士通公司的研发进度开始与IBM、德州仪器等美国企业并驾齐驱,而到了256KDRAM时代,美国才刚研制出来,日本富士通和日立的产品已经量产上市。可以说此时的日本DRAM产业已经不需要依靠美国技术。 对日本DRAM反倾销牺牲了日本却成全了韩国。到了1985年眼看限制对日技术输出也无法阻止日本DRAM一统天下,美国开始对其进行更直接的反倾销调查直至后续逼迫日本签订《日美半导体协议》。尽管我们认为日本DRAM衰败更多原因来自于日本企业自身,不可否认美国的反倾销调查加速了日本DRAM的下滑,但美国没有想到的是韩国的DRAM厂商却趁势崛起,以三星为代表的厂商获得了全球70%左右份额。 韩国DRAM厂商崛起而美国无力阻止。1985年之后韩国DRAM份额逐渐上升,此时DRAM的消费主力逐渐从大型机转向个人PC,而个人PC的生产主力地区在中国台湾,因此韩国DRAM主要销往台湾等地,美国无法阻止台湾厂商进口韩国DRAM。当然美国进口的PC当中也有使用韩国DRAM的,但是这些进口PC中大部分都是美国自己的品牌,并且,在1980年之后由于受日本DRAM冲击太大,美国本土企业已经逐渐撤出DRAM生产,此时美国对韩国DRAM进行贸易摩擦已经没有意义。 ▲韩国DRAM趁势崛起 四、贸易摩擦后日本电子制造业的演进对中国的启示 既没有富士康,更没有苹果与高通。日本电子制造业在二战后因为美国的扶持以及本国举国体制发展半导体,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近年来日本电子制造业却持续萎靡,只在半导体材料和设备领域维持着领先的市场份额,日本电子制造业60多年的发展史既没有产生富士康这种代工领导者,更没有产生苹果与高通这类核心设计品牌,偏居上游的日本电子制造业有逐渐空心化的趋势。 日本电子制造业衰落主要原因没有把握住科技产业创新的趋势。贸易摩擦并不是日本电子制造业的这一空心化趋势的核心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没有把握住科技产业创新的潮流,在1985年之前大型机时代,日本电子制造业逐渐崛起,但是从2000年互联网1.0时代开始日本逐渐与行业最新潮流脱钩,以至于持续错过了互联网1.0以及2.0时代,当前处于互联网2.0向AI、5G以及智能驾驶变革的关键时期,能否抓住这一潮流对日本以及当前的中国都至关重要。 ▲当前处于向AI、5G以及智能汽车变革关键期 中国当前虽有贸易摩擦,但基本卡位了科技创新的每一波潮流。当前中国虽然处于贸易摩擦的阴霾笼罩下,但是我们紧扣科技产业创新的节奏,中国科技公司紧跟互联网2.0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步伐,并且在新能源车领域整体水平不输国外公司,在这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领导者企业如5G领域的华为、AI领域的海康威视、商汤科技以及智能驾驶领域的百度。我们持续看好中国科技企业今后的创新,在这之前日本公司的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 1、加大核心零部件与设备的自制,降低对产品组装的依赖 贸易摩擦不可否认对日本电子制造业的出口额造成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对于部分电子产品如电视机以及家庭录像设备(VTR)而言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日本电子制造业当中零部件的出口却一直处于上升态势,相对于终端产品需要大量的组装工序,零部件尤其是核心零部件的出口占比提升可以有效拉动日本电子制造业的毛利率水平。类似案例在电视机行业尤为显著,日本彩电行业在1985年之后出口锐减,但是日本液晶显示屏的出口却日益增加,一直到2003年日本液晶面板占据了全球市场的40%以上。 2008年之前我国半导体设备基本全靠进口,因此国家设立了02专项研发国产化设备。但是,由于设备制造对技术和资金需求要求比较高,只有北方华创、中微半导体、上海微电子等少数重点企业能够承担02专项研发工作,整个行业集中度相对较高。虽然在02专项的支持下,我国半导体设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但相比国内庞大的市场规模而言,自给率不足15%。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