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通信可深度参与!湖北印发数字政府三年总体规划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农业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物联网应用,挖掘数据价值,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支持建设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立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系统。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鼓励信息技术在乡村“三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乡村环境治理、乡村治安防控等方面的深度应用,提高乡村治理信息化水平。 (2)数字化平安。 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司法、公安等机关的深度运用,实现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加强数字化司法、数字化公安的建设,打通司法、公安各部门办案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轻快”“便捷”办案。健全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预测预警预防。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整合各类视频监控资源,加大在维稳、反恐、打击犯罪、生态建设与保护、安全生产、防灾减灾、脱贫攻坚等城乡社会治理领域的综合应用,提升防范化解社会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3)数字化教育。 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2.0,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推动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进一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和数据中心建设,提高管理决策能力和教育信息化创新水平。 (4)数字化住建。 围绕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建筑工程、住房公积金、城乡污水治理、城乡垃圾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民生业务,建立覆盖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重大生态工程长效运行维护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平台,保障民生应用,提高城乡发展质量。以统一登录入口、统一用户认证、统一事项标准、统一数据来源为原则,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整合集成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信息资源,构建“数字住建”,满足“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要求,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持续优化便民利企的互联网办事环境和营商环境,为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大数据和辅助决策支持,大力推进我省住建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5)数字化人社。 建设全省一体的社会保险、公共就业、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经办体系和信息系统,建立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人社公共服务事项的统一经办、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采用窗口服务、网上服务、移动服务、电话服务、自助服务等多种方式,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和“一卡通用”,为服务对象提供全网式、全流程、无差别的方便快捷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服务诉求的实时感知与动态分析,为各类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主动服务;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监管监控平台和决策支持体系,提高监管监控的针对性和精确性,及时感知政策实施状况,促进政策完善。 (6)数字化医保。 建设全省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待遇保障、医药服务管理、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医保基金监管、医保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医保服务便捷高效、医保治理科学精细、基金运行安全可持续,全面推进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7)数字化健康。 立足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创建一朵楚天健康云、一所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一个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园,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发展与应用。拓展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医疗服务评价、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与监测等重点应用,提升卫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互联网医院、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建立并推广使用“健康湖北”公众服务平台,探索优化就医流程、医患实时问诊互动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健康新型服务模式。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构建养老、医护、康复等相衔接的信息共享协同机制。 (8)数字化脱贫。 推进全省脱贫大数据平台建设,对建档立卡的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人口数据进行补充完善,建立覆盖我省农村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从多维度、多层面对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成效进行分析,为各级政府扶贫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完善以“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的精准扶贫信息化应用框架,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的服务与资源整合共享、业务协同联动和决策科学支撑,建设以群众为核心的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9)数字化民政。 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婚姻服务、殡葬服务、社区治理、区划地名等民政服务。加快数字化养老社区建设,不断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构建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推进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建立社会组织和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之间互联互通的综合监管体系;依托互联网平台打造“零门槛、多渠道、精准化”的供需对接渠道,全面提升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公众的覆盖面、主动性与实效性;推动志愿服务信息建设和数据共享,完善公民信用信息记录,增强志愿活动和志愿精神网络传播影响力;不断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婚姻登记、殡葬管理和区划地名信息服务。 (10)数字化信访。 以信访业务智能辅助系统开发建设为契机,升级建设阳光信访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信访事项办理的时效性和规范性。通过信访业务智能辅助系统建设,着力解决方便群众诉求、规范信访办理、加强信访民意分析等问题,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打造“网上信访”主渠道。 (11)数字化档案。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