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通信可深度参与!湖北印发数字政府三年总体规划
按照“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数字化应用。通过数据汇集共享,加强区域经济动态监测、趋势研判,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智能化分析、可视化应用,支撑区域经济数字化高效管理和协同服务,促进区域发展更平衡、城乡融合更充分、产业布局更优化、特色优势更彰显,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4)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应用。 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我省制造业与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支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突破数据集成、平台管理、开发工具、微服务框架、建模分析等关键技术。在食品、石化、汽车、电子信息、建材、纺织、冶金等行业树立一批工业互联网深度应用标杆,发展基于数据的工艺优化、流程优化、设备维护与事故风险预警等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武汉),支持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企业参与标识解析、控制和应用协议研制工作,开展标识试验和规模应用试点,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 (5)商务经济数字化应用。 加强全省商务数据统筹协调,推动商务信息集成共享,增强对商务运行的掌控能力,建设一体化的商务经济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撑。对商务系统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内资、口岸建设、电商服务、消费市场等方面的数据以及来自电商平台和发改、工商、统计等有关职能部门的相关数据进行持续采集、交换、存储、整合、清洗,形成全省统一的商务数据库。建立多个业务应用系统,实现消费市场综合应用子系统、外贸发展应用子系统、外资利用应用子系统、外商投资应用子系统、内资综合应用子系统、口岸综合应用子系统、电子商务应用子系统等,实现业务各类数据的查询分析及智能挖掘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视化分析手段,对商务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实时动态多样的专题展示,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国土空间开发治理数字化应用。 依托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国土空间开发治理数字化应用系统。通过强化遥感AI、时空数据能力,实现国土空间开发治理及数字化应用;对拟开发项目自动评估,实现国土空间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开发适宜性”的评估分析;实现国土空间开发监测预警,达到规划科学的最大效益;通过各类数据指标预判土地供给与土地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的基本思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7)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数字化应用。 积极发挥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和服务作用,建设全省地方金融监管及风险防范数字化应用,支持地方金融风险预警与防范决策。通过行业监管、风险预警、协同办公、金融服务等功能支撑,实现对我省“7+4+N”类金融机构的行业监管,与公安、法院、检察、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市级金融监管局协同办公,充分利用我省政务资源信息共享平台的优势,聚合互联网舆情数据和第三方商业数据,搭建大数据新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模型,跟踪监控对象风险情况,预警提示,对各类金融机构进行风险定性和定级,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穿透式监管和地方金融安全的风险预警,为金融行业监管、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提供数据支撑和政策依据,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扩展业务系统,逐步实现对全省地方金融系统业务的统一运维、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监管。 (8)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数字化应用。 建设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数字化应用,与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省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北)等省级平台进行系统对接和信息互通,实现中小企业信息一网查询,打造促进银企信息对称、金融信贷产品和融资需求对接的全省统一的综合融资平台枢纽和基础设施,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开展产品发布、受理业务、竞价撮合,以及企业在线注册、发布融资需求、在线融资对接,为金融机构以及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类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查询服务,为信用评级机构提供信息查询、业务受理服务,为政府部门提供银企融资数据分析,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行政监管和产业扶持提供信息支撑。 6.文化繁荣数字化应用。 借助数字化技术,加快推进我省文旅系统数字化转型,加速数据创新成果与旅游、文化、新媒体建设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惠民高质量发展。 (1)数字化文化。 推动我省荆楚文化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释放文化正能量。围绕应用及资源落地、区域资源整合、活动管理、服务提升、群众参与等重点,打通公共文化服务应用和资源,汇聚各级文化资源、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建设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开放兼容、内容丰富、传输快捷、运行高效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应用,实现线下服务向线上服务拓展,满足群众文化的一站式获取、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一站式管理需求,不断优化各级公共文化机构服务内容供给,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2)数字化旅游。 促进旅游业与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创新应用,实现对旅游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加强旅游市场线上线下营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信息集成化、服务智能化、营销精准化、创新多元化的数字化旅游应用体系。 (3)数字化媒体。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运用云计算、大数据、4K、5G、AI等新技术,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打造数字型融媒体平台,形成党政权威信息发布统一出口,推动高质量视听内容生产传播,持续改进主流媒体舆论监督工作,构建舆论信息管控体系,全方位提升精品内容生产传播、舆论引导、信息管控等能力,巩固壮大主流舆论,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服务数字政府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丰富网络文化空间,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有效性,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全力提升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形成规范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推动长江云融媒体与政务云平台对接,打造整体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更加有效、即时和个性化的服务;大力发展新兴新闻出版业态和新媒体服务,构建共建共享的融媒体数字化应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可持续发展水平。 7.民生保障数字化应用。 充分发挥数字化在资源整合、部门协同、模式创新等方面核心优势,围绕农业、教育、人社、健康等重点领域,构建优质、高效、普惠的民生保障数字化应用。 (1)数字化农业。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