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通信可深度参与!湖北印发数字政府三年总体规划
建设“湖北省电子档案跨馆利用服务平台”,建立全省开放档案及民生档案共享库,打通省、市、县三级档案馆之间数据交互通道,实现“馆际互联、一站检索、远程查档、审批出证”,促进全省数字档案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服务社会能力,提高网上服务水平。 (12)数字化退役军人服务应用。 建设科学、全面、先进的智能化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加快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退役军人业务深度融合,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和工作模式创新;利用5G“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的特点的网络特性,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远程医疗、就业培训、创业咨询等服务;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达到精准到人的精确化服务目标,更好的服务和安置好退役军人,高效便捷落实国家赋予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政策福利待遇;依托区块链“公开透明、不可更改”的特点,搭建退役军人信用体系,精准服务退役军人安置就业、优抚优待、困难帮扶等服务内容。 8.生态保护数字化应用。 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全面协同、智能开放的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体系,建设生态环保数字化应用、完善长江大保护、河湖治理数字化应用,实现环境治理与修复、污染源、生态保护、生态质量监测、生态环境风险预测预警等领域全覆盖,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建设生态环保数字化应用。 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整合与挖掘环保数据资源,提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流域污染防治等决策能力。以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支撑,以长江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场和湿地公园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强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传感器“四位一体”综合应用,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优化监测点位布局,广泛开展生态监测物联网应用。 (2)完善长江大保护数字化应用。 充分结合省情特点,拓展和完善长江大保护数字化治理数字化应用功能。汇集长江大保护相关责任部门的感知、统计、分析等数据,进行挖掘关联、智能研判,为协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促进我省长江流域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和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与协调,着力将我省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文化创新高地、绿色发展增长极。 (3)完善河湖治理数字化应用。 拓展和完善河湖治理数字化应用功能。以全省河湖生态环境管护为目标,以河湖治理业务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河湖治理决策科学性为重点,以数字化系统建设为抓手,构建信息准确、流程规范、高效及时、职责分明、决策科学的河湖治理数字化平台,汇集环保、水利、规划等部门的基础数据,借助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辅助全省河流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推进,重点实施智能感知、数据汇集、综合应用、多维展示、决策支撑等系统建设。 (三)数字化能力。 数字化能力部分基于治理和使能部分,坚持业务技术双轮驱动的思路,构建整体协同、数据驱动的政务服务业务、科学决策业务、协同监管业务,建设全省统一设计、部门一体化使用的协同工作应用,助力湖北省政府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9.政务服务应用。 以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为落脚点,持续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效能,实现审批流程更简、政务服务更优,形成省级统筹、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1)完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按照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统一标准规范及相关工作要求,充分利用支撑平台建设成果,持续优化我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和“一窗通办、一事联办”改革,积极探索引导式、场景化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我省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持续推进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加快与国家、省直垂管业务系统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制定并完善全省科学、可靠一体化政务服务安全保障和运维管理体系。 (2)提升政务服务整体效能。 完善我省政务服务统一的咨询建议投诉方式,提升智能移动终端服务体验,增强用户政务服务的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现用户在办理政务事项时,对综合服务能力、服务态度、服务效果等进行在线评价,调动政府部门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深化湖北“12345”在线服务平台建设,按照“一号对外、渠道联动、分类受理”工作要求推动平台及时、高效、专业的咨询投诉服务。提升“鄂汇办”消息推送、手机支付、办事服务、便捷登录、文字识别等能力,持续推动覆盖范围广、使用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接入“鄂汇办”,拓展“鄂汇办”基层应用范围,推动地市特色服务入驻,实现从“网上办”到“指尖办”。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应用向基层延伸,探索多样化的服务业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互联网+政务服务”业态创新和服务运营。 (3)数字政府政务服务综合平台。 扩建全省四级的“互联网+监管”系统、政府督办督查信息化系统、政务协同工作平台、“12345”在线服务平台、可视化平台及市县可视化接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大厅、“好差评”系统。 (4)数字政府社会服务综合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建设社会服务领域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动实现全省县域社会服务可及,为融通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社区、家政、旅游、体育等领域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社会服务提供支撑体系。建设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线上名师课堂、数字化社区服务、社会服务评价等社会服务综合平台。 10.协同监管应用。 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进一步完善我省“互联网+监管”平台功能,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的融合,创新和完善协同监管方式,持续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信息归集共享作用,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用查询服务,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进一步完善省“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建设,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实行,抽查结果多渠道进行公示。 11.协同工作应用。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