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大华掀起安防革命!119页报告揭秘万亿视频物联市场
在产业链价值上, 传统安防时代:上游为设备零部件厂商, 包括图像传感器、 芯片、 存储、 镜头、 视频算法等。芯片价格决定产品成本;中游为安防产品软硬件厂商、 工程商(集成商) 、 运营商等厂商。安防中游市场, 国内安防工程:安防产品:安防服务价值占比为6 : 3 : 1, 国外市场安防服务价值占比相对较高;下游包括使用安防设备和系统的各个应用行业。海外市场受国际形势影响大, 国内市场以平安城市、 智能交通、 金融、 文教卫等行业应用为主 。 ▲产业链价值的变化 而在视频物联时代:上游:AI芯片价格成为决定整体成本的关键因素;中游:软件产品和服务环节价值占比进一步提升;下游: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 ▲行业壁垒的变化 定量看,传统安防行业规模: 全球市场:安防行业产值规模在3000亿美元以上, 整体增速维持7-9%。 国内市场:规模在8000亿元以上, 增速10-15%。 海外市场:规模在10000亿元以上, 增速5-10%。 ▲安防行业规模 定性看,传统安防行业未来仍会持续增长。安防行业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稳定, 2014~2019年间全球增速稳定在5~10%, 国内增速稳定在10~15%左右。传统安防行业可看成是整个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份保险, 安防支出可比保费支出, 会长期、 稳定且持续的存在。根据wind数据, 2019年我国寿险、 财产险、 人身险分别为2.28/1.16/3.10万亿, 过去20年CAGR分别为18%/17%/20%, 长期维持稳定且持续的增长。 ▲分领域的项目金额(单位:万元) 视频物联是未来物联网未来最重要的数据入口之一, 下游需求扩张至数万亿元, 且新需求源源不断地涌现, 其中商业端天花板提升幅度最大。 ▲视频物联 02、视频物联国内市场 国内的安防市场总体来说有三大特点: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场, 安防产业规模约8260亿;2、 国内安防产业以视频监控为主导, 视频监控规模约1400亿;3、中国市场向视频物联转型节奏领先全球。 ▲国内安防市场 ▲国内视频物联产业结构拆分 产业画像——过去政府主导,未来商业端兴起。传统安防,政府工程推动为主, 商业端渗透率处于低位, 民用市场尚未兴起。安防龙头的国内营收季度增速与政府在安防领域的投入呈现正相关关系, 可以验证国内安防产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政府需求。 未来,视频物联产业兴起后, AI化场景下大企业需求边际改善,商业端需求有望成为产业发展主驱动力。 ▲国内两大龙头营收结构 现在,安防智能化方案多样化, 前端、 边缘或云端方案并存, 但目前整体AI渗透率仅为个位数。随着国内海思等厂商推出高性价比ASIC芯片, 加速安防产业向视频物联转型。 ▲ 国内厂商近期推出的安防AI芯片 下面我们分别从政府端、商业端和渠道端三方面来分析未来安防视频物联的趋势。 首先政府端,公安+交通将构成主要市场。政府端主要包括公安、交通,还包括司法等其他行业:公安占比较大:需求偏维稳。2001年开始建设,一二线城市设施相对完善,主动力来自以雪亮工程、新型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政府项目;交通占比较小:需求偏基建。渗透率低于公安,同样靠政府类项目拉动,未来增速更高。 ▲国内政府端安防市场下游分布 国内政府端安防市场的迅速发展, 依靠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中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财政支出逐年增长;安防行业快速成长始于2003年平安城市工程;平安城市、 智慧城市、 雪亮工程等政策渐次落地, 持续推动安防建设 。 ▲全国公共安全财政支出逐年增加 ▲平安城市、 智慧城市、 雪亮工程 现阶段:雪亮工程、 新基建等轮番拉动。 雪亮工程:整体空间在1400亿左右。2017年“雪亮工程” 项目数705个, 2018年290个, 2019年381个, 目前渗透率较低(约50%) , 预计仍需4~5年时间基本完成建设。 新基建: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新基建建设力度, 新基建中的5G、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这些技术的加速发展将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雪亮工程项目市县区及建设模式占比 ▲ 地级市层面的典型雪亮工程项目 存量替换需求。 前端存量替换:全国3.5亿个摄像头, 存量空间较大;视频监控设备寿命一般为5年, 政府端一般3~4年更快。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