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基建”情境的大数据中心:意义、困境和进路
海量数据为大数据中心孕育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存储系统仍采用传统架构以及成本等问题,当前大数据中心仅有不到2%的数据被保存,数据“存不下”的问题日益严重。随着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每天企业都产生大量的数据,但传统的数据录入需要预先的人工规划,使得物联网数据、视频数据、图片数据等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以及一些新型的数据无法进入系统,数据缺失使得对业务的感知削弱,无法真实及时地反映业务的本来面貌。传统组织通常通过数据表来管理和分析数据,规模较大的公司数据表甚至可以达到数百万张,而且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如果没有统一的数据目录和全局数据视图,要在上百万张表中找特定数据,好比大海捞针,无法应对灵活多变的业务需求。当前,通常一个业务场景需要不同平台的数据协同,需要从多个业务系统获取数据,但是隐私和安全共享机制缺失,数据需要经过多部门协调、联通、核实获取。数据获取的链路冗长,一旦出现问题,需要多方会谈才能解决,无法保障数据供应稳定和高可用性,更无法实现高效的数据融合分析。数据存不下、找不到、管不住等问题导致数据供应有待提升,对业务决策的支持性带来影响,进而影响了大数据中心的应用成效。 (三)内源性数据治理需求掣肘大数据中心效能提升 数据治理制度规则体系建设是实现数据的充分使用、全局流通和有序共享的基础保障。[15]从数据管理来看,数据治理是理清各方权责的“指示灯”。数据治理涉及主体众多,理清各参与方的职责,建立推进机制,是协同各方有效推进工业数据分级分类的组织保障。《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36073-2018)对数据管理能力设立了5个等级,综合来看,我国大多数机构数据管理能力处于1-2级的水平,数据权属不明、防护不力成为掣肘数据价值释放的关键因素。从数据共享流通来看,数据治理是实现数据共享互认的基本功。传统信息系统建设大多用于单一业务需求,促使数据像“杂货铺”一样分散存储在不同系统中,使用数据时导致找不到,或者找到了不匹配不互认。开展数据治理,做好数据标注分类,推动数据存储由“杂货铺”变成“自动化仓库”,是实现数据共享流通的基本前提。数据的聚合融通,离不开数据的有效管理,更需要数据的安全使用。从数据安全来看,数据治理是确保数据安全的基准线。[16]随着产业互联网的逐步推进,传统信息系统的专有性和封闭性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机、物暴露在互联网上,[17]数据安全面临的威胁日益加剧,对数据安全治理提出更高要求。结合数据资源属性、安全防护要求,构建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分级施策,对确保数据安全至关重要。数据是大数据中心的主要资源,倘若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只是处于休眠状态,不仅不产生价值,还带来一定的运维成本。加快数据治理,成为激活大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力、提升大数据中心建设效能的重要抓手。[18] 推动大数据中心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科学规划布局避免大量重复建设 随着“新基建”的推进,云计算服务部署提速,相关设备及服务需求增加,数据中心作为底层数字基础设施有望持续增长,数据中心建设及扩容的步伐也会相应加快。为避免投资过热带来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理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能源、电力、气候等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兼顾用地保障、产业环境、人才支撑等多方要素,科学合理布局,引导大数据中心产业向高纬度电力充沛的地区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建设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19]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避免数据中心大面积、低水平重复建设。积极推进数据治理体系建设,研究数据跨境跨域融合流通制度规则,为释放数据价值、繁荣数字经济、打造智慧社会练好内功。[20] (二)重视核心技术研发推动绿色安全发展 加大财政和科研支持力度,鼓励在数据中心节能减排、云服务、虚拟化等技术方面的研发。[21]引导各地数据中心建设积极采用绿色节能技术,切实提高数据中心能效水平。支持华为、中兴等数通设备供应商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22]大力发展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光模块、软件等基础产品。支持阿里、腾讯等云服务商加快云计算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应用。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量子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大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提升大数据中心发展能级。 (三)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引导产业良性发展 围绕能源效率、服务质量、评估评测认证、安全管理规范等方面,加快大数据中心综合标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标准对产业规范发展的导向性和影响力。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鼓励地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应用大数据中心云服务,减少政府自建大数据中心,并逐步将相关应用向云端迁移,通过政府的示范应用,既节约政府 IT支出,又带动产业发展。发挥政府支持与引导作用,通过重点项目投资以及税收优惠、电价优惠等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大型、绿色数据中心予以支持。 (四)发挥基础底座作用夯实数字化转型根基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