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基建”情境的大数据中心:意义、困境和进路
随着5G、物联网、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应用程度加深,车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布局,数字政府、行业数字化、数字孪生城市、智慧社会、数字化生存等应用场景需求持续激发,大数据中心服务重心正在从单一的存储和算力供给向基础数据价值挖掘深度拓展。一方面,依托多源异构数据资源储备,大数据中心可通过合理的机制设计推动数据的共享和开放,从而促进数据的社会化应用。如,上海大数据中心归集了政务、行业、社会等多渠道数据,基于标准化管理推动全市数据资源的统一治理、共享、交换和开放,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另一方面,大数据中心可进一步将数据资源包装成标准化产品,为数据产品流通、交易和开发提供平台支持,促进数据资源在更广范围、更多场景中的应用增值。此外,第三方大数据中心服务商正进入赛道,凭借按需弹性服务、专业化运维、定制化解决方案能力吸引用户,服务模式更为灵活高效,极大地弥补了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大数据中心运营服务方面的市场响应慢、通用服务固化、供需不对应等短板。如,鹏博士采用酒店运营管理模式运作数据中心合作伙伴计划,通过“合作共建+受托运营”赋能南京佳力图公司打造南京楷德悠云数据中心,实现了面向全行业的能力输出。 (三)边缘计算推动大数据中心云边协同化发展 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边缘计算链接的设备呈爆发式增长。除了电信运营商以外,服务器公司、芯片公司以及内容提供商都积极投入到边缘数据中心建设中。边缘数据中心可以实现设备、传感器、控制系统、业务系统等不同来源数据的快速汇聚采集,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有序流动,促使边缘计算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升,云边协同成为可能。据Gartner预测,到2022年将有75%的企业数据由云端集中处理转向云边协同处理。边缘数据中心有利于解决数据不敢传、不能传的问题。针对安全保密要求较高的敏感数据、低能耗低时延数据,可以在边缘侧数据中心进行本地化采集处理,有效保障数据安全,降低了网络延时传输等方面的压力。针对非实时的海量数据,通过云端通用复杂算法开展数据建模分析,可以有效开展纵向横向对比分析,对业务进行全局优化重组,有利于发挥云端数据中心大存储、算力集中的优势,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打通边缘侧数据中心和云端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实现边缘侧与云端协同,有利于促进数据有效流通,进一步释放数据价值。 (四)市场需求强劲为大数据中心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在政府导向和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大数据中心发展迅猛,市场规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政府采购云服务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很多行业采用云数据中心对原有系统更新以支持业务发展。如,浙江省水利厅将台风路径实时发布系统项目外包给阿里云;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电子政务系统已迁移到第三方的云服务上;贵州省新农合项目使用中国移动提供的云服务,成为卫健系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标杆之一。传统IT架构难以适应客户业务模式的变革需要新的IT系统,云上迁移已经成为IT企业的共同选择,这也推动了整个大数据中心市场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中国数据中心数量大约有7.4万个,大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227万,在用IDC数据中心数量2213个。数据中心大型化、规模化趋势仍在延续。2019年,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12.7%,规划在建数据中心320个,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到36.1%。美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已占到全球总量的40%,与美国相比我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5G商用加速、新基建兴起、国内大数据市场必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大数据中心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结构性失衡致使大数据中心发展体系化不足 受用户需求、技术基础、建设水平等因素影响,国内大数据中心建设应用面临“大热小冷、东热西冷”的局面。一方面,大数据中心大量集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承载产业升级、城市治理等数字化需求,但也因能源消耗过大、散热要求高而受到收缩政策制约。同时,大数据中心大多为基础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龙头企业承建,70%以上IDC机房资源集中在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手中,数据中心资源面向行业、社会开放并转化成服务价值的程度不足,造成了数据中心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托管地域较远、网络稳定性不保障、数据安全性面临威胁,贵州等中西部地区大数据中心虽发展较快,但正步入结构性过剩阶段,整体资源的空置率超过50%,部分区域上架率甚至不足10%,与北上广深等地60%-80%的上架率相比差距明显。分散布局带来的共享问题促使大数据中心加速整合减缓步伐。企业分散办公的现况,带来了相互分散的应用系统布局。然而,企业存在对分支机构数据进行集中处理的需求,远程办公又受困于南北网络无法互通、国际网高延迟等问题,致使总部与分支机构之间难以实现顺畅通信和资源共享。于是,数据中心集中化成为一种必需。据不完全统计,全球2000名以内的企业均朝着数据中心整合的方向发展,数据中心从数以百计缩减为少数几个,应用程序也整合到了少数几台服务器上。在计算资源云化、5G速率大幅提升的带动下,大数据中心整合集中化之势将愈加明显,其建设应用将有可能摆脱对空间距离、设备规模等硬性要素的依赖,从一线城市向周边卫星城、乃至二三线城市逐级延伸,为推动全国大数据中心体系化建设、引导产业要素区域性流动、促进数据资源按行业用户需求均衡化配置提供有力支持。 (二)数据供应薄弱导致大数据中心应用成效低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