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效应——可能是最好的SaaS商业模式之一
在我们看来,如果诺信创联能够构建好一个药企与医生的网络,让药企能够更高效地对医生进行医药销售与覆盖,能够起到虚拟营销/销售的作用。举个常见的场景。药企想在线上发起一个会议,讲解一款新药的功能与使用方法,诺信创联把医生们组织起来。 从逻辑上看,这个方向是有前景的。因为把原来线下通过医药代表教育医生的过程搬到了线上,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与此同时,它更透明,所以能做到不腐败(顺应国家政策)。 此外,当时诺信创联已经意识到,需要以不同的方法来增加医生对平台的黏性。它想到的办法,也是原来线下医药代表无法解决的——满足医生的学术诉求,提高医生的专业能力。诺信创联通过诺信学院(小程序)为医生提供服务,包括查阅文献、药典,以及疾病相关的信息,比如病例、诊断方法、治疗方式与用药方式,医生们还能在社区里进行交流探讨。 我们初步的判断是,这是一个对的方向,有一个懂行的创始人。和阮伟见面的当天,我们就初步确定了投资意向,并于 2016 年初完成对诺信创联的天使轮投资。在后续融资中,峰瑞也持续跟进。 然而,即便是在一个对的方向里,一切也没有那么顺利。诺信创联创业的头三年,经历了很多困难,也一度不太被看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来医药流通行业的灰色利益链条,已经存在了几十年,要被打掉是很难的。去相信这件事会发生,本身已经很难了,更何况是去做这个打破原有利益链条的人。 / 02/ 这五年里, 医药流通行业经历了哪些政策洗礼? 面对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 诺信创联做对了什么? 而诺信创联之所以能在近一年里业务获得增长,接连拿到两轮融资,除了创始人的能力与决心,还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红利。不论是持续进行的医药分开、分级诊疗,还是两票制、带量采购新政,无不继续指向挤压药品流通领域的溢价,以及平抑药价。 随之而来的,是药品营销体系变了——逐渐告别「地推」时代。在一波波政策的洗礼中,诺信创联成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药品流通行业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为什么政策的利剑总是指向医药营销? 医药行业的改革政策时常指向医药营销环节,与医药行业的成本结构有关。 医药行业的资源消耗是个微笑曲线,它的两头——药物研发和药物营销消耗的资源较多,中间的生产环节消耗的资源则较少。相较于营销环节,药物研发环节的费用是很难挤压的。于是,紧盯营销环节,减少这个环节的溢价,成了不二之选。 具体到营销环节,它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两个:一,药物的可及性,即买得到;二,处方上量。 如果我们做个简单的对照,会发现买药和买可乐其实差不多。可乐公司做的事情有两件:一,不管是通过代理还是什么方式,让7-11或者超市愿意进货并陈列;二,7-11或者超市里摆着可乐了,销量如何就与可乐公司的营销方式有关。不同点在于,药的出口是医生及其背后的医疗机构,以及药店等零售渠道。 那么,过去这 5 年,宏观政策如何改变医药营销?政策又是如何与一家医药流通初创公司产生共振,并推动它向前? ▍先看药品流通环节的溢价是怎么被打掉的 医药相关的改革政策也在演进,最早被「开刀」的是流通环节。 具体而言,「两票制」与「医药分开」奔着挤压药物可及性这部分的溢价。 以「两票制」为例。它于 2016 年开始试行,2017 年在全国推进,2018 年底之前在所有中国公立医疗机构实行。两票制缩短了药品从药厂到医院之间的中间环节,摆脱了经销商们的层层盘剥之后,层层加价的机会少了。 药物流通的格局改变了,但是药价的下降幅度有限。回到可乐的例子,它相当于把物流配送环节的溢价给拿掉了。 对药企来说更严厉、影响更大的政策是持续的反腐败,让流通环节里的灰色部分越来越难做。 2014 年 GSK 事件之后,「约束」流通环节灰色利益链条的进阶做法是,有关部门对药企进行穿透式地检查,主要看资金流向了哪里,以及这笔钱是否合理。我们可以将视其为 GSK 事件的延续。 即便政策严厉,最近几年,药企灰色链条「现形记」仍然时有发生。2020 年 4 月,马鞍山税务局公布了 51 家「重大税务违法」企业的名字,绝大部分为医药服务类公司(CSO),其中 24 家药械企业涉嫌虚开发票 1.2 亿元。最近,莆田税务局的一则公告显示,一批医疗行业公司被稽查处理,八家 CSO 被罚,多家知名药械公司涉案。它们的主要问题也是虚构业务开具增值税发票。毫无疑问,CSO 虚开发票,药企有无法推脱的责任,因为 CSO 往往根据药企的要求来开票。 两票制、医药分开的推行,叠加持续的反腐,医药行业的流通环节被重构,各类推高药价的暗箱操作被严控。药企需要新的、更高效的通道来影响医生群体。这是诺信创联的机会。它通过互联网渠道来减少流通环节成本,可以让药企直接触达医生。 ▍带量采购——降药价的大杀器 2018 年底,国家医疗保障局主导了「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在 11 座试点城市,所有医院年度药品总用量的 60%-70% 直接分配给中标企业。 在创始人阮伟的印象里,「带量采购」被从业 20 年的专业人士视作近年来对行业影响最大的政策。因为,通过以价换量、招投标,国家保障局把药品价格「定死」了。 政策猛烈,药价断崖式地下跌。 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2019 年年初,「带量采购」第一批中选的 25 个药品价格得到大幅度下降,与试点城市 2017 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中选价平均降幅 52%,最高降幅 96%。 这给药企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依据赛诺菲 2019 年财报,其全球收入增长2.8%,但受带量采购政策影响,其中国区 Q4 业绩下降 21%。以其进入2019年4+7采购目录的产品波立维为例,2019年 Q4 波立维的中国业绩缩水 69.1%。 药企的收入与利润大幅下滑后,营销投入不得不减少,有些药企开始辞退医药代表;传统的关系代金型的CSO 生存空间更小了,被稽查之外,药企没有那么多钱可以让它们给医生。 因此,药企亟需一套效率更高的营销方式,或者说新的介质来来连接医生群体,以实现卖药的目的。诺信创联的业务开始飞升,公司 2019 年营收比 2018 年翻了 10 倍不止,预计 2020 年还能实现 5 倍的增速。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