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从指纹解锁到刷脸支付,生物识别改变的九大场景

发布时间:2020-01-10 18:34:43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2017 年,成为人脸识别的爆发年。与此同时,与人脸识别同属生物识别的更多识别技术,也逐渐在不同行业中下沉。从打开智能手机到解锁车门再到购物付款,生物识别已成为身份识别的首选方法。 除了提高从付款方式到交通工具领域等的安全性,生物识别还为众多

各大零售公司也在探索使用其优化店内的广告和促销。将店内的安防摄像头进行升级为智能摄像头,以追踪购物者了解他们更关注哪些产品,以及店内的投放广告效果。据报道,Home Depot 已在使用摄像头来追踪购物者的情况。

目前,中国的线下门店也已有所尝试。如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就可通过人脸识别进行支付,京东便利店等也都引入了刷脸支付系统。

店内的面部识别技术也可用于防范入店行窃和欺诈行为。Target、沃尔玛和 Lowe's 等都在进行尝试。但这也存在风险。据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称,美国只有 27% 的消费者表示赞成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来防盗,有 50% 一半的消费者表达了不喜欢使用面部识别技术来防盗,只有 27% 的消费者表示赞成。

07 识别犯罪的边境利器

从指纹解锁到刷脸支付,生物识别改变的九大场景

来源:AARP

边境海关的指纹扫描仪已经使用了多年。将扫描的指纹与自动生物特征识别系统(ABIS)进行比较,可以快速识别有犯罪记录的任何人。

但如前所述,指纹的误识率和拒识率很高。泰国、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都在探索如何使用虹膜扫描和面部识别更可靠地识别旅行者。

目前在中国, 计算机视觉公司依图研发的“蜻蜓眼”人像大平台,就在为海关总署及中国边检等提供人像比对系统。

随着机场内自助值机亭的日益普及,国防部正收集越来越多的面部、虹膜和指纹扫描数据,以更好地识别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因而,当护照遗失或出现伪造时,生物识别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代身份验证方法。

08 DNA和指纹作为执法秘钥

生物识别为执法部门所用已有很长的历史。DNA 和指纹是刑事案件中最可靠使用的两种证据类型。执法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个人设备快速扫描嫌疑人的指纹,并立即与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比对。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使用面部识别进行视频监控的趋势正在增长。如伦敦的全市面部扫描监视系统已经帮助执法人员抓获了 3 名暴力罪犯。

而 TrustStamp 作为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还可防止美国和墨西哥墨边境之间的人口贩运。通过面部识别辨别受害者,并将信息同步和确认给当局,以便更有效地发出传票和逮捕令。

从用于测谎专家的神经生物学,到在城市和机场大规模快速识别已知的恐怖分子和罪犯,面部识别在执法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安防市场,将人脸识别应用于视频领域,已成为安全防护的一大趋势。包括人脸识别在内的其他 AI 技术,与行业相结合,正为安防领域带来新的变革。

09从考勤到考试的校园方案

面部识别或指纹可以应用于需要身份验证的任何场景内容,从午餐程序到宿舍访问。学校教师可以使用系统来访问学生成绩和个人信息。

在美国,学校内部的安全性最近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面部识别可以快速识别出未经许可就进入校园的人。

借助能阅读肢体语言和面部特征的人工智能,还能保持学术诚信。这在大学或标准考试中,尤为有用,人工智能能识别出监考人不一定会注意到的应试者作弊迹象。

学生还可以进行在线考试,因为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将大大方便考试认证过程。

而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在提出方案建设“智慧校园”,将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等相结合,打通考勤、校园安防与宿舍管理等权限,提供完整的校园服务。

即便如此,人们对于未成年人的数据采集和监控依然有一些担忧。这可能是生物识别在教育领域推行的一大阻力。

生物识别技术面临的挑战

尽管各大企业对生物识别都很感兴趣,但挑战和争议也与之相伴。

欧洲最大的黑客协会 Chaos Computer Club,设法制造出假手指解锁使用 TouchID 的 iPhone。该协会的发言人弗兰克·里格(Frank Rieger)表示:“正如我们多年来已经说过的那样,不应使用指纹来保护任何东西。人们会在任何地方留下指纹,只需将指纹提取出来,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出假指纹手指。”

这些黑客还通过将隐形眼镜放在打印出的用户眼睛照片上,来欺骗三星 S8 虹膜识别系统。

与密码或信用卡不同,身体特征标识不可被替换。因而,如果黑客获取了某位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那么问题就会变得将很棘手难解决。

另一个问题在于,生物识别系统可能出现拒识或误识。正如同使用过手机的指纹扫描仪的人感受到的,很多情况下都可能被拒识。

3 结论

随着世界范围内,企业和消费者的双重驱动,生物识别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大。但企业需要拿出更多精力应对挑战和风险,如果发生数据泄露,将严重损害消费者的信心,对企业造成灾难性影响。

目前已有的一些提高安全性及减轻风险的方案,比如多因素综合的身份验证,将生物识别技术与其他身份验证技术(例如基于 PIN 的方法)相结合。如将人脸识别、指纹识别与密码结合起来,许多专攻不同生物识别技术的公司也在寻求互相合作。

如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就表示,其虹膜扫描技术只是其多重元素身份证中的一部分,并非唯一的帐户访问方式。

当谈及生物识别的未来时,我们还能看到一个趋势:生物识别已从目前很常见的移动应用,逐步转向网站和桌面应用程序。其有可能取代许多在线网站目前采用的双因素识别方式,从而使计算机的登录更顺畅、更和快捷。

身份识别的下一个纪元,我们可能不再需要将身份证等塞满钱包,因为 ATM 机、支付系统和 IoT 设备将能仅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来处理交易,从而更便捷地的出入健身房或办公室。

从指纹解锁到刷脸支付,生物识别改变的九大场景

来源:Biometric Update

让我们而再将视野放远一些,生物识别还将在提高大都市的效率和安全性改善上发挥巨大作用。从利用面部识别设备进入救护车或医院获取健康记录,到对超市里获得使用低保服务服务券(美国社会低保服务体系一部分)的人进行身份认证等,生物识别正在助推智能城市时代的到来。

未来几年,生物识别还将通过无数方式来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但要真正获得成功,相关各方公司必须制定更加透明、和完善的隐私政策,以此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