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度认知社曹升:商业增长三大战场的底层逻辑
闪送的客户利益特别清晰,1分钟下单,10分钟取件,60分钟送达。这三个数字特别容易记忆。当然这指的是北京5环内。它也有超过60分钟的业务。 我们给闪送做过商业模式16步解析逻辑分析,今天不展开讲,主要讲三大战场。 增长三战场:闪送的逻辑重构 在闪送刚刚创业的时间点,其实市场上并不是没有同城快递。像顺丰次日达,大家也觉得没问题,很正常啊。 闪送为什么还要做这个业务,跟正常的同城快递之间有什么区别? 闪送同城速递,时间要比一般快递快,当天就送达,甚至一小时送达。 这样想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顺丰他们都干这么长时间,难道就不想当天送达吗?究竟是成本问题,还是没有客户需求呢? 我想这两方面都是有的:第一,没办法覆盖成本。第二,客户需求要做测试。 首先做PMF,能不能先找一单出来试一下? 于是,他们就到网上去做宣传,真有客户下单。 他们就访谈第1个客户,你为什么要买当日送达? 客户说,我今天正好有事,客户要跟我们签约,现在他需要我们送一个样品过去。我打个车过去,大概要花多少钱,我还有时间成本。 你们愿意送,是解我燃眉之急,我本人又不用去。虽然比同城快递贵一点,但是价格上我也可以接受。 通过这件事情就可以验证,客户是需求的。 我们很多人介绍自己的产品跟服务的时候,往往是用行业性语言,客户不知道为什么选择你。 比如说闪送这个时候如果用行业性语言,别人问你们公司是干什么的?我们公司是同城快递,一个小时能送到。比前面客户利益就差远了,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讲清楚?我们给一个方法。 产品是目标客户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 谁是我的目标客户? 我们通过访谈第1个客户发现,我的目标客户是对时间要求相对比较迫切的品质型客户。 他的特定需求是什么?燃眉之急。 解决方案是什么?我要能够在一小时之内把它送到。 这就是闪送的定义。 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 行业内的人为什么不做? 因为成本太高,你看几乎传统的同城快递都是先把件收了之后送到一个集散中心,然后再统一运输到指定地点,再进行分发。这个流程不可能为你一个件去送,它们养活不起那么多人力成本。 在成本上进行破局,在金融战场上怎么破呢? 众包物流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做起来还是非常难。客户需求和骑手双边都要保证增长,管理起来非常困难。 闪送平台早期既没有客户需求,也没有骑手,两方面的冷启动特别难。 他们就用一个方法,把整个北京市的5环内划成一个大概是南北向26公里,东西向25公里的井字格。每一个格子都小于9×9公里,配备一个快递员。 当有需求的时候,9个井字格都有人。无论在北京市5环内的哪一格子上有需求,只要不是边边角角都能在10分钟左右跑到。闪送通过这种方式把PMF给做出来,因此叫众包物流。 大家知道有段时间共享经济特别火,恨不得所有的东西都共享。但是现在来看,共享经济自打Uber跟Airbnb之外,后面就很少有企业再出来。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