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灰度认知社曹升:商业增长三大战场的底层逻辑

发布时间:2020-03-16 21:34:23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2020年3月12日晚,曹升老师在36氪Eclub分享了《增长三战场产品战

主要是因为这个价位的店往往都是一些夫妻店。这些店小本经营,当时一台电脑的成本可能在3000元左右,他们都不愿意买。没有电脑,线上外卖业务也就无从开展。 于是,饿了么在这里做了一个服务型产品。先做电脑服务商,后做外卖服务商。

我直接上门帮你安装电脑,兼容机只要1500元,不赚你一分钱。电脑上有做外卖的免费软件,能帮你增加坪效。每周给你们带几张盗版碟,老板娘在下午空闲的时候可以追追剧,看看电影。

本来这些商家没有购买电脑的需求,饿了么通过这个服务把他们的重度决策转化为轻度决策,于是就上线了这样一批客单价在18元到25元的店。

对大学生来说,一个是有50%的产品是我可以消费的,还有50%的产品我消费不起。另一个是专门为大学生提供,我消费得起的。我更愿意去哪一个呢?答案就很明显了。

很显然饿了么的策略更有效,客户体验更好。

我在小叶子上翻3页才能找到一个我喜欢吃的,在饿了么第1页就能找到我喜欢吃的。

饿了么在心智战场上做得很不错,借2B去打2C,供应链发生了变化。

金融战场上,饿了么有很多当下的价格,能不能找一个出来跟别人做一个跨时空的价格交换,把它从价格变成价值呢?

饿了么当时有个对标叫食派士,专门做外国人高端外卖的,善于发传单做宣传。 传单有个好处,路人接了带回去之后,可能当时没有消费欲望,过段时间想吃了,又会把传单翻出来订餐。

饿了么也学它印传单宣传,可是没有钱,创业资本总共才只有5万多块钱,想要广泛宣传,差不多要花两三万块钱。到哪儿去找价格交换呢?

他们旁边有一个别克4S店,通常情况下,跟别克4S店说我印一个传单,把后面的广告位卖给你,估计别克4S店不理他。你一个小外卖传单的广告位本身是不值钱的,现在你来卖给我,我是肯定不接纳的。

换个角度思考,饿了么告诉别克4S店:咱们俩面对的是同一个客户群,我的外卖客户群和你那边购车的年轻人的客户群是高度重叠的。

能不能我来出力,你来出钱,咱们双方一起对目标客户进行投放。然后你算算你的成本,我们算我们的成本,如果你们感觉合适,我们愿意一起合作。

别克4S店一看,除物料成本之外,我还有雇人分发的成本,一算下来账还是蛮多的,那还不如跟饿了么在一起合作更划算。  于是,饿了么把一个压根就不存在的广告位给卖出去,拿别克4S店投的钱,印了正反两面传单。

其实发传单的时候,你也搞不清楚哪个是正面哪个是反面,发出去之后效果挺不错的。这是联合营销,也是价格的跨时空交换。

这个价值位本来是不存在的,它把一个不存在的价格拿出去跟别人另外一个价格做了交换,相当于融资融2万元。

还有没有别的金融产品?

饿了么的创始团队都是交大的学生,以工科学生为主,他们做数据分析很简单,拿Excel表拉一拉,算一算,几个公式一带,就会出来很多结果。但是,对这些夫妻店来说是非常难的。这里有没有价格交换的机会?

他们给一些卖得还不错的外卖老板们提供数据:

你看上个月几号的青椒肉丝面,大家还有订单,但是你们准备不足。你们主推的牛肉面,从下单量来看效果不好。 数据本身有没有价格呢?你说它值钱吗?也值钱。你说它不值钱吗?也不值钱。

那数据应该怎么用呢?怎么把一个不值钱的东西和另一个值钱的东西进行交换?

大学生脑袋瓜确实很灵活,他们就提议: 这样吧,上个月我们是按照8%提成的,这个月还继续按照8%来提成。

但是,我们帮你免费做数据分析,做完之后,你能不能按照上个月的交易额,先把8%的提成在月初就付给我。然后到月底,我们俩多退少补。 这是什么意思? 我给你做一份服务,然后换取一份提前缴纳的提成。

看起来好像也没有收益,其实不对,对饿了么来说,相当于找这些商户无息借了一个月的款,这样一来运营资金的压力就非常小。这就是数据分析带来的一个金融产品。 除了前两个之外,还有没有别的金融产品?

当时通行的规则是提取8%的服务费,张旭豪学习美国的Saas定价,干脆我给你来个全年的。

饿了么跟一些上个月已经付了500~600块钱提成的客户说:

你上个月付了500到600元,全年下来金额肯定超过5000元。现在来个全年价格,一个月400元,全年下来一次性支付4800元,你买不买? 你看,本来如果直接上来卖4800元,人家肯定不买的。

很多商户一看连续好几个月,每个月都交500~600块钱以上,现在你让我一年交4800元,我还有得赚。决策就变得容易,从重度决策变成轻度决策。

年费也是个金融型产品,相当于找客户融了一年的资。 金融战场的战略反过来又影响到产品战场。

比如一个商家在两边都交费的话,一算我在饿了么这边付4800元,在小叶子还有8%提成。哎呀,划不来。他就会把小叶子那边客户都往饿了么这边推。

很多本来在小叶子下单的客户被商家告知说,你不要从小叶子下单了,从饿了么下单,我们给你的条件更好。 糟糕,对小叶子来说,从产品就变不成商品了。

对饿了么来说,产品变成商品的机会就更大。 所以你看,从金融战场又跑到了产品战场。

饿了么真是厉害,一个年纪轻轻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能做得这么好。 在产品战场上遇到这么大问题,价格战是拼不过人家的。退而求其次,做一个更符合大学生的品牌,借2B去打2C。

然后到金融战场上,无中生有,把很多不存在的价格制造出来,跟别人进行跨时空的价格交换,拿到很多资源,效果确实很不错。

2.增长的起步

从0~1的增长双边,一个叫PMF,一个叫MVP。通过三对调整PMF,通过五向找MVP。

灰度认知社曹升:商业增长三大战场的底层逻辑

三对指的是什么?对标、对手、对友。

灰度认知社曹升:商业增长三大战场的底层逻辑

对标指应该向谁去学习?学什么东西?学到的东西哪一点可以在公司里用?很多对标是跨界的。

对手是指我能替代谁,谁能替代我?很多对手也是跨界的,比如网络视频会议就是飞机高铁的一个跨界竞争对手。 对友是指我和谁之间能够进行资源交换。

你看我的队友写的不是队伍的队,是对错的对。以前的同业指的是我们是同一行业,现在如果服务同一个客户群,就可能是同业,就能成为对友。

灰度认知社曹升:商业增长三大战场的底层逻辑

五向指的是什么?机会导向、愿景导向、资源导向、竞争导向、创新导向。

创业的时候总是有一个导向的,沿着导向去走,创业成本就会低一些。 饿了么是什么导向呢?

早期的饿了么第一仗打赢还属于竞争导向。在跟小叶子的PK过程中,为了活下来,把钱赚到,在竞争中硬生生杀出来的商业模式。

他们当时对整个外卖行业也不是太懂,没有给外卖行业提出一个颠覆性的商业模式。他们也没有资源,没有愿景,没想到外卖市场有一天会变得这么大。

三、如何实现品类升级?

案例:华为从0到10增长破局

灰度认知社曹升:商业增长三大战场的底层逻辑

提到华为必须要提到小米,因为华为早期从0到10的时候,完全是在小米的阴影下成长起来的。那时候小米真是如日中天,所以我不太想分析华为本身的从0到10。

1.小米的从0到10

灰度认知社曹升:商业增长三大战场的底层逻辑

小米创业,2010-2011年间是很牛的,第一款手机都还没卖,就通过MIUI论坛累积了10万用户,曝光量在5000万-1亿次。

从1到10,小米手机作为性价比最高的发烧友手机,进入国产手机的巅峰。

2.小米的增长双边

灰度认知社曹升:商业增长三大战场的底层逻辑

小米也有三对五向,它找到一个被国外的手机拉动的增量市场。对标苹果,想做一款时尚但是国人可以买得起的高性价比的手机。

那时小米属于国产手机里唯一一个做用户运营的,做得非常不错。华为是没有用户运营的,没有这种粉丝运营。

小米商城可以卖很多的货,是因为它从第1步开始就做用户运营,这是它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也是比较优势。

小米有核心产品,服务型产品和金融型产品都有,这个不是我们今天讲的主要内容。

3.增长三战场:华为的逻辑重构

灰度认知社曹升:商业增长三大战场的底层逻辑

早期的时候,华为虽然一方面是在做增量市场,但实话实说是笼罩在国外手机阴影下的。

如果苹果、三星作为手机的开拓者卖得不好,整个下面的品牌,这些跟在后面的小弟们都卖不好。如果它们卖得好,就给下面这些小弟们留下足够的成长空间。所以,总体上来说华为是品类追随。

小米追随的是苹果。它是时尚型、发烧友型的,但它的价格上打的是亲民路线,不超过国产手机的心理价位——2000元。

华为怎么办呢?无法追随苹果,因为它很有调性。小米也很有调性,在年轻人中很有市场。

品牌首先是一个市场区隔,我是什么,我不是什么。

我跟小米肯定不一样,我跟谁比较相似?于是它找到三星。 三星当时跟苹果之间做市场区隔,主打高端商务手机,也就是进口商务手机。

华为就说,我是最好的国产商务手机,价格区间上买不起三星的,可以来买我。

这是它的一个价值主张,做得也非常好。在三星手机出现手机爆炸之后,华为抢走三星的手机很多市场份额,很多男性用户都被他们抢走了。

时间长了之后,华为又发现整个商务手机的用户竞争还是特别激烈,大家几乎都在卖大屏,打的都是续航能力。产品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增长空间有问题。

我能不能开创一个新品类?这时候开创一个新品类和开发增量市场两者就二合一了。

4.增长三战场:华为的认知营销

灰度认知社曹升:商业增长三大战场的底层逻辑

严格意义上讲,苹果手机诞生的时候是三合一,手机+音乐播放器+照相机。而且苹果对徕卡相机是非常推崇的,在iPhone4推广的新品发布会上,乔布斯就问在场的观众,你们看iPhone4像不像一个徕卡相机。

虽然苹果的手机像一个徕卡相机,但是毕竟对微单相机的冲击还没有那么大。 华为选择这个市场作为突破口,想在手机摄像上替代微单相机。

刚才我说的对手,我能替代谁?谁能替代我?

如果我能替代微单相机,我不就开发一个巨大的增量市场吗?单反微单相机不就被我干掉了吗?网络会议可以替代高铁,那高铁不就被我干掉了吗?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