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灰度认知社曹升:新零售战略的底层逻辑

发布时间:2020-02-27 15:23:17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背景:目前疫情对零售业造成巨大影响,阶段性消费被抑制,线下流量断崖式下滑,导致现金流危机。90%的上下游企业不能正常开工,不得不降薪减员,今年就业压力会比较大。 一、新零售主要特征 1.传统零售与新零售 从商家视角来看,传统零售是一种大批量买进

大多数2C天气查询产品同质化,客户支付意愿极低。如何破局?

灰度认知社曹升:新零售战略的底层逻辑

我们来看产品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天气预报。用户使用量大,付费意愿低。

第二个维度:把区域历史数据提炼出来,做成一款产品。谁会买?物流公司、航空公司、海运公司愿意买。

第三个维度:商业解决方案。

这个解决方案一定是个增量需求。在什么场景下,服装公司会有需求呢?

服装公司每年开定货会的时候。要提升经销商对我们服装产品销售信心时,一方面,会从服务专业本身潮流来解释;另一方面,也要从长达9个月的天气预测来解释。

这个9个月天气预测的需求是增量市场,这就是经营产品。相当于,把产品从初加工,到深加工,再拉升到终端商业品。

产品拉升了,用户也是不断的调整,从2C变成了2B,找到2B的增量需求。

案例10:厚朴方舟(经营产品+B2B2C+成本领先型)

厚朴方舟是中国赴日本最大的肿瘤治疗服务机构。

换句话说,厚朴有日本最好的供应商,其他人就没有吗?难道这些供应商这里签独家吗?不可能的。

灰度认知社曹升:新零售战略的底层逻辑

传统海外医疗服务商,是按照医疗总额收服务费。这样服务商与客户之间是竞争关系。

病人和家属一方面希望把问题处理掉,另一方面希望花的钱越少越好。但是从服务上来说,医疗服务费就跟餐厅一样,你在这我这花1万块钱,我收15%服务费,收1500元,所以我希望你花的越多越好。

看病贵与老百姓支付能力相冲突,如何实现产品增长?

我们来看看厚朴方舟的怎么经营自己的产品?

它采取了一价全含的定价策略。

去日本看病的时候,最大的麻烦在于体检要排队。检查之后,医生说“再加一项体检”,加上体检,定期还要排队两周。两周完之后医生说“好,赶紧住院”,又要排队两周,整个流程非常慢。

只要把痛点给解决,能解决供应链,就能一价全含。

你在日本待50天和待20天,花费总额是一样的,于是,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压缩不必要的流程,让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好的治疗。

它的核心就是精细化运营和供应链管理。

做到这一步之后再往上走,就是2B服务商。因为毕竟到日本去看重病,一下要花几十万,只能是有钱的人买这个服务,老百姓花不起。

如何让老百姓也花得起?如何让高端医疗能覆盖更多的老百姓,变成普惠医疗?

找保险公司合作出一款预防性的保险产品,平时交小额的保费,一旦生病就用这个保险去治疗。两边都打通之后,又衍生出很多款产品出来。

第一,托管日本大医院的国际部。这也算是一个产品,一个新用户。

第二,跟国内保险公司合作,基本上国内去日本的保险产都是他们在提供服务的。

这就是不同的客户,从2C变B2B2C,产品的形态和用户价值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这样,厚朴就不是一个海外医疗服务商了,而是个医疗精算服务商。一下子,与大多数服务商就完全区分开了,差异化优势特别明显。

案例11:爱风尚(经营产品+经营用户+经营内容)

爱风尚是个老人鞋品牌,针对老人穿鞋的痛点做了很多改进。

灰度认知社曹升:新零售战略的底层逻辑

爱风尚在用户运营上做了什么?

把7万广场舞组织者拉进它的几百个微信群。通过这7万个广场舞的组织者,可以覆盖200万个广场舞爱好者。 这就跟传统卖鞋的不一样了。

跳广场舞的老人多半已经退休,社交属性特别强,喜欢在一起聊天、聚会。

爱风尚因此比传统鞋多两个维度,一个是经营产品的维度,一个是经营用户的维度。整个品类也不一样,它就变成了广场运动服务商。

更有意思的是,广场舞是在一定场合下的公开运动。

除了穿的鞋子有痛点外,还想时尚一点,漂亮一点。穿整齐划一的衣服,显得我们的团队更精神一点。同时脸上要抹点东西,户外环境有阳光、风沙、下雨,因此大家有护肤的需求。

这样一来产品逻辑就很清晰,我可以卖鞋,可以卖服装,可以卖化妆品,把原来打不通的东西一下子打通了。

他们也开始做直播,经营内容,每次直播多的时候还有好几万人在线看。

爱风尚的创始人有电视购物的基因,在跟中老年人打交道、人性的洞察方面还是很牛的。

这就是典型的经营产品+经营用户+经营内容。爱风尚未来还有很大的商业机会。

案例12:赫曼·米勒(经营产品+经营用户+经营内容)

赫曼·米勒是美国最大的办公家具的制造商,有段时间经济危机,全行业大客户的支付能力都下降。怎么办?找增量市场。

灰度认知社曹升:新零售战略的底层逻辑

以前的喜欢老板桌老板椅,真皮加实木,又贵又占地方。汇报工作的时候老板很舒服,员工不一定舒服。

大部分企业经营效益不好,但是互联网在高速增长。这显然是增量市场。

那么问题又来了,是为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层设计桌椅?还是为员工?如果为员工,使用者又是谁呢?

答案是程序员。

程序员越牛,他待在椅子上时间越长,他一定希望椅子是感觉舒适的。只要他感觉舒适,老板不买也得买。

于是,赫曼·米勒就生产出全球第1款的人体工程学座椅。程序员确实很喜欢,口碑一下就传开了。

价格贵怎么办呢?给它一个定位,顶级程序员专用座椅。它成为一个超级内容型的大单品,后来变成早期Facebook、谷歌这些大公司的标配。

按道理说程序员是没有支付能力的,常规的做法是去找企业的老板或者采购,但他们直接去打程序员,老板为了招揽人才就愿意买。

于是,B2B企业,也有了内容营销,变成了B2C2B了。

四、新零售长期战略

这次疫情是短暂的。我们更要关注新零售的长期趋势。

传统零售是货场人的顺序,注重专业分工和业态驱动。新零售是人场货的顺序,注重用户洞察、协同效应和数据驱动。

1.人的逻辑-消费分层

传统零售的人,是线下出钱的消费者。

新零售的人,是拥有丰富交易历史数据和社交数据的线上数字ID,客户不仅仅是出钱,更是商业合作者,拥有传播、分享、体验、裂变等多种商业合作价值。

人的消费分层,有些人在我这不花一分钱的,他在我这消费内容,也是我的客户。

为什么?帮我省广告费。

所以,内容消费有4种身份(生产者、分享者、体验者、传播者),产品消费有4种身份(创造者、赠送者、销售者、消费者)。

比如拼团就是帮拼多多开个微店,三人成团,一凑齐买完,这个店就消失了。买东西的人成为销售者,除了掏钱之外,也帮拼多多去卖货。

大众点评也是这样的,进一家店之前会先看看评论再做决定。大众点评的内容是商家生产的吗?是美团生产的吗?都不是。客户生产的内容。

2.场的逻辑-场景分层

传统零售的场,是指线上线下销售门店。

新零售的场,逻辑就完全颠覆了:“触点即终端,场景即门店。”除了购物场景,还有社交、娱乐、休闲、文化等多非购物场景下也能激发消费需求。

比如特朗普正在演讲,女儿站在旁边。这时候在手机上看到新闻照片上,他女儿衣服上面有个点在不断地闪,你点进去一看,原来淘宝里面有同款衣服,188元包邮,你觉得还不错就下单,马上就能进行转化。

低欲望场景下的消费:你在朋友圈看到朋友说某部电影很好看,本来没有看这部电影的欲望,这下也想去看了。

3.货的逻辑-决策分层

传统零售的货,是高欲望消费下的功能消费品。

新零售的货,是消费者需求的反向定制品,是消费者支付意愿度更高的体验型消费、内容型消费、服务型消费等的解决方案。

海底捞在抖音里面的一些内容就是决策引导,刷到抖音里的一些奇怪吃法,有一些人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海底捞尝试一下。

猫爪杯为什么给星巴克带来这么大的流量?杯子的功能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大家喜欢萌萌的感觉,像猫爪一样特别。

倒进去一个有颜色的饮料,跟猫爪形状一样,很多小姑娘喜欢,希望男朋友买,爸爸买或者老公买,表达一下对自己的关爱,这是情感消费。

五、总结

传统零售是以大批量买进、小批量卖出而且往往是向终端产品去的。

我们不站在传统视角,从客户视角来看。新零售是从重度决策降维到轻度决策。在我们看来,2B等于重度决策,2C等于轻度决策。我能把2B降到轻度决策,也就是2B变成新零售了。

疫情只不过是人生中的漫漫长河中的一小段艰难困苦的时光而已,到了2020年4月份,你还不能自救和和恢复正常生产运营,那就说明你的公司真的出大问题了。

所谓自救,不过是面对重大困难时的自我突破而已。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