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灰度认知社曹升:轻松筹增长战略的底层逻辑

发布时间:2019-12-20 05:47:2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2019年12月15日晚,曹升老师在创业邦21天重塑商业模式特训营中,分享了《轻松筹增长战略12步解析》,以下内容摘自本次分享。 今天我们来解析轻松筹的增长战略,主要集中在偏早期创业阶段。 一、增长3阶段6要素 增长分为三个阶段:从0~1、从1~10、从10~10

第三次转型,轻松筹作为一个保险经纪公司和网络平台开始卖保险。

灰度认知社曹升:轻松筹增长战略的底层逻辑

这次跨度蛮大的。

第一,保险公司本身是要有市场准入门槛的,不是想卖就可以卖,必须要拿到保险经纪资格。

第二,客户有没有买保险的需求?愿不愿意为新推出的保险买单?

这时需要做PMF的两个测试来验证:

先做需求测试,选择轻松互助里投入金额比较大,愿意掏100块钱~200块钱的一批用户去问他们有没有买商业保险。得到的答案是,大家几乎都没有商业保险。然后再做产品测试。但凡发起大病救助的人都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你有没有买商业保险?结果90%以上的发起人说没有商业保险。

通过这两条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群商业保险没有覆盖的空白市场,有真实的需求。

这一群人没有被社保和商业保险覆盖,平时又是中低收入,遇到小概率的大病事件是很难应对的,对整个家庭来说是灭顶之灾。

找到了真实需求,痛点怎么来解决?

这群人为什么不去买商业保险呢?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对保险有错误的认知。因为以前线下保险经纪人在宣传的时候过于夸大保险的作用,保险是不可能让每个人都赚钱的。现在卖得比较火的很多保险产品都是投资险。投资险是投资工具,本身并不具备完善的保障功能。

另一方面是支付能力不足。轻松筹的客户,往往是中低收入阶层,很难把一年收入的1/6拿来买一个保险,他们的支付能力是不足的。

有需求有痛点解析,下面就要给解决方案了。

解决方案实际上就一句话:百万保险的分期付款。

这样大家就清楚了,实际上解决方案是保险的零售化。比如要一次性要交5000块保费,现在可以允许分成10笔去交,甚至于可以分得更长,分20笔去交,保险变成零售化产品了。

保险公司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在线上是没有用户触点的。大型的保险公司,几十万保险经纪人全靠线下接触客户。

轻松筹的用户触点非常多,是传统保险和互联网用户触点结合的一个新模式,于是这就成了一个解决方案,同时也成为一个新赛,拥有新客户、新价值。与传统保险公司相比,获客成本优势非常大,用户触点成本非常低。

华兴资本的一份报告中说到,2020年在线保险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到接近2万亿,线上规模在迅速崛起。这个蛋糕谁来抢呢?是传统线下保险公司,还是轻松筹这样的互联网公司?

为什么说这是轻松筹最重要的一次迭代,也是最有重要意义的一次迭代?

因为轻松筹从一开始做一个工具,后面到做社群,一下子进入到一个高速增长的在线保险增量市场。

为什么说这次转型也给轻松筹带来巨大的产业资源呢?

百万保险分期付款这个产品使轻松筹成为线上的保险经纪人。产品不用自己开发,还是用线下的产品,轻松筹作为线上渠道,瞬间获得了巨大的产品资源。

到这一步,轻松筹的增长模型就完全建立起来。

四、轻松筹的增长模型

这个模型其实也是互联网公司的标配。

通过公益型的大病救助来传播,增加影响力的同时拉新;像漏斗一样,通过轻松互助往下渗透,做社群运营提升客户粘性;最后商业化是在保险上面,保险本身有足够的利润能养活自己。

灰度认知社曹升:轻松筹增长战略的底层逻辑

前面这两个产品分别是为了降低获客成本来进行用户运营的,这样的模式是互联网公司标配。

这个增长结构也给运营提出一些方向,怎样通过大病救助去拉新?怎样通过轻松互助提升社群运营质量?最后到商业化,通过开发什么样的保险产品来实现商业利润?

传统思维是什么?我只卖咖啡,其它东西都不卖。咖啡是产品也是商品,指望咖啡既拉流量,又要去赚钱。

互联网思维是什么?除了咖啡之外,也卖周边的杯子。杯子不赚钱(微亏),通过杯子去引流,10个人买杯子,通过漏斗转化有2个愿意买咖啡。

通过这种增长结构设计,引流、拉新、促活,最后在留存上变现。

这就是互联网思维跟传统思维不一样的地方,互联网思维中,产品跟商品是分开的,产品是获取流量,商品是获取利润。

这时候再回看第一次转型的时候,在MVP的4个方向上,选中大病救助方向是多么的英明。当然,这是马后炮式的总结了。

大病救助这个产品自带传播属性,恰好赶上了微信生态高速崛起,传播效应和社群效应都极大地发挥出来了。

而且,大病救助信息传对用户的震撼性是非常强的,很容易把用户带到一个情境中:

大学同学的高中同学家里出事,如果我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所以,用户的教育成本是非常低的,内容营销的效率非常高。

五、轻松筹的商业未来

我们最后从用户洞察和商业洞察的角度对轻松筹的增长做一个回顾,再展望一下它的商业未来。

1.用户洞察

灰度认知社曹升:轻松筹增长战略的底层逻辑

用户并不需要你的产品,用户需要的是解决他的问题。无论做大病救助还是做轻松互助还是做保险,如果用户感觉不到你能解决他的问题,那他对你是没有任何兴趣的。

在创业过程中,不管做PMF还是做MVP,我们感觉自己是能解决到用户的问题了,可是向用户去介绍产品功能的时候,往往用户也不买账,为什么?

用户并不需要了解产品功能,用户需要一眼看懂客户利益。如果能够言简意赅,让他一眼看懂客户利益,你的产品销售就完成了。

用户即使喜欢你的产品,也不能保证你能活下去。共享单车就是个例子,公益性质的大病救助也面临这种困境。

大病救助可以收费吗?很难,商业跟道德之间冲突非常大。很多人会有意见,你怎么能够通过帮助别人收费?究竟是用公益的手段实现商业目的,还是用商业的手段实现公益目的?

大病救助是一个公益属性很强的事情,在中间提成一点劳务费会让很多社会第三方,还有参与者、捐款者内心特别反感。

由于拿不到收入,轻松筹才从第一次转型。第二次转型互助产品本身由于支付意愿度还不是高,结果还是不能养活自己,才必须要进行第三次的转型。

这次将业务转移到保险上去,把线下真实存在的保险业务挪到线上来进行销售。这一步就能够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也有人买单了。而且用户的支付能力本身也是经过线下长期教育的,不需要再进行新的教育。

目标用户中低收入人群缺少社保和商业保险付安全覆盖,这个真实需求是存在的,要为他们创造一款真实的产品出来。

还有一个真实的风口,在线保险是高速增长的增量市场。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