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灰度认知社曹升:轻松筹增长战略的底层逻辑

发布时间:2019-12-20 05:47:2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站长网
导读:2019年12月15日晚,曹升老师在创业邦21天重塑商业模式特训营中,分享了《轻松筹增长战略12步解析》,以下内容摘自本次分享。 今天我们来解析轻松筹的增长战略,主要集中在偏早期创业阶段。 一、增长3阶段6要素 增长分为三个阶段:从0~1、从1~10、从10~10

2019年12月15日晚,曹升老师在创业邦21天重塑商业模式特训营中,分享了《轻松筹增长战略12步解析》,以下内容摘自本次分享。

今天我们来解析轻松筹的增长战略,主要集中在偏早期创业阶段。

灰度认知社曹升:轻松筹增长战略的底层逻辑

一、增长3阶段6要素

增长分为三个阶段:从0~1、从1~10、从10~100。每个阶段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不一样的。

灰度认知社曹升:轻松筹增长战略的底层逻辑

1.从0~1阶段:关注增长微观工具

从0~1阶段关注什么呢?主要浓缩在两个点上:PMF和MVP。这两个工具在增长过程中,分别验证不同的要素。

PMF是什么?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先验证用户需求,再验证用户路径。

第1步先验证用户需求:是真是假?是强是弱?刚需还是非刚需?频率是高还是低?

第2步验证用户路径:用户在哪里?怎么对用户进行画像?怎样找到这样的用户?找到这些用户的成本是多少?

MVP是什么?最小可行性产品。先验证产品方案,再验证规模复制。

第1步验证产品方案:能否把一些功能封装成产品?封装成什么样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解决客户什么样的问题?第2步验证能否规模复制。

2.从1~10阶段:关注增长中观工具

从1~10阶段,关注转化率和影响力。

转化率先验证流量运营,再验证动销增长。

用户认知成本比较低时,要做转化率。什么叫动销增长?简单地说就是促销手段、转化手段。

影响力先验证用户运营,再验证势销增长。

用户不愿意直接买东西时,认知成本比较高。首先要做好用户运营提升影响力,其次做好势销增长。

势销增长跟动销增长有什么不同?

势销增长是不可能直接进行转化的,需要进行嫁接,使用户从重度决策降维到轻度决策,否则他们是不会去买购买产品的。

3.从10~100阶段:关注增长宏观工具

从10~100阶段,公司变得强大,但竞争对手也同样更强大。此时要抓需求,抓竞争。

需求方面要先验证需求对接,再验证增量市场。

这个阶段要做需求对接,不断地进行演变分化,寻找新的增量市场。如果增量市场找不到,那就只能进入存量竞争。

竞争方面要先验证竞争替代,再验证存量竞争。

二、从0~1的增长双边

从0~1的增长双边,一个叫PMF,一个叫MVP,前面提到需要验证4个问题。我们再给两个简单方法:三对五向。三对看PMF,五向找MVP。

灰度认知社曹升:轻松筹增长战略的底层逻辑

1.三对指的是什么?

对标、对手、对友。

对标指应该向谁去学习?学什么东西?学到的东西哪一点可以在公司里用?

对手是指我能替代谁,谁能替代我?

以前产业分工都非常细,很多企业都是异业。现在不同了,如果服务同一个客户群,就有可能是对友。

以前很多的异业,现在都变成了同业(服务同一客户群)。

2.五向指的是什么?

机会导向、愿景导向、资源导向、竞争导向、创新导向。

一开始创业的时候资源少,主要在这5个里面找:

机会导向:发现一个机会。

愿景导向:发大愿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资源导向:股东或者管理层有什么资源?

竞争导向:盯住一个竞争对手,只要在某些方面比它做得好一点就OK。

创新导向:这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跟市场上都不一样的,要做高度差异化的东西出来。

讲完两个模型,现在来看实际的应用。

三、轻松筹的战略增长路径

轻松筹是怎么起步的?

当时的大环境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很多人都出来创业了。

这种情况就好像当年美国人去淘金一样,到淘金场之后,才发现这里没有人给提供水,没有人卖盒饭。

大众创业产生一个比较大的资金缺口,于是很多人都开始做众筹平台。这是一个经行业竞争对手验证有真实需求的风口,市面上的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众筹创业公司要做的是验证产品能不能满足需求,以及需求本身是否具有稳定性,能否产生足够的商业价值让公司活下来。

我们能看出来轻松筹的起步是机会导向的,创业团队实际上没有很清晰的创业方向,市面上比较热的几个都做了。

零售型众筹:类似于淘宝众筹;

实物类众筹:买一个真实的东西;

心愿型众筹:帮实现一个心愿;

医疗型众筹:医疗救护众筹。

这也客观反映出当时创业团队没有一个真正的产品方向,做着做着就发现麻烦大了,众筹很难做。

众筹项目在美国做得还是不错的,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不知道发起众筹背后那个人的信用是真是假,是不是个骗子,一些信息漏洞很难防范。因此信用体系不全成为众筹行业一个硬伤。

上一次分析《闪送商业模式的底层逻辑 》的时候说过销售有三个痛点:客户是谁?为什么买?买的是什么?这三个痛点实际上在当时的众筹环境中都没能真正解决。

毕竟众筹还属于金融投资领域,非常强调专业性。大部分人都不具备判断一个项目的专业能力,买的仅仅是一个参与感。

那众筹创业的环境为什么称之为大风口?因为真正的风口不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微信生态的崛起。

第一次转型:大病救助

商业模式有三大痛点:没有用户需求,没有经营利润,没有比较优势。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