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政策 > 正文

“监管之夜”后,蚂蚁走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0-11-04 09:13:53 所属栏目:政策 来源:互联网
导读:访问: 天猫双11第一波11月1日凌晨开启 1400万款商品开启打折模式 京东双十一领券入口:三大主场每满300减40 京享红包最高1111元 当晚临近9点,证监会官方微信发布消息:“今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

10月26日晚,蚂蚁集团IPO初步询价完成,最终A股发行价确定为每股68.8元,总市值2.1万亿元。此前,多家投行预测蚂蚁集团约2.5万亿-3万亿元估值,为此,其总市值折让幅度约20%-30%。按照IPO价格计算,本次蚂蚁集团A+H股发行募资最高达2600亿元(包括初始发行新股及全额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

“监管约谈和网络小贷管理办法会改变蚂蚁集团的估值逻辑。”管清友认为,一方面,马云可能要抓紧适应现行金融监管框架。互联网电商在监管漏洞和缺位迅速崛起的经验不能用于金融平台了。成也萧何,败也可能萧何。另一方面,蚂蚁集团一定意义上已经具有国家公共平台的功能,影响面甚大。在数据确权与数据收益分配分割的情况下,政府介入可能是个趋势,必然接受系统而严厉的监管。

蚂蚁集团上市在即,监管一系列举动还是让市场产生担忧,监管一番密集组合拳是否会影响其上市进程?上市后股价是否会破发?

对于上市进程的影响,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他告诉《财经》记者:“这是监管谈话,不是行政处罚,不会影响蚂蚁上市进程。”

对股价的影响则更具争议。财经专栏作家嵇少峰发文直言:“蚂蚁破发在即。”王骥跃则认为监管谈话及相关政策发布对蚂蚁集团的股价“会有影响,但可能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大”。

他进一步向《财经》记者分析:“ 监管谈话本身不会影响蚂蚁经营,未来可能会有些政策规范蚂蚁,对蚂蚁的高速扩张会有不利影响,但对蚂蚁的长久健康发展是更加有保障的。所以监管谈话对上市后股价影响并不大。”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日上午收盘,33只蚂蚁金服概念股涨多跌少,仅朗新科技、巨人网络、新朋股份和百大集团4只出现微跌,宇信科技涨幅已超7%。

4家机构约谈尚未对蚂蚁H股产生压力。3日上午蚂蚁H股暗盘价格仍然维持在116-120港元,较招股价上涨45%-50%。11月2日,蚂蚁H股进行了三宗暗盘交易,成交价格分别为108港元、115港元和120港元,较发行价分别上涨35%、43.75%和50%。

事实上,就有接近央行的权威人士曾表达过担忧,“蚂蚁集团毕竟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又服务着如此多的用户,如果出现较大问题,风险实际集中在一个人(马云)身上,带来的影响或者说风险完全不可控。为何要发展数字人民币,就是也考虑到上面这个问题,要规避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潜在风险。”

嵇少峰指出,对当下的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新规(记者注:《办法》)出台更需要认真反思自己。自己是在做金融,还是在做科技。自己的利润中,有多少来自母体生态的价值,有多少来自金融信贷的风险溢价,真正的科技在其中发挥的价值与应有的回报是多少,能不能覆盖科技的投入。

“先把盈利模式想清楚,牢牢守住不承担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信贷风险这一底线,把核心的科技能力打造出来、把风险向体系外释放的分担机制做出来,这比做几十亿、上百亿的规模重要得多。千万不要想着先做大信贷规模挣到钱再来养科技平台这条路,因为多数这是一条不归路,规模越大、调整越难。”嵇少峰说。

花呗、借呗承压

监管一系列组合拳下来,首当其冲的是蚂蚁集团的拳头产品——“花呗”和“借呗”。

郭武平发文批评金融科技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三大乱象:一是金融科技公司利用消费者行为数据,形成过度授信,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二是金融科技公司收费高于银行,“普而不惠”;三是有的金融科技公司存在过度收集并滥用客户信息、信息管理不当的问题。

文章直接点名“花呗”和“借呗”,称“花呗”内核与银行发行的信用卡没有本质差别,而“借呗”与银行提供的小额贷款无本质差别,同时强调:“‘花呗’与银行信用卡业务基本相同,但分期手续费高于银行,与其普惠金融理念不符,实际上是‘普而不惠’。”

与郭武平措词严厉的文章相比,上述《办法》更为市场所瞩目。

当前,蚂蚁集团正是通过两家小额贷款公司,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和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来经营“花呗”和“借呗”的业务。《办法》在业务准入、业务范围和基本规则、经营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作出规定。

其中颇受关注的条款包括: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主体为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小贷公司未经银保监会批准,不得跨省开展网络小贷业务;跨省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经营许可证自颁发之日起,有效期为3年等。

《办法》发布后,市场反应不一,有观点认为该文件是冲着蚂蚁集团而来,也有观点认为不用过度解读。

“《办法》其实之前就在征求意见了,这次突然公布,时间比较仓促,应该就是冲着蚂蚁去的。”接近小贷监管的某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直言,此次《办法》主要是针对小贷公司。需要注意,《办法》发布前,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应该先行,且需要放贷组织条例作为上位法,但这些至今尚未出台。《办法》此前迟迟未出台,也正是因为前两者一直未正式发布。

市场亦有观点认为,马云之所以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发表关于金融监管的言论,正是因为之前已知晓《办法》的相关要求。《财经》记者注意到,《办法》对蚂蚁集团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杠杆率、联合贷款等方面。

“《办法》对存量网络小贷牌照具有重大影响,对蚂蚁集团构成实质性冲击,联合贷模式将被重塑。”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向《财经》记者表示,“联合贷款出资比例的规定具有重大杀伤力,对于某些大科技公司以小比例自有出资撬动杠杆扩大联合贷款规模的行为实施了强有力的约束。”

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也向《财经》记者表示,《办法》中影响比较大的条款是对于联合贷款出资比例的限制。“当出资比例大幅提高,对它将来业务规模的扩张可能会造成重大影响,(同样的资本金)它以后能够撬动的资金可能会远低于现在,以后杠杆率可能是10到12倍,符合巴塞尔协议对银行风控的管理方向。”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