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之夜”后,蚂蚁走向何方?
访问: 天猫双11第一波11月1日凌晨开启 1400万款商品开启打折模式 京东双十一领券入口:三大主场每满300减40 京享红包最高1111元 当晚临近9点,证监会官方微信发布消息:“今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对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进行了监管约谈。” 约25分钟后,银保监会官方微信发布消息:“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以下简称‘《办法》’)。”文件监管收紧所指的小贷业务是蚂蚁集团主营业务之一。 短短几个小时,“四部委约谈蚂蚁”一文仅在证监会官微阅读量达10万+,点赞量过万。 当晚,央行系官媒《金融时报》再发文指出,针对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展金融业务,应加快建设和完善大型互联网企业监管框架,严格市场准入并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防止数据垄断。 晚上10点,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在媒体发文指出,“花呗”、“借呗”侵害消费者权益值得高度关注。 事实上,2号当日白天,已有金融界两大重磅监管表态,直指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一则为,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主任刘鹤主持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对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发声,强调“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一则为,央行行长易纲亦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表示,大型科技公司改变了游戏规则,但商业秘密的保护和消费者隐私的保护,是极大的挑战。 “你知道你在套利,他们也知道你在套利,你知道他们知道你在套利,他们也知道你知道他们知道你在套利,但是你不光依然在套利,你还骂了他们。”一位吃瓜群众在朋友圈调侃到。 监管聚光灯下的蚂蚁集团迅速作出反应。其向《财经》记者表示,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与相关管理层接受了各主要监管部门的监管约谈。蚂蚁集团会深入落实约谈意见,继续沿着“稳妥创新、拥抱监管、服务实体、开放共赢”的十六字指导方针,继续提升普惠服务能力,助力经济和民生发展。 一周多前的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针砭金融监管的言论曾火爆刷屏;如今,金融监管当局对于蚂蚁集团及金融创新的掷地有声再度吸睛无数。 戏剧性的反转,令即将登录A+H股的蚂蚁集团的关注度再度升温。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日上午收盘,33只蚂蚁金服概念股涨多跌少,仅朗新科技、巨人网络、新朋股份和百大集团4只出现微跌,宇信科技涨幅已超7%。 4家机构约谈并没有对蚂蚁H股产生压力。今天上午蚂蚁H股暗盘价格仍然维持在116-120港元,较招股价上涨45%-50%。 “强监管”何来? 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上一次震撼金融圈的演讲发生在12年前,那一年(2008年)恰赶金融危机,他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说到,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12年前的金句曾一度刺痛了很多银行大佬的神经,但是彼时,多数银行业从业者并未将其放在心上,后来事实证明银行业领袖们那时大意了。 2009年,支付宝在问世五年之后推出了移动端支付宝App,次年推出了快捷支付,并于2011年推出了二维码支付产品,在扫码支付横扫天下的当下,支付宝占有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超过50%。 2015年,蚂蚁集团推出了花呗和借呗两款消费金融产品,截至今年6月底包括花呗、借呗在内的消费信贷余额约1.7万亿元。 一周前,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又发表了一个震惊金融朋友圈的演讲。 他说,巴塞尔协议像一个“老年俱乐部”,要解决的是运转了几十年的金融体系老化的问题、系统复杂的问题,中国不是金融系统性问题,而是缺乏健康金融系统的风险。 尽管马云在演讲之前就声明自己是一个外行人,但是相比12年前的商业银行,此次监管当局反应迅速。 四部委约谈蚂蚁集团的初衷是什么,接近监管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细品金融委会议新闻稿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在其看来,马云的“激昂演讲”实则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10月31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召开金融委会议,提出尊重国际共识和规则,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 同时,金融委会议强调,首先要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尊重国际共识和规则,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次,鼓励创新、弘扬企业家精神,也要加强监管,依法将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有效防范风险。 在蚂蚁集团被四部委约谈当日,央行行长易纲在香港金融科技周上就坦言,大科技公司显著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服务需求有所改善,这是以前难以想象的,如移动支付和二维码等技术的普及,已经改变了游戏规则。同时易纲指出,大型科技公司改变了游戏规则,但商业秘密的保护和消费者隐私的保护,是极大的挑战。 郭武平发文指出“巴塞尔协议经过几十年逐步演进,覆盖的风险从信用风险扩大到操作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又增加了流动性风险控制标准,各国实践证明,有广泛适用性。因此,从防控风险和保护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的角度,金融科技公司应有针对性地逐步建立资本和拨备计提等风控措施”。 不过,亦有资深金融业人士告诉《财经》记者,马云其实是揭开了一些问题的“盖子”,但很可惜他自己是当事人,而很多人聚焦在蚂蚁集团的业务本身。马云所揭示的其实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长期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金融与实体经济失衡。 “毋庸置疑,从个案来看,蚂蚁集团肯定要接受现行的监管,因为蚂蚁本质上是在用科技的方法做金融,当前监管层的做法无可厚非。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局来看,我们的金融系统以及金融监管方式需要进行改革。可以看到,日本、韩国就没有做好金融领域的改革,这也成为它们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应该吸取其中的教训。”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告诉《财经》记者,从金融安全维度看,蚂蚁必须接受金融监管。从改革全局看,金融及监管也必须改革。 上市前夕迎规范 尽管如此,将有望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的蚂蚁集团依然不敢小觑政策之压,此前就有分析师向《财经》记者坦言,它(蚂蚁集团)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政策。 蚂蚁集团的招股书中也曾提到,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高度复杂,且不断变化,如近期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等,可能会提高公司合规的难度,增加公司的合规成本。 管清友指出,监管约谈是个严重警告。如果是券商负责人被约谈,当年券商评级打分是要扣分的,严重影响评级和业务开展。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