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盛模型告诉你,百度应该如何估值
就拿字节跳动创始人 CEO 张一鸣自己的例子来说,当初张一鸣刚创业的时候,公司需要大量用到 Python,而那时 Python 这种语言还不怎么流行,因此,招人就特别不容易。张一鸣没有去拉勾这些垂直的招聘网站上去打广告,那么他是怎么样做的?张一鸣选择去百度买和 Python 相关的关键词广告,比如说 Python 里的一些函数,因为只有 Python 的工程师才会去搜这些关键词,结果这些关键词很冷门、很便宜,这样有的放矢的招聘效果也很棒。 从搜索市场的竞争格局来看,其市场份额虽被信息流侵蚀,但其市场规模依然稳定。而在这不小的市场规模中,百度的份额依然很足,常年保持在70%以上的绝对龙头地位。 图:搜索赛道的竞争格局 总的来说,百度的线上广告收入 (搜索+信息流) 在未来的稳健性还是有的。 要知道,即使现在不少人吐槽百度已丧失了其流量入口的属性,但其实百度App作为一个百度聚焦后的拳头性产品,其数据并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糟,依然还在全民性的超级App行列。 百度App (业内常简称为 "手百" ),不仅是起到稳定用户基本盘和把守流量入口的作用,还能提到提升利润率的作用。 目前,百度的应用内 (in-app) 搜索现在已经占到整体移动搜索的一半以上,且 "手百" App已占到百度移动收入的一半以上了,其变现能力比网页端搜索更强、利润率更高。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可能是百度的托管页业务,这块发展挺快,上季度已占到了百度核心广告收入的约20%。这个我就深聊了,免得像软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篇科普文章:<广告营销越来越“南”,百度托管页解决了哪些问题> 图:百度托管页目前有多页、单页、小程序三种,商家端有完整的SaaS后台,而从用户前端看,观感分别是这样的 ↓ 投资者在担心什么? 不过,在投资者的心里,百度的股价疲软,并不是 1.担心其流量业务 (搜索+信息流) 的印钞机属性不足,而是 2.对百度大力投入的新兴业务的想象力不足, 再加上3.一些舆论上的争议。 先说简单点的,即舆论上的争议。这主要是前几年的医疗广告问题,不过这两年的医疗搜索广告占比实际上已经不高了。 (阴影部分是高盛模型给的估值,他们在期待百度能把医疗广告再给加回来。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其实很多企业所做出的争议性业务,也都是被华尔街给逼出来的。) 其实,对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舆论争议其实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毕竟:"发展中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像当初字节系在早年间产品,如内涵段子、甚至是今日头条也是常陷入到各种争议,但随着用短视频 "记录美好生活" 的抖音的推出,字节系在前几年的争议也就逐渐消失了,甚至大家现在还在替它操心起印度封杀该怎么办来。 所以百度股价的疲软,归根结底还是投资人对百度新兴业务的想象力不足。 为什么这么说呢? 投行是如何估值百度的? 聊到这里,我想先刹一脚。 或许会有读者会问,为何我前面一直在聊百度的搜索与信息流业务?而不是经常朋友圈刷屏的AI与无人驾驶? 原因是,按照以高盛为代表的华尔街投行的估值模型,百度的搜索与信息流业务,不仅占到了百度营收的7成以上,还占到了近6成的估值 (58%) 作为虽然不再高速增长、但格局稳健、高毛利、高净利 (运营利润率>40%)、低负债的搜索业务,高盛给个10倍PE不过分吧? 10倍PE基本上是对标水泥股的估值。在一些投资人的眼中,水泥与互联网搜索都是 "夕阳产业"。至于是不是夕阳产业,这个见仁见智。但对这种轻资产、高毛利的现金奶牛生意,10倍PE的估值,我觉得是不能叫做贵的。 见下图的红字 "10"。 也就是说,聊清楚了搜索业务,基本上就聊完了百度估值的五成。 聊完了搜索业务与信息流业务,基本上就聊完了百度估值的六成 (58%)。 而高盛给百度的估值中,还有7%的对外投资 (不算收入并表的爱奇艺)。这块比较杂。但这5个主要投资加总在一起也不会对百度估值带来多大影响,受限于篇幅,本文就先不细聊了。而且,考虑到高盛给这些对外投资已加上了一定的估值折扣,我认为7%的估值是不贵的。 也就是说,截至这里,本文已聊到的话题,已覆盖了高盛给百度估值的2/3了 (58%的搜索与信息流+7%的对外投资)。 至于爱奇艺的19%,这块的估值方式,已有无数互联网人仔细聊过了。 其实大家关心的还是腾讯视频 "并购" 爱奇艺这个话题。 我们的核心观点已在上期文章<我为什么重仓腾讯?揭露一个关键指标>的末尾有说明/暗示,在此就不再重复/招黑了。 如果你理解不了,请参考之前百度 (作为各大平台的主要股东) 与携程主导的中国线上旅游平台的大整合。这极大的改善了中国线上旅游市场的竞争格局,将投资者们从碎钞机中拯救了出来 (但是疫情来了也是一夜归零,所以大家的投资一定要做到反脆弱)。如果腾讯爱奇艺真的能实现联姻的话,或许也能达到这一效果。 毕竟,作为离钱更近的中国视频龙头,其估值只有中国音乐龙头的2/3,是比较有违常识的。海外的视频龙头 (Netflix),其估值是音乐龙头Spotify的4倍。 总之,就像我在上期文章末尾所述,大家需要从三方的利益动机去理解他们的信息披露。简单的说,爱奇艺与腾讯的整合与协作是很有可能的,但百度 "卖" 应该也是不太可能的。它可以是牺牲控股权,保留主导权。 大家仔细品味下百度公关总监的话:"爱奇艺是百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度会一如既往地支持爱奇艺的发展"。我不认为他说的是假话,但就要看你如何解读了。 读到这里,你应该发现了,在还没有提到任何百度新兴业务的情况下,按照华尔街代表高盛的估值模型,我们已经聊完了百度整个业务估值的85%了。 相当于,百度在过去几年投入几千亿的云、AI、小度智能音箱、Apollo无人驾驶等新兴业务,加总在一起,在华尔街的代表——高盛眼中,只占整个百度估值中的15%,即600来亿。 图:来自高盛最新的百度估值模型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个人觉得高盛模型有点保守了。其实这也是投行SOTP模型的常见问题,容易低估一项业务在盖特纳曲线 "复苏期" 以前的成长价值。(关于盖特纳曲线的理解,请往下面看) 我不是技术专家,但还是可以把这几块业务分别拆开来给大家看一看,具体值多少,大家可以自己衡量一下。 软硬兼备的百度云 在高盛给百度整个新兴业务的15%估值里面,有12%的估值来自于百度云。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