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乘AI视频分析之翼 加速智能化应用落地

发布时间:2020-11-05 16:02:44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编织爱好者 |0
导读:文/修蓉芳 根据MarketsandMarkets 的最新预测,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芯片于全球物联网(IoT)芯片市场的占有比例将在2023年超过80%。而Global Market Insights的最新报告则显示, AI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到2026年将增长至700亿美元,其中

  从2015年开始将AI人脸识别产品导入医疗院所的柏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游政杰表示,多年经验让他归纳出判断AI人脸识别产品优劣的7大黄金法则:(1)只要生活照或证件照就能完成建档; (2)虽然建档是彩色照片,但当夜间摄影机开启红外线模式时也能正确比对;(3)戴任何眼镜都能识别;(4)戴口罩也能辨识;(5)在光线反差大或强光环境,亦能正确比对;(6)可识别黑/白人种;(7)可防止以人形立牌、手机 照片等蒙混过关。技术服务部詹兴宇也强调, AI模块厂家必须要能定期升级固体,不只修 Bug、而是要升级及调整算法;若只是出厂前将模组设置好、修正完固体,之后都只是负责修Bug, 只能算是传统的IVS。

  微程序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协理王信隆以该公司近期为某知名石化厂为解决管理承包商访客与工厂安全议题所规划的“多模态智慧分析解决方案”的经验为例,分享了他们寻找AI视频识别方案供货商的条件:

  1、本地制造:本地化的优势是识别引擎技术更具原生性、“量身打造”且支援度较高,也较无网络安全疑虑;

  2、可提供二次开发的细部信息:包括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可支持的程序语言、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开发组件等;

  3、 硬件和OS的支持程度:有些AI视频分析软件虽然要求功能好,但对GPU等硬件的规格要求很高,较难满足成本考虑。就开发商而言,支持入门级硬件规格,对集成规划越有利。此外,开发工具包所支持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应具备多样性(Windows、Linux、 Andriond等);

  4、使用者体验到的效能:不管采用什么AI演算法(CNN、Tensorflow等),“效能”才是重点。系统集成商和用户只关心是否能快速取样、快速识别、迅速且正确地执行出入口(门禁)控制管理。 另有大型SI表示,他们在了解客人需求后, 除了硬件设备外,还必须进行软件、应用以及第三方的整合,即使硬件规格满足了,还要考虑软件合不合用、场景是否能够建置、企业内部既有软件是否能够串接等问题。因此他们不考虑直接购买算法模块,主要考虑有三:(1)没掌握技术核心,难做定制化服务,甚至无法掌握一定的品质,都会导致合作方对每一次问题反馈的速度都很滞后;(2)成本:必须从整体面、长远面考虑,当面向拉宽、时间拉长,或许自行开发成本更划算。(3)针对合作解决方案开发完的核心专利(patent),是要落在 AI技术供应商、还是SI本身呢?有时权责的界定也很难厘清。

  市场仍在起步阶段 人脸+测温门禁应用正火爆

  虽然AI相关话题在市场上热议不休,令人好奇的是,具有AI 智能视频分析功能的监控产品目前被市场接受的情况如何呢?约3年前已开始推广AI人脸分析摄像机的正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邓洲认为,目前整个监控产业里真的跟AI沾上边且有成交的比例,可能不到10%、甚至连5%都不到。主要原因在于,目前AI代表的就是高端、昂贵,有能力采用的都是金字塔顶端的客户群(如500 强企业等),数量本来就不多。还记得3年多前刚导入人脸识别系统的客户端价格平均每CH落在20万元左右,然而当时欧美品牌每CH的价格就要7080万元,相当令人咋舌。他也强调,虽然AI相关产品 目前的实际收益可能占营业额20%都不到,但它毕竟是趋势,站在市场差异及提升本身产品价值、垫高自己技术能量的立场,仍必须持续往前走,并且要整合视频监控、门禁、对讲推出Total Solution。

  据了解,以AI人脸分析技术来看,目前实际应用场景的类型大致分为门禁和视频监控两类。门禁应用场景比较单纯,一般在公司门口作为人员进出开门、员工考勤之用,人脸需距离设备至少5080厘米,特征取样较为容易,而且可以做到 3D,价格也相对便宜。但一般若要用在治安监控的视频监控中,目前人脸识别的准确率仍有待提高(专业高价的系统除外),主要因为监控视频范围大、角度较宽,较难抓拍人脸进行识别, 而且只有2D成像也较容易被照片蒙骗。因此,截至目前为止具人脸识别功能的门禁系统在市场的接受度较高,像政府机关、高科技/大型工业厂房、商办大楼、电信机房等,都是主要的应用场域。

  而近来因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本已具有密码、卡片、指纹、人脸识别等多重分析功能的门禁系统,加上了人体温度侦测的功能,相关设备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希望能协助用户达到真正的零接触式防疫。此外,在海关、港口等大量人流进出场所应用的专业热成像系统,除了要具备专业的传感器、前端还要加上黑体,成本动辄数十万元,非一般中小型事业单位、工厂、学校负担得起。因此人脸识别+人体温度感测的经济型AI监控摄影机产品也顺势推出,虽然感测距离较近(可能只有约50厘米左右),但只要动线设计得好、让人员逐一鱼贯通过监测点,也能进行体温检测和人脸抓拍,且价格只有专业系统的1/10 左右,据说目前市场接受度很高,甚至也很受宫庙、餐厅的欢迎。

20180528670_72478859_xxl.jpg

  4大市场瓶颈仍待突破

  面对具AI分析功能的监控设备目前仍处于市场的起步阶段,对于要如何才能促使其加速落地、快速增长,一般认为有4大瓶颈需要被突破,包括:可具体帮用户解决问题、AI视频分析的准确度、市场价格的接受度,以及相应法规的完善。

  台湾微凯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国钦表示,虽然人脸识别产品技术很高、功能很好,但必须:(1)用途很明确:若不能解决用户迫切的需求、有实际的应用,只会沦于叫好不叫座;(2)视频分析的准确度很重要,而这也跟是否能适应且满足实际应用场景的环境因素息息相关。以车牌识别为例,因其在停车场的环境下识别度大幅提高,因此目前已被大量被停车场所运用;(3)价格:当价格被一般市场用户所能接受,才能快速普及。

  也有渠道商认为,设备商在研发产品时必须多去思考——所推出的产品能为用户解决哪些实际的困扰,如何才能让用户体验到便捷性等。当前许多产品/设备在功能上的设计已经非常完整,大部分产品都有数十种智能功能,总体价格自然居高不下,但实际上,实际的使用只需其中几种即满足需求,对于设备商能否提供灵活搭配、价格相对亲民的light版有着强烈的需求。毕竟AI产品要真正落地推广,价格是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