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C2020上海站】圆桌论坛:重新定义IDC
第二个变化就是网络,当你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被语音控制,所有的都连接网络,各位的车都可以有语音播报,打开空调、关闭空调,看车的定位,所有的联络数据,车的行驶数据都归集起来,但是时效性有要求,所有语音数据的实时性谁来保证?这有云计算的功劳,有IDC数据的功劳,五年之后如果有更大量的数据,实时视频的数据,这又是谁来做呢?现在是数据集中爆发的,这是网络的依赖会变得更大,网络的带宽,网络的相应速度都会变成挑战。 第三,随着我们的算力规模巨大,整个运维的条件,IDC运维的条件和IDC自动化运维也变成了挑战,以前是2万平米是大机房了,今天可能都是小机房,这么多的计算资源如何来判断,AI不仅依赖着云计算,也依赖着IDC,在机房的环境当中通过摄像头判断一些异常情况,我们有很多行业在远端的电力矿山,用人工智能的飞行设备和移动设备判断信息,人工智能对话帮助我们IT运维做成机器人,帮我们整理工单,通过电话机器人通知人员,所以我觉得AI的技术反馈回到云计算和IDC里面。所以我说运维的高要求性,同样也在受益着科技的发展,所以IDC的从业者们,同样你们服务前端企业的同时,是不是在科技发展过程中间节约成本,提高服务级别,利用应用科技的部分改善我们服务的时效性,这都是我看到IDC产业变化的地方。 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杨波:感谢各位的分享。其实数据中心也叫被重新定义也好,但是我个人的了解,我自己的一点想法,原来有一本书是讲世界是平的,我们四位坐在这里,我们看得很清楚的就是 的产业链越来越贴近于一个平面的纸,客户在上面画画,从前端传输到我们这儿的时间,不是以前所谓的行业里头最早的生意模式,客户的需求要传递到底层基本上要上几个月甚至于一年,他们会从研发到实施,到采购到数据中心,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们可以想一下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先说运营端,从孙彬那边有一个新的应用,会很快的项目组立项,很快使用背后的云公司,云公司为了适应他们的应用,练习了我们IDC,进行设施的调配,快的话,一个项目在几周甚至几天内就可以上线,经理这次疫情我们感觉非常明显,尤其是钉钉的爆发,这些网络流量应用会突然在某一个突然的状态下飞速的扩张。但是因为我们经历过2003年SARS,当时我们做设备厂商,我们突然感觉到数据中心的需求暴增,但是由于我们的交通物流还可以通常,我们设备上线,机房开始不停地被客户催着订购,这次我们看到云公司又给我们下了很多订单吗?其实是没有的,我们感觉到云公司已经把他们的弹性空间在各个数据中心被预定了。 现在由于新技术,我们2G、3G、4G,为什么大家看到5G,一个通信技术的爆发就是一个应用的增长点,但是这个应用的增长爆点,可能会有某一种时态的变化而促成某一个应用的爆点出现。我们数据中心也会从原来简单的提供一些计时性的服务,到跟客户匹配的未来预测性的研发,我们说实话数据中心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一直在做,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到预测服务,预测是几个部门的配合,而不是单独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个里面进行疏通。 再回到资本端,我们几位在这个里面看得比较明显,资本也打通了各个层级,从上游延续到终端,各个层级都会投,所以就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整合互相之间的关联,应用端我们再想一下,刚刚是基础往外延讲,孙彬讲一下您对未来这两年,从应用端对我们促进更大的,还有没有更加精确的让我们的数据中心关注到哪几块,您一直在做这一块,对我们来说潜在的行业大发展就是我们的需求市场。 孙彬:话题比较大,我努力回答这个问题,我从小的来谈,你刚刚提到SARS,我就想说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一个趋势,第一个就是在疫情期间我们人工智能公司都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电话机器人、防疫机器人免费的推向了大众使用,这里我也可以汇报一下,竹间大年初三就推防疫机器人,我们推到了头部的语音厂商的服务,将卫计委的防疫信息,将丁香医生防疫疫情知识都推到了语音助手上面,手机上面打开语音问疫情都会有语音助手回答实时情况和注意事项。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时候一个应用服务了将近8亿用户,我那时候看到后台的体量非常巨大,但是在这个服务过程当中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是以Docker的方式部署在云端的,而且手机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也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就是因为这样,我们发现整个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东西往线上搬,大家开会都在线上,我们大会也是下半年开始,线上会议的带宽就是要发展的趋势,目前不仅是通信的应用爆发,教育的方式也会爆发,刚才说钉钉,孩子们的教育在线上,我们都是父母,以前孩子不希望他那么早用PAD,现在逼得都会了。在医疗行业,因为我们也有服务医疗的机构,医疗现在开始通过线上进行初诊的筛选,开始进行医生和药厂之间的联络,这些数据又会产生在链路之间。 同样另外一个大的领域就是图像领域中间,现在我们图像从家居里面开始,从自己的车开始,从自己的拍的食品开始,数据量都在激增,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以前大家理解我们存在家里的视频几乎不看,最近两个月你看过多少次呢?这就是非结构化数据,但是你会发现所有科技公司都在进行这些数据的检索,人脸的识别,帮你编辑一些时刻。同样在真正的企业级应用的时候,我们的交通数据、地貌数据、监控数据都在被后台计算和提取,拿出关键数据进行结构化分析要消耗算力和存储,我们96%的数据以前并不会二次使用,今天大量的数据被结构化使用。 今天在城市管理和工业领域中间越来越多图像、视频的使用会被使用,产生了存储和计算资源,今天从这些领域中间可以看到实际数据量是巨大的,大家各自应该思考这么大的数据量在未来的几年,要保留吗?要替换吗?在增长吗?这是我们看到行业实际的增长,如果有这样存储的需求,各位云厂商的伙伴们,你们的机会在哪里呢? 刚刚提到了5G,我们同时也在跟运营商之间在5G应用上面共建往前走,5G应用方面,从厂商来讲,以前是微信对话,美团有对话,5G发现会形成短消息,这是单向的,我预测一下未来会有人机对话,人机服务,以后你可能对语音助手说我饿了,他可能会帮你下单。这些的5G的变化,包括AIOT的连接,会极大的促进线上应用的爆发,贴近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是预见到未来十年之内,在家里面像钢铁侠一样的语音机器或者助手可以让你调换家里一切的助手会落地,随着人机对话的挑战越来越有帮助。后来很多数据都可能在云端,我工作文档的数据,家庭的数据,我跟朋友分享的数据,家里面实时的管理数据。我想说今天只是数据爆发的前沿点,随着接下来科技的发展,包括下次再有不同别的变化,对后台都是巨大的压力,我们想把这些点往下传递,我们看到的变化。 杨波:从终端用户这边有这样的变化,整个过去两三年里面也不能短于一年,这个变化过程当中,咱们云公司尤其是华云数据怎么做的应对,咱们跟数据中心的交流中有哪些想法和需要?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