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邬贺铨院士:5G车联网有哪些挑战

发布时间:2020-01-16 03:03:24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0
导读:2020年1月1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自动驾驶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论坛做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我想就5G车联网的挑战这个题目跟大家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车联网的通信模式可以分成四类:1.V2V(怎么解决汽车与汽

  如果把它用在车联网上用,这实际上所有的车都要有单独给它计算一个路由,这个计算量还是很大的,另外怎么能够实时?怎么能够满足低延时的要求?而且传统的通信网在做这个计算,是在网络运营商的中心来做的,而车联网不能够把它放到整个网络运营商的运营中心,因为一个城市是一个城市,所以可能这种管理集中处理功能,只有放到城市里头,而按城市来分级可能就会多了,另外,所有的车都要端到端的指定路由,这实际上是要求比较高的,所以是不是说未来一部分车指定,一部分车不指定,所以这也是一个挑战。

  其次,5G上面要适应高铁的通信,很多时候坐在家里用的时候根本没有运动速度的要求,5G要支持高带宽,当然很多时候传感器数据是低带宽,所以要求是各种各样的,我们不能把网络做成不一样,我们是通过逻辑上的切片,你要高带宽的,我把网络资源组成高带宽,你要低延时就给你低延时,要高可靠就给你高可靠,就像马路上一样,大客车给它指定通道,小车给它指定通道,甚至摩托车给它指定通道,5G的时候希望这样,但是实际上能做到这么精准、这么细致也是有难题的。

  这个我们在通信上叫网络切片,网络切片就是给它组成了专用通道(VPN),我们知道VPN是大客户,是少量的,而5G现在希望对所有的都做VPN,这显然是一个难题。另外,车联网如果在公共公用网上只有一种业务类型,是不是所有车联网的车都成为一个大切片呢?这种想法跟原来切片提出的“小”思想是不完全一致的。虽然都是车,但是每一辆车对通信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里面有特种车辆、一般车辆,需要区别对待。

  还有一些问题,马路上有一些车具有支持网络切片的能力,原来的车并不具有支持这个能力。所有车混在一起,你有切片的能力好办一点,没有切片能力怎么办?就像自动驾驶的车上路了,你可以做到不撞别人,但是不等于别人的车不撞你,所以有一个管理上的挑战。

  另外,车联网面对行驶中的车辆,要用无线联网,不可能用光纤,刚才说过了,5G和其他的车联网技术比是更有优点的。当然了,我们最方便的办法是用运营商的网络,车联网上到运营商的网络,这样不需要重新投资基础设施,可以节省成本。

  但是有一个问题,传统的运营商的基础网络在5G的时候主要使用TDD的模式,TDD是什么意思?就是在一个频段上既有上行也有下行,上下行不见得是对称的,因为在消费侧的应用,大部分消费侧希望从网上下载视频的多,自己往上传视频的少,所以在同一个频段安排上下行的时候一般是三七开,30%的时隙用于往上传,70%的时隙用于接收网络的数据,可是在物联网,我们更多的是传感器的数据往上报,而真正网络指令的数据还是少的,所以应该是倒的三七开。这两者不同的上下行时隙的配比如果安在同一个运营商的网上,这两者是有互相干扰的,所以要不就设计在不同的窄频,否则就很难配置,所以现在就提出一个问题,车联网能完全上到运营商的5G网络吗?所以我们有可能说我们城市里头可能要建设一个支持车联网的5G的专网,它可以有单独的时隙配置,而不跟公众网上的时隙配置冲突,这就需要专用频率,欧洲对工业互联网已经测算了,预留了76兆,德国分配100兆。目前分给车联网的频率是5.8G,带宽不高于75兆,真正给V2V用的只有25兆,所以如果每一辆车都要有专用的广播频率的话,频率就不够了,所以频率问题对车联网来讲也是一个挑战。建设一个专用的城市车联网的5G专网也有成本的挑战。

  另外,尽管5G的空口时延很短,但是如果存在地面,再经过一些处理,那时延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需要把云的能力,部分计算能力下沉,成为边缘云,边缘云负责处理一些时延敏感的数据,过滤掉一些数据送到中心云,中心云搜集多个边缘云的数据优化模型再下发,所以我们说为了适应车联网的需要,需要大量使用边缘计算,将存储内容分发下沉到边缘云来处理。

  IDC预测将来50%的数据都要在边缘处理,当然了,两机云会比单机云的成本节省一些,但是在车联网场景下,如果边缘计算下沉到路边单元,颗粒度很小,时延很低,但是太多了就碎片化,如果放到移动通信的RSU,路边的RSU效果是好的,但是边缘计算就要管理很多个路边RSU。所以这里面也有一个成本问题,而且有一个车联网的问题,不是固定接入到一个边缘计算,边缘计算如果在基站,这个车一会儿开到另一个基站,也就意味着这种计算存储要转换到另一个基站上,这种基站到底是边缘计算与边缘计算之间沟通,还是上到中心云再来沟通,这里面各有优缺点,边缘计算和边缘计算之间直接沟通时延很短,能适应车联网的要求,但是带来了很大的开销。

  5G很重要的应用是把物联网的终端直接连到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分析,过去我们没有5G的时候,除了光纤以外,其他手段不能解决传感器跟后台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之间的这种传输的时延问题,因此往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决策分析都是滞后的,也就是说它会带来很大的时延,没法实时化,现在5G的介入使它们两者无缝融合,AI+IoT我们叫AIoT智联网,5G对物联网的要求是一平方公里100万个传感器能联网,传输时延不高于10秒,丢包率不高于1%,按照这个数字,应该是基本能够满足车联网要求,尽管这里写时延10秒,这是讲端到端很长距离的,城市车联网短距离不会有这么高。5G的AIoT需要一些技术来支撑,但是难题是什么?现在车里面几百个传感器都是用选来方式管理吗?这是一个挑战。

  另外,虽然5G一平方公里能接入100万个传感器,每个传感器接进来又印证,一个一个印证到什么时间?所以要群组印证,群组印证怎么保证群组跟个性的区别?另外车联网V2V印证还要快,还要车联网要有大量的终端,本身也有安全问题,所以需要有安全的协议,但是安全的协议不能太复杂,否则不但增加能耗,还加大时延。这么多车联网会产生DDOS攻击,都被木马攻陷了,100万个传感器共同访问路边的车联网设施,也会把路边的车联网设施搞瘫痪了。

  所以总的来说虽然5G能支持车联网大量的传感器联网,但是也面临很大的挑战,车联网用什么标识,车联网的物联网里面有很多种标识方案,在5G上当然希望用IPV6,但是实际上前面4G的车联网以及DSRC的车联网可能会用其他的标识,怎么实现标识之间的互通就是一个问题,而且车联网的标识一般是在一个运营商范围里头的,而城市里的车,可能某些车接入到移动,某些接入电信,某些接入联通,是不同的运营商,不同的运营商之间要互通,这就带来难题,一个是标识能不能一致,另外,过去我们三个运营商不是在任何城市都是直联的,在中国三个运营商直联的点只有13个,有些省,比如云南、西藏这些是没有的,云南电信跟云南联通要连通就要到成都的直联点才能实现。车联网上如果是这样的话,时延就没法保证,所以车联网就要求运营商的网间直联点要下沉到每一个城市,这也是现有运营商的网络做不到的。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