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邬贺铨院士:5G车联网有哪些挑战

发布时间:2020-01-16 03:03:24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云南网-春城晚报|0
导读:2020年1月1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自动驾驶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论坛做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我想就5G车联网的挑战这个题目跟大家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车联网的通信模式可以分成四类:1.V2V(怎么解决汽车与汽

  2020年1月10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年会自动驾驶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论坛做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

  我想就5G车联网的挑战这个题目跟大家谈一下我的一些看法。

  车联网的通信模式可以分成四类:1.V2V(怎么解决汽车与汽车之间的通信);2.V2P(汽车跟行人之间怎么通信);3.V2I(汽车跟路边、云、红绿灯、停车场的通信),怎么控制信号灯的转换;4.V2N(汽车到网络的通信),解决优化交通流量的问题,做好交通的规划。

  为什么车联网需要有通信呢?我们的汽车车速和刹车的距离,它们是有关系的,假如每小时开到112公里的话,到刹车的时候,差不多要真正刹住需要5秒钟,我们说100米以内可能是驾驶员的感知,200米是车辆的感知,V2V可以有300米的感知,可以提前一些,上到云可以有更远距离的感知(2公里)。

  现在汽车作为自动驾驶,是L5级别,不同级别对传统时延有不同的要求的,这需要有不同的技术来支撑。就通信技术而言,在4G时代,L1、L2级别的支撑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说真的要到L5级别,就需要5G,最底下一行eMBB是增强的移动宽带,eV2X是增强的v2x通信,包括车到车、车到路、车到基础设施等等。实际上为什么会时延有要求?我们可以停车为例,应该说对时延要求不是最严格的,但是我们可以算出来,如果停车精度要1米的话,扣除处理的时延10毫秒,制动感应30毫秒,这个时候可以看到V2X的时延只允许5毫秒。

  远程驾驶、自动驾驶要求端到端的时延不超过5毫秒,可靠性要求99.999%,需要联网,每辆车每秒的数据会到一个GB,按照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对eV2X的要求,在自动驾驶和传感器共享的要求,时延不能高于3毫秒,传感器共享要求带宽1GB,我们可以看到在4G的时代,LTE的时延可能要到100毫秒,如果我们加上边缘计算,可以减到10毫秒,但是仍然超出了目前自动驾驶的要求,所以我们需要有5G+边缘计算,可以说车联网需要5G,只有5G才能支持这个要求。

  车联网的通信可以分成好几类,总的叫V2X,一类是短距离的通信,最大传输距离800米这么长,而最高车速是60公里,最大数据率大概是27MB。另外容量不够,如果交通拥堵的时候,车很多的时候就不能胜任了,在抗干扰方面以及覆盖方面是它的不足,现在较多用C-V2X,C是蜂窝的意思,基于蜂窝的V2X可以分为在4G场景下的LTE的V2X,还有增强的LTE环境下的V2X,以及NR的V2X,就是5G,我们可以看到,在4G时代,带宽可以扩展到上百兆,带宽可以到上行500兆,下行1G,但是用户面的时延10毫秒,控制面的时延50毫秒。增强的4G的V2X增加了一些功能,像车联网编队、高级驾驶、扩展远程驾驶。我们注意到最右边5G的时候,它的通信距离延伸到1公里,最高相对车速可以支持500公里,最大带宽到1G,最重要的是时延降到3毫秒,通信可靠性能做到99.99%。相对于其他的模式,5G是比较接近车联网需要的。

  5G本身,我们走过了第一代移动通信,一个蜂窝小区,是以频率的不同区分用户,我们叫频分多址,它是模拟的,以GSN为代表的2G是数字的,以时隙的不同区分用户,TDMA,3G都是CDMA,是以码道的不同区分用户,码分多址。4G把频分、时分、码分都用上了,它的峰值速率可以上到100兆。现在5G来了,在多址方式上,5G和4G有所改进,但是并没有完全变化。

  应该说整个移动通信都是十年一代,每一代移动通信的峰值速率是前一代的100倍,所以5G峰值速率可以上到20G,但是这是极端的情况,是工作在毫米波频段800兆的窄频,而且一个蜂窝全部给一个用户用,服务器就在边上,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实验室做一个测试可以,对一般的应用是不可能的。即便做不到20G,做到1G是没有问题的。最重要的区别不在于带宽,而在于它扩展的应用模式叫产业互联网和智慧城市,三代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超可靠、低延时、广覆盖、大连接,它基本上还依靠通信的基本原理,蜂窝做得更密,这样容量更大,尽管频率高了,传输距离短了,但是蜂窝密了,能够适应。其实是大规模的天线,也就是说把空分的能力也加上去了,还有窄宽频率以及物理层的改进。所以5G跟4G比,在多项性能上都有1-2个数量级的提升,比如说移动性现在能支持500公里时速的高铁,无线接口延时减少到1毫秒,连接密度提升10倍,一平方公里有100万个连接,能效和密度密度各提高100倍。

  但是整个5G虽然考虑了车联网,但是准确地来说,它首先还是为了公众通信而设计的,公众通信跟车联网有什么不一样?公众通信是面向广大的客户,地域很宽,而城市里头车联网距离很短,包括前后的车辆也就几十米的距离,所以距离是比较短的,公众通信80%的情况下面是在房间里头的,处于非移动状态,车联网80%的情况是行驶的准备,所以对移动性管理是要求高的,通信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占用信道,但是车联网基本上是永远在线的。通信应该说主要是点到点,而城市车联网的V2V环境下是点到多点,和多点到点。面向通信发送的方式是已知的,而车联网发给谁不受车主控制,所以这要求是很多种多样的,是不一样的,我今天主要想说即便5G要满足车联网的要求也还是有很大的挑战,比如说传统的互联网是叫无连接的,所谓无连接在右图可以看到,一个信件可以拆成很多个IP包,过去是无连接,我们的路由器既有节点控制功能,也有传送转发功能,过去收的一个IP包打开看一下地址,找到最近的路由器做转发,这实际上是不考虑全网优化的,现在我们希望把节点控制功能抽出来,进行网络操作,把应用功能抽出来,然后全网收集全网的大数据,包括业务流量的数据以及车流的数据,还有网络资源的数据。在源端就定义了端到端的这条路由,这就是叫面向连接。

  原来的无连接,一个邮件可以变成很多个信件,本来都是同一个源到同一个目的地的,但是实际上在互联网上,我们是逐包转发的,每一个包各自选路,这叫无连接,相当于走不通的路。在当初互联网开始的时候认为不稳定,所以我们用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它通信的可靠性,即便一个包传不了,可以重传这个包,而不是一个信道都丢掉。如果用原来互联网无连接的方式就显得效率太低了,在车联网上尤其如此,所以我们改用软件定义网,也就是说通过网络的集中管理,从头到尾给它指定一个路由,这种情况在现实交通中,比如说我们在北京早高峰、晚高峰给公交车指定一个路由,但是平时不能对任何车定路由。而5G希望对所有的业务流能够在源端把每一个路有指定好,优化方式。实际上在现实情况下,可能只有级别很高的高级车辆才能有这种待遇。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