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IDCC2019】对话:中国企业出海的展望与痛点

发布时间:2019-12-19 21:18:38 所属栏目:产品 来源:中国IDC圈
导读:近些年来,在互联网企业出海需求的带动下,数据中心运营商和相关行业厂商也逐渐意识到海外市场的巨大价值,开始纷纷策划自己的出海之路。2019年12月19日,在第十四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IDCC2019)第二天召开了2019数据中心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本次论坛

李海峰:我们出海应该是2015年,最早选择的是美国,当时主要是业务驱动,因为那个时候已经看到手机行业逐渐见底,IoT行业正在兴起,国家层面也是移动互联网兴起,制造业将会过剩,我们刚好正在做移动互联网行业,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偏业务层的公司,当时我们就是和当地IDC合建,肯定是选择轻资产的方式,因为成本相对比较低,最早选择的是AWS,所以也是电力比较充沛的美国西区。

我们觉得挑战比较大的是合规和法规的问题,哪些区域真正能够让业务走出去,尤其是最近两年的西方国家保护主义兴起,GDPR这些都非常多,我们能够合规使用这些资源是需要思考的第一要务,然后才是和质量相关的就近服务或者覆盖人口,再接下来就是关于运营成本,包括未来的维护成本,长期合作关系也是我们考虑的方向。现在最难的还是未来我们要去哪些国家布点,这个选择本身对我们来说蛮陌生的,当地的环境真的千差万别,我们也去过印度和欧洲国家,真的是和中国相当不一样,这是我们觉得很痛苦的地方。

李飞虎:中国联通作为最早出海国际化的电信运营公司,我们既是IDC和网络的供应商,也是采购方,因为我们也有建设、运营和集成,所以这些共同的角色下能够理解安全运营、安全连接所带来的沉重的责任和教训。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出海和国际化的时候交的巨额学费,出海的时候大家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考虑我怎么发展,其实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要想去到一个新的地方站住脚,必须考虑你能给当地带来什么。

我们有机会接触马来西亚从反对党变成执政党的陈国伟,谈到我们在那里的投资布局的时候,马来西亚本身是中国出海企业特别是OTT企业,原本想要Base在马来西亚覆盖全部东南亚,因为新加坡是马来西亚分出去的,所以在电信网络其实并不弱,地理位置上相当具有优势。其实选择首先考虑的并不是业务,而是地理结构适不适合发展IDC,全球少有的几个地方包括新加坡和吉隆坡,这些都是在全球地理上处于南北极的中心,两百年以内几乎没有发生过自然地理灾害的城市,非常蹊跷。再往旁边走一走,比如印尼、泰国和菲律宾,需要考虑火山、地震、海啸、台风,而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一年四季如春如夏,基本上没有自然灾害。

 IDC永远是位置、位置、位置、位置,但在地理位置重要的同时,我们要看政府对这个行业有没有清晰的认识。我们和马来西亚政府也有交流,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是巨快地成就了中国,其实也有波折,但总体来说是非常像的。马来西亚非常在意向中国学习,他们看到了这些,一定会把地理位置的优势使用上。我们要看政府有没有想把老百姓的生活带好,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想要发展,越是有坚定的政策导向。

出海国际化的企业需要知道当地希望看到的是什么,他们第一想看到的你带去的是不是投资,能够带动当地行业的发展,中国靠电信开放带动了OTT企业的高速发展,有没有带去最新的客户?如果仅仅带去的是酒店和赌场他们是不欢迎的,但如果能够让相关产业得以发展,他们是极其支持的。作为当地政府想要看到你解决了多少就业,让多少他们的公民就业稳定,政府的第一要务是解决市民的就业。再就是看是不是本地交税,如果是一个跨国企业,总是想在那里建一个办事处,而不是在当地让他也赚钱你也赚钱,走到最后一步就是你想靠自己的企业扩大经营,其实在这件事情上会有很多风险。

出海的企业更多的是看好自己的优势和共性,再去看别人对你的期待,如果把这两个结合好了,接下来的就是你自己除了定位,其它的场合也有类似的演讲,千里之行始于企业,就是你到底叫一个什么样的名字。现在国内有一个企业是一个什么动物,好像是重庆的猪八戒,如果还是叫这个名字,可能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完全不行。中国有大量的新加坡投资企业,但绝对没有看到一个企业冠以新加坡的名字,所以不妨改成当地的名字更有利于发展。

杨培锋:说到我是站在用户角度还是站在供应商角度,其实是这样的,因为我本人在做海外业务也有四五年了,刚才海峰总说得很对,所有的经验都是来自于痛苦的挣扎或者来自走出的泥潭。现在我发现我是针对IDC这个行业,中国出海的海外IDC企业还是本能站在国内IDC业态发展,比如建了一个机房,围绕机房为中心来做一些业务,其实这是很单一的市场,怎么才能在某些区域有多个分布的节点?其实这个时候面临的问题就是怎么去找资源、怎么去找国家。很多时候客户要你带路,你要协助去看一看这些市场。吴昊分析得非常好,就是要把这个国家的人口、互联网经济发展和消费行为都做出来,这是一个有价值的IDC公司能够给客户带来的,能够在关键时候告诉客户,其实最基础的就是怎么寻找资源,怎么Operation。

全球化资源怎么才能用起来?各个节点之间的资源,或者国家的资源怎么使能起来?比如提供一个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现在IDC企业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经历过快速的发展、尝到甜头以后失去了发展的方向,自己的战略定位都不太清晰,高速发展的行业当中只要不断投钱的话,竞争逐渐激烈的行业当中核心定位在哪里,这是很关键的。可以看到很多公司都是平台化的,强调的是赋能,算力出海是中国企业的特色,很多时候都是基于生产、基于工业,这个平台化很重要,也是传统IDC根本没有办法满足要求的。

IDC公司是最有基因、最为灵活,因为没有帮扶所以很容易转型,其实IDC企业应该是为中国企业出海打造一个统一的市场,不仅是技术方面,而且在资讯、业务和各个方面,比如现在去印尼、去马来西亚都有政策,我们做IDC基础服务的作用就是给大家打造一个统一的市场,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其实这一步很难,我们要屏蔽所有底层的不规则或者差异,通过平台输出和运营能力输入,结合客户需求来做,目前来看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达到这个高度,但后面在这个行业的不断发展当中,中国企业一定会有能够为中国用户出海,海外企业进入中国做成统一市场的几家公司的存在,我是非常看好这个市场的。

Jeffrey Tay:我也算是一个出海的企业,包括去印尼、菲律宾和新加坡,只有一百万的人口,一年四季买衣服很便宜,不用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服装上面,出海的时候我们也会考虑很多东西,比如现在要在中国开八个点,挑战就是怎么和中国企业配合,我们必须理解中国企业的文化,这些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小米开始在印度发展的时候,印度人都说小米是印度公司,那种形象问题的确是造成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站在客户海外布局的角度,希望供应商如何配合业务规划部署满足运营方面的要求?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