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云计算十年:序章,拐点,生死战

发布时间:2020-11-16 11:08:03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老Talk消息
导读:2009年,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举办。虽然冠以中国,然而论坛上参与主题演讲的企业代表几乎清一色全部是思科、微软、IBM、英特尔这样的国外企业。 同期的《互联网周刊》封面文章云计算第三代对此的描述是: 当演讲台上各大巨头津津乐道于自己所取得的云

2013年开始,IBM的股价已进入下跌通道,截至目前,估值不到1000亿,与苹果、Google、亚马逊等美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相差了十几倍。甚至那些收入只有IBM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的“小公司”,如Adobe、ServiceNow,也已经追赶上了IBM。

曾经的蓝色巨人,光芒黯淡。

云是一切

在所有错失先机的巨头中,最懊恼的大概是google。几乎所有提到亚马逊第一个踏入云市场的报道,都会顺便提一句:Google的工程师首次提出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

Google一直被认为其技术架构最适合云计算业务,但在硅谷巨头中,Google属于迈步最慢那一波。Gartner公布的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Google占5.3%,只有微软和亚马逊合计份额的十分之一,与后两者已无法在同一量级比较。

去年Google母公司Alphabet发布了一份营收符合华尔街预期的年度财报后,股价仍下跌3%。随后Google新上任的云平台负责人以宣布云业务计划的方式来回应华尔街的质疑。

以加码云计算来提振股价在硅谷有一个完美的学习对象——微软。

2014年之前,微软是“生命周期走到了后半程”的衰落巨头,2014年,主导微软并购诺基亚的鲍尔默提前退休,负责云业务的纳德拉走到台前,成为新一任CEO。随后微软启动“移动优先、云优先”的全新商业战略。此后几年,微软的股价暴涨5倍,重新夺回科技龙头的荣耀。

不只是微软这样开出新花的互联网老鸟,salesforce这种后起的云计算明星公司,这几年也同样被资本热捧上天。

今年8月份,这家销售云软件的公司,受财报超预期的利好,股价一夜之间超过曾经是全球最大的老牌软件服务提供商甲骨文。

salesforce创始人马克·贝尼奥夫是硅谷新一代摇滚明星式创业者的代表。他对于如何高调的出现在镁光灯下自带天赋。他是刚开始创业就把“终结软件”作为口号的那种人,salesforce的公司电话也被他设置成“No Software”。成名后,他买下《时代》杂志,出现在慈善晚会上,公开嘲笑微软,在媒体上跟SAP、Siebel对撕。

但是所有的传奇都不及salesforce市值超过甲骨文这件事情。

甲骨文的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是硅谷著名的坏人代表。他和比尔盖茨乐于展现出的谦逊技术男形象完全相反,他喜欢华服豪车,从不掩饰对奢靡浮夸生活的追逐,还在穷困潦倒、朝不保夕换工作的时候,就借钱买下一条帆船。

他也是硅谷著名的斗士,甲骨文早期的广告之一,是一家标着“甲骨文”的喷气式飞机,在追击一家标着“IBM”的双翼老飞机。他最著名的言论是:“我不仅要成功,还要掐断对手的输氧管,让他们一败涂地”。

他和马克·贝尼奥夫的交集正是甲骨文。马克·贝尼奥夫曾经是甲骨文最年轻的副总裁,也拉里·埃里森最喜欢的员工。两者有着相似的桀骜不驯和不加约束的自大,拉里·埃里森甚至邀请马克·贝尼奥夫一起度过假,而贝尼奥夫也毫不扭捏的称拉里·埃里森为“导师”。

媒体形容那个时期的两人“好的像穿了一条裤子”。

所以,贝尼奥夫离开甲骨文创立salesforce时,拉里·埃里森慷慨的投了一笔钱,大概占到5%的股份,甚至当过一阵子董事。

salesforce开创了“租”软件的销售模式,客户每个月支付50美元就可以使用salesforce的软件,随用随续费。对比甲骨文那种动辄几十万美金卖给客户一套定制软件的方式,这个“轻”模式一开始并不被甲骨文这样的B端大佬们当回事。

等到云计算的价值被发现,拉里·埃里森蓦然发现两家公司成了竞争对手。于是,曾经好到穿一条裤子的两个人,如今在硅谷的日常是互相diss。有一次甚至真的隔着一条马路同时开发布会唱对台。

这几年,华尔街考量科技企业增长力时,已经把“云”作为通向未来世界的重要指标。一位分析师在推荐salesforce的股票时说:如果你相信数字经济,那就是你去买salesforce的最大理由。

资本热捧云计算的逻辑很简单,因为摩尔定律正在失效。

提出摩尔定律的摩尔本人,曾2005年预言摩尔定律会在2010年到2020年达到极限而失灵。《自然》和《经济学人》杂志近年也相继发表文章,宣布摩尔定律失效。

按照摩尔定律的预言,每两年微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都将加倍,芯片的处理能力也加倍。然而,现在晶体管的制程已达到5纳米,可作对比的是,原子的直径为0.1纳米到0.01纳米之间。如果制程继续缩小到原子级别,就到了新的物理研究领域。

但是就目前而言,摩尔定律失效的最大威胁还并不在于技术瓶颈,而是经济极限。

乔治敦大学沃尔什外交学院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芯片的成本增加速度在28纳米后变得越来越显著。他们通过模型,计算出目前已量产的5纳米芯片制造成本是238美元,加上设计成本、封装和测试成本,一个5纳米的芯片总成本将高达426美元,将近3千人民币。

也就是说,为了算力提高,消费者需要支付的越来越多。不幸运的是,报告同时指出,每一代晶体管尺寸减小带来的性能提升曲线正在变缓——越来越高的成本付出,对应的是消费者感受到的算力提高越来越小。

投入产出的不经济会让芯片制程升级的步伐越来越慢,直至停止。这才是摩尔定律失效的真正威胁。

而科技界普遍将云作为解决计算力提升的“向旁边的一步”。云可以通过分布式计算,将各种应用按需分配相应的计算能力,存储空间。这是计算力在硬件进步受阻后的第一解决方案,也正是亚马逊AWS的价值。

如贝佐斯所说,亚马逊要做未来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提供者。

多年来,硅谷的追赶者一直在寻找AWS的弱点。但亚马逊戒备森严。一直到目前,AWS仍然在全球云计算市场占据最大份额。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