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云计算十年:序章,拐点,生死战

发布时间:2020-11-16 11:08:03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老Talk消息
导读:2009年,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举办。虽然冠以中国,然而论坛上参与主题演讲的企业代表几乎清一色全部是思科、微软、IBM、英特尔这样的国外企业。 同期的《互联网周刊》封面文章云计算第三代对此的描述是: 当演讲台上各大巨头津津乐道于自己所取得的云

“随着巨头all in 云计算已经成为重度PR战场,我们也许早已对各种华丽包装,过度宣传甚至虚假宣传见怪不怪。但李津的这句话,让我们不能再沉默,因为我们不能容忍最为珍视的东西被人肆意践踏在脚下。所谓“行业老大”,在目中无人,随心所欲的自我吹捧的同时,否定了包括青云QingCloud工程师在内的国内大批云计算研发工程师的心血和荣耀,深深刺痛了我们最为珍视的精神与价值我们不相信拥有上千名工程师的阿里云,能够无知到真的认为中国只有“飞天云”是自主可控的云。”

青云的创始人黄允松是一个特别谨慎的人,对技术的偏执圈内人人皆知,当年他在IBM负责smartcloud,就是公司出了名的梗牛。知乎上有人讲八卦,说黄允松从IBM出走创立青云,担心老东家找麻烦,干脆重新学了一门编程语言写青云。

自2013年上线公有云,黄允松一直很自信青云的技术能力。遇到竞争,基本都是“来,比试比试”的姿态。李津的话,显然是戳到人家肺管子上。

但实际上,那句话真正所指的是腾讯和华为。2018年,中国云计算已经走到了新战场。

鲨鱼游过了太平洋

中国云计算的历史,有一个异常清晰的时间坐标:2013年12月18日。

这一天,亚马逊在北京国际饭店召开发布会,宣布AWS将进入中国市场。当天的发布会现场人满为患,过道被挤的迈不开步,酒店方为安全起见,一度限制“只能出不能进”。

就是这场万众瞩目的发布会,拉响了中国云计算市场第一声炮火的引线。

稍早之前的5月份,身段柔软且拥有强大公关能力的微软,宣布与内资企业世纪互联合作,紧接着,另外两家知名的云服务提供商IBM和SAP,也以类似联姻的方式,分别于2013年7月和11月宣布进入中国云计算市场。

其中,IBM与首都在线签署公有云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曲线入华,SAP则通过与中国电信集团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实现SAP云产品在中国的推广。

几家巨头都是To B市场的老玩家,现在各执利器,有备而来。

IBM在国内服务的电信、金融等大型企业,一直是高价值客户的代表。SAP是全球第三大独立软件公司,也是企业资源计划软件(ERP)行业的领军者,有85%的世界500强企业是它的客户。而微软,自90年代就建立起着令人羡慕的政府关系,其在中国建立的实验室,是除美国和英国之外的第三家实验室,代表这家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除此之外,饱受盗版之苦的微软还拥有着最广泛的客户基础。

然而这些优势在当年的AWS面前不值一提。

自2006年率先把旗子插到云计算的大陆,亚马逊AWS已成为这个市场无可争议的全球领导者,它像一场飓风,重塑了硅谷的产业格局。

亚马逊的先机,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其他巨头的傲慢。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在2008年的Open World大会上,嘲笑云计算让计算机行业成了唯一一个比女性时装界还追逐概念和潮流包装的行业。

Su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斯科特·麦克尼利也无比蔑视的说:“云计算作为一句经典的服务器广告词,可以让服务器更性感。”

风凉话说的一时爽,等到2010年巨头们反过来来匆忙应战时,才发现亚马逊已经占尽先机,牢牢把控了这块市场的主动权。

2010年3月,微软时任CEO鲍尔默发表“We are all in”的演讲,宣布微软将全面发展云计算。

实际上,这更像是一场自我壮胆的演讲。

此时,微软内部孵化云计算基础设施产品的“赤犬”团队,正处于苦苦挣扎之中,其所属的STB(服务器与工具)事业部沉溺于服务现有客户,“赤犬”团队被严重边缘化。

年底,团队负责人离职,离职信中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对一个大型组织而言,艰难的转型必须从内部突破。

现任微软CEO纳德拉在《刷新》一书中回忆微软的那段历史时承认:“亚马逊正在引领一场革命,而我们甚至还没有集结起队伍”,“虽然那时亚马逊没有公开披露AWS的收入,但是很明显,他是领头羊,其业务规模也是微软难以比肩的”。

一直到纳德拉上任之前的2013年底,科技媒体和华尔街的分析师都在揶揄战略错失的微软:微软已经有了一些与苹果极为相似的地方——可惜是20年前的苹果。

这一年第三季度的Synergy数据显示,AWS在IaaS/PaaS市场的总营收占据了全球55%的市场份额,超过排在它后面的IBM、微软、Google 和 Salesforce 四家之和。

与微软相比,IBM遭受的嘲弄打击更大。

2013年1月,在与亚马逊竞标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一项长达10年、价值6亿美元的云计算合同中,IBM意外出局。

一直以来,IBM都是大型企业和政府客户最信赖的合作伙伴,一度几乎成为这类交易的代名词。现在,曾经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把橄榄枝抛给了AWS,对经常被等同于美国国家实力的蓝色巨人来说,这个结果不仅是最尖厉的警钟,也是难以接受的耻辱。

IBM很快提出了抗议,质疑亚马逊的出价明明高出5400万美元,为什么仍然赢得了合同?

政府问责办公室进行了8个月的审查,之后给出的调查报告解释说:CIA认为AWS的弹性云技术比IBM更好,虽然亚马逊的价格高出约5400万美元,但这可以被“卓越的技术解决方案抵消”。

CIA这一天价大单,成为AWS敲开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大门时的关键背书,亚马逊自此夯实了在美国云计算市场的王者之位。

一个月后,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第二届亚马逊AWS re:Invent大会当天,IBM投下一波铺天盖地的广告。赌城的购物中心,公交车车身,甚至AWS举办大会的酒店走廊,到处可见IBM的广告:“IBM云产品所支持的最受欢迎的网站比所有竞争对手多30%。”

老套的投放方式和“虚张声势”的广告内容,让IBM再次成为笑柄。亚马逊AWS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把IBM公交广告的图片做成幻灯片投在当天演讲台的大屏幕,并加注:old guard(守旧派)。

IBM并不是什么都没做。早在2007年这家公司就和Google在美国各大高校推广云计算的理论普及,希望为未来研究积累人才,同年还推出Blue Cloud计划,算是比较早试水云服务的公司之一。

但是IBM当时的主要盈利点是小型机,垄断性成功阻止了主动进化的步伐,云计算在很长一段时间只是被当作工具而不是一个颠覆性技术。

直到2013年IBM才开始通过一系列并购发力,然而曾经的犹疑和落后,已经有了代价。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