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网络游戏 > 网页游戏 > 正文

2020出海指南:趋势、竞品拆解法以及跑不完的ab实验

发布时间:2020-03-03 08:39:48 所属栏目:网页游戏 来源:新浪游戏
导读:原本其实随着中国智能手机出海的成功铺路,我们国内的开发者坐享了这样的红利机会。我们可以通过预装、手机专属应用市场合作等方式率先随着国内机型去占领目标市

  社交媒体 - 日本人就相对不热衷用facebook,而是很热衷在推特上做分享,你要做日本市场维护好推特很重要,会带来一些自然流量。东南亚几个国家呢被外部文化侵蚀挺厉害的,像whatsapp,line,facebook,twitter基本通用。但反观韩国,从社交软件到搜索引擎都是自建的一套,你需要另外去接入。俄罗斯呢也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脸书软件叫VK。

  除去上面四大块,有些当地的基建情况你可能在执行策略的时候也要多考虑一下。像类似印尼市场,手机机型基本比较低端,容量很小。所以不建议把App的包做得过大。不然一定会导致卸载。特别是不高频的工具产品,建议和欧美发出去的包要做差异化,尽量缩减。

2020出海指南:趋势、竞品拆解法以及跑不完的ab实验

  发达国家类似美,德,法,英,澳大利亚,瑞典,加拿大和日本,欧洲列强的英法德定价一般也可以高于美国。崛起中国家这里主要指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中国以土耳其。再落后的国家定价就更低了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

  不过要提印度,印度的科技教育水平还是很不错的。所以他们在为App付费的意愿很高的,高于俄罗斯高于土耳其。

  如果你想要更详细的数据报告,我之前总结过一篇 明白App全球差异化定价 印度也并不难做,你有兴趣也可以去阅读。

2020出海指南:趋势、竞品拆解法以及跑不完的ab实验

  如果你产品已经出海,也采用了一些比较好的本地化运营,但是依然不见效怎么办?前提只要你的产品得到市场验证,那么后续你就交给AARRR模型去优化产品即可。

  产品结构通过AARRR的漏斗框架进行梳理,别人怎么理解这个模型,我不在乎。我理解的AARRR是,第一个A是获客阶段,这个阶段是从广告素材展示到用户下载并且第一次打开APP的阶段。那么在打开APP之前一系列的动作都是属于第一个阶段的各个节点,每个节点都可以进行优化。

  第二个A是激活阶段,我认为的激活是从用户第一次打开App后到用户第一次使用产品的核心功能为止,比如视频剪辑软件就是点击剪辑这个动作到这里为止。

  第三个R就是留存阶段,这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从用户第一次开始使用核心功能到完整使用完核心功能,再到用户多次使用这整个阶段都是留存阶段。这个阶段如果数据指标都不好,那就是产品核心的体验出了问题,你也就不需要去做额外推广了。

  上面三步做完,你再去考虑后面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不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甚至也可以平行。一个R是推荐,另外R一个是变现。这后2个阶段是我的专场,可以从我平日的一些产品拆解文里去体会。好的玩法,是要慢慢揭秘的。

  梳理完模型后,你就要开始优化模型里的节点。每个页面、每句话术的表达都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你们知道不知道一个英语教育产品叫Duolingo,他们在迭代一个页面的时候同时会跑十几个实验,一个页面可能跑过上百个实验才得出最优的结果。

  我举个例子:

2020出海指南:趋势、竞品拆解法以及跑不完的ab实验 2020出海指南:趋势、竞品拆解法以及跑不完的ab实验 2020出海指南:趋势、竞品拆解法以及跑不完的ab实验

  像这个case比较简单,修改完第一次能先涨10%,修改完第二次再涨5%。但第二个改动不是每次都成立,也不一定缩短路径就一定会涨。为什么呢?

  比如,当你的付费权益比较难用简短的文案描述出来,需要很多切图配合或者视频Demo的话,可能单独给出一个付费页是有必要的。因为多跳一步的漏斗流失,可能会因为后面丰富的页面呈现去提升转化率,从而抵消前一步的流失。像这种情况,就更需要AB测试去论证,A的跳转方案好还是B直接调起购买好。

  这样的例子其实都是AB测试的基本皮毛,它远远没有上述一样简单。特别是涉及数据层的解读。数字本身是很具有迷惑性的。你可能前几天A跑得比B好,后几天突然A跑不过B了。其实是有原因得。但是如果你得数据基础建设做得比较差,没法去拆分更细的维度,那么你肯定看不出原因。为了解释这样的现象,我的号里也有一篇内容专门讨论了[关于数据分析的事情]。有兴趣大家也可以点击读一下。

  下面进入第四个环节,来回答一些收集到的问题。

2020出海指南:趋势、竞品拆解法以及跑不完的ab实验

  1。几乎不能。Facebook Business Page本身限流做得就比推特还过分,生而就不是一个让你运营传播的平台。它更像是一个发送通知的平台,你可以通过facebook告诉用户你们发了新版本,更新了什么,Demo一些新的功能。也可以日常维护一下客户关系,上面做点问卷调查倒是可以。也可以作为一个PR发声的渠道。而且facebook在还是要比推特更为隐私,分享的内容本身在facebook也会有局限性。相比,推特就好多了,hashtag本身就是为了传播,为了制造话题而设计出来的。而且用户在推特上就是比在facebook上更爱分享和讨论。所以你在推特上去做一些推广活动反倒是值得的,我会建议你结合自身产品,比如你做短视频剪辑的,你可以引导用户去创建一个主题去分享自己的作品,这种聚集效应一旦起来,还是会有不错的推广作用。

  2。我有三个案例去回答。1)小影的小伙伴给我分享过:去年那个视频剪辑软件叫逗拍,就通过tiktok海外版做了一个爆款视频做火了一波。视频先是在印度地区传起来的,后来这个推荐算法就推去了美国,顺便就一起火了。视频内容不是什么很高大上的,逗拍的大部分剪辑模板都比较平民,大部分在中国都已经常见了。但是对印度人而言还是比较新颖的,印度人又特别特别喜欢分享凑热闹,所以就这么火了。至于被推去美国地区,逗拍有没有测算过人家的算法呢还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论主我就没考究过了。2)请你读 一夜打败Youtube登顶应用榜!卡戴珊家族追捧的Gradient如何逆袭上位? 3)黑盒的文章拆解过FaceApp的推广方式,大致是通过赞助类似性格测试平台(比如测测你未来的职业发展这样的题目)的方式去搭建中间跳板给自己导流

  3。一般每个数据指标我都会去看,日活,月活,用户下载,留存,下载10天内的ARPU值多少,使用频次。这些都会看。但是侧重点每款产品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社区我可能会重点关注次日留存,次次日留存,N天后的留存。像不是高频的工具软件,我可能不会关注这些指标,因为当用户没实在需求的时候,他就是不会用,没有必要追求这个数据。虽然我不会看第二天的打开率,但是我会看使用第一天后,那他在一段时间内,第二次的打开率,是按次数来算这个值,而不是天数。频次如此,不要追求相关性不大的数据。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