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未来已来,智能建造加速传统产业格局重构

发布时间:2020-12-22 01:48:14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演进,在既定的产业边界和场景内展开竞争的传统企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新技术领域“外来者”的跨界挑战,以及来自具有跨界资源整合能力的“平台化”企业集群的“降维打击”。面对价值创造的全

近年来,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演进,在既定的产业边界和场景内展开竞争的传统企业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新技术领域“外来者”的跨界挑战,以及来自具有跨界资源整合能力的“平台化”企业集群的“降维打击”。面对价值创造的全新游戏规则,传统产业的生存环境、生存法则正在发生重构,一个显见的趋势是传统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正在由“产业链”向“生态圈”格局转化。

聚焦房地产业,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建造、智能运维,甚至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一些新概念、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房地产基础设施的项目实施、企业管理以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

在这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建筑技术革命过程中,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所触及的各类角色、职能、场景以及相互关系都在被重新塑造与构建。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化地产、智能化建造时代正扑面而来。

  1

  智能建造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伴随国内发展大环境的深刻变化,建筑业整体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市场大环境向高质量发展,但对于国内建筑业企业来说,日子却并不太好过。工程数量变少、招投标变难、企业经营管理也随规模提升越来越繁琐……这些都困扰着建筑业企业。

加之坚持“房住不炒”宏观调控下,土地拍卖和商品房建设增速放缓,商品房市场降温明显,房地产对建筑业产值的贡献率也在下降。

房地产市场虽然降温了,但城镇化发展还在持续,城镇落户限制放松带来的住房需求长期存在,各地安置房、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以及商品房推行全装修成品交房,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深入发展装配式建筑,形成了对建筑业产值的有力支撑。

在政策层面也鼓励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着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指导意见》明确,要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有效拉动内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廖玉平在解读《指导意见》时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不高、能源资源消耗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通过加快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集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高质量发展新路。

智能建造将给我国建筑业带来哪些变革?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认为,今后,建筑业朝融合基建发展,利用智能技术将给行业带来一系列的变革——产品形态数字化、经营理念服务化、市场形态平台化、建造方式工业化以及行业治理现代化。

 2

  建筑机器人在行业转型中受关注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但目前建筑业是数字化程度较低的领域之一,相关数据显示,近5年都是排名靠后的行业。

在建筑领域,实现数字化转型目前有三大方向。一是“互联网+”催生智能化建筑。“互联网+”理念的植入,为“智慧建筑”的构建提供了无限可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智慧建筑市场产值已超过千亿元,并且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未来市场可达数万亿元。有专家表示,智能建筑是建筑业未来的必然趋势,从国家层面到各地,均已把智慧建筑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的高度予以重点推广。

二是现代化建筑产业转型3D打印。3D打印进入建筑业的最初表现形式是建筑模型,随着技术进步,3D打印实体房屋已被证实其可行性,一些3D打印实体房屋也陆续在世界各地出现。从技术角度讲,用3D打印制造一栋实体房屋有两种方式:打印出各房屋部件再进行后期组装;直接打印出成型房屋,后期仅需按要求安装门窗等即可。

在3D打印技术的引领下,建筑业由“建造房子”向“制造房子”模式转变已成趋势。在业内人士看来,3D打印建筑只是刚刚诞生,还缺少必要的安全和质量规范,能否替代传统房屋建筑方式,还有待时间检验。

三是无人机、机器人开启建筑自动化。事实上,无人机最为关注的发展潜能在于其替代部分人工的可能性。诸如建造绳桥,存在一定危险性和困难性,无人机的存在显然成为了建筑工作者的福音。建筑专家认为,能飞行的机器比传统建筑机器有很多优势,尤其是它们能到达空间任何一点并能飞进或环绕任何已有的物体。

除了无人机,机器人是建筑业的另一个福音。有了机器人的存在,建筑施工即将进入到新时代。在建筑业中,砌砖机器人如同“神”一样的存在。那些在烈日下工作的砌砖工人非常辛苦,而随着砌砖机器人的出现,并开始大量投入应用,可以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

《指导意见》也提出,要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建筑机器人,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工厂。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魏来看来,这体现了国家在政策层面对于机器人的要求和期待。他表示,现在的机器人种类很多,目前处于哪个阶段,如果不给建筑机器人下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就无法展开关于建筑机器人在标准上的研究和制定。

到底什么是建筑机器人,或者如何给它下定义?魏来表示,机器人本质上还是自动化控制,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比较早期的标准中就提出了对机器人几个特征的描述,再以特征进行概念上的界定,有自动化控制,有重新编程,有多任务目标的操控,还有运动等。在框架与主体上,机器人必然包含感知系统、决策系统、操作系统、导航系统、自我维护系统。“在建筑领域,我们是机器人的使用方,是提供建筑机器人的场景方,在自动化控制、在机器人研究领域,我们需要把建筑的场景是什么这件事说清楚,然后再结合现在机器人所处的自动化水平,去构建现在的整个标准体系。”他进一步说道。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