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评论 > 正文

主流通信厂商不积极,O-RAN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20-08-24 10:02:24 所属栏目:评论 来源:站长网
导读:“4G 改变生活,5G 改变社会”,不同于 4G 时代窄带向宽带的推进,5G 时代的到来被赋予了全社会数字化转型和升级的厚望。为此,5G 建设被纳入新基建之首,被预估将带来万亿级经济增加值,政府等相关机构也频频推出各项政策及方案以推动 5G 的发展。 信息源

图 | O-RAN 接口的分割与演进历程

O-RAN 接口的分割与演进经历了几个阶段才到了当前的设计。 作为 gNB 拆分的一部分,拆分级别描述了 gNB 的功能如何跨多个组件分布。O-RAN 联盟提出了一种将 gNB 分解为 3 个特定组件的模型:处理上层协议的中央单元(O-CU),分布式单元(O-DU)和无线单元( O-RU)。O-RAN 联盟还同意使用 7.2x 拆分级别定义作为 O-DU 和 O-DU 之间的接口。 下图显示了由 O-CU,O-DU 和 O-RU 集成的 gNodeB(gNB)的协议分割和接口。

图 | 由 O-CU,O-DU 和 O-RU 集成的 gNodeB(gNB)的协议分割和接口

O-RAN 进程不容乐观,主流通信厂商并不积极,未来路径依然模糊

O-RAN 开放与智能的愿景十分美丽,但一侧是运营商为降本增效的火热推动,一侧是主流通信设备厂商“假积极”式的旁观。一位来自中国移动的高管在与与非网记者的交谈之中也透露了这一点,“O-RAN 进程不容乐观,主流通信厂商并不积极,未来路径还是有些模糊的。”

针对这一论点,创道咨询合伙人步日欣告诉与非网,“目前 O-RAN 产品还不成熟,特别是宏基站设备,还不能满足运营商的要求。在已经完成的运营商 5G 设备招标中,从中标情况来看,也没有 O-RAN 产品。”

“NSA 的建网模式,运营商是抛不开传统的设备供应商的,各厂商由于是封闭型的黑盒设备,兼容其他厂商是存在各种人为和非人为的障碍,所以运营商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有没有选择的问题。当然了,未来 SA 将是主流的组网模式,那时候对 O-RAN 才可能有机会。但也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看 O-RAN 产业链是否成熟,能否满足运营商对设备性能和鲁棒性的严苛要求,更困难的在于如何协调多样化供应商之间的标准统一和互联互通。所以,短时间内打破壁垒的可能性不大,新晋的供应商的机会并不多。” 步日欣补充道。

NSA 组网中 O-RAN 机会渺茫,于是笔者又进一步地去了解了SA 组网招投标的近况。根据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发布的“2020 年 5G SA 新建工程无线主设备联合集采结果”显示,中标者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华为、中兴、爱立信和大唐移动,与以往不同的是,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国外设备商的份额相对减少了,但并无新晋厂商加入。

信息源:通信世界网、开源证券研究所

就步日欣提到的“多供应商之间的标准统一和互联互通”问题,是德科技技术人员也表示,“O-RAN 需要更加严格的测试才能保证正常地运行。过去,根据 3GPP 要求将 eNB 作为整体进行测试就足够了,所需的测试点集中在 UE 和 backhaul 接口上。随着 Open RAN 和分布式 RAN 的引入,现在有必要单独测试每个组件是否符合标准, 而且测试组合组件的互操作性也很重要。一致性和互操作性测试是纠正任何性能问题所必需的测试,以确保所有网络组件符合接口规格并且所有组件能一起工作。”

此外,硬件白盒化带来的负面效应,特别是能耗问题,一直是一个不能完全消除的问题,这是白盒化通用硬件功能冗余性带来的必然副作用,目前只能通过偏定制化的 ASIC 芯片来缓解这个问题。同时,把不同设备商的组件进行随意组装的开放、灵活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站点 TCO,将基站建设与管理带入碎片化的池沼。

网络定制化需求强劲,O-RAN 仍将负重前行

O-RAN 未来路径依然模糊是运营商面临的现状,但不得不承认 5G 网络进入了切片化、个性化的时代,哑管道的运营很难满足和支撑 5G 网络的建设和运营。

主要通信设备厂商不积极怎么办?运营商只能从自身平台搭建和标准完善入手,以小基站为切入点,培养一批 O-RAN “新供应商”。针对这一观点,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绿色通信研究中心表示,“O-RAN 智能控制平台的发展目前正处在从 0 到 1 的发展阶段。技术上,要进一 步打通 CT 和 IT、DT 的壁垒,包括形成跨域的数据信息和认知体系。商业上,基于 5G 典型业务 eMBB 以及具体的垂直行业需求,提供击中客户痛点的网络能力及 xAPP,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来逐步实现 O-RAN 智控平台的落地和商业化。”

O-RAN 与投资“风向标”

“5G 的投资逻辑,依旧是‘进口替代’,这个‘进口替代’不仅仅是政治问题,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个行业的演进最基本规律。哪个环节存在进口替代机会,哪个环节就存在投资价值。” 创道咨询合伙人步日欣如是说。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