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芯”基建简史
Santhanam曾扛起P.A半导体的芯片研发重任,带领P.A掌握了复杂超低功耗芯片的设计能力;Srouji则是苹果核心三大件iPhone、iPad、Macbook芯片的团队负责人;而被称为“硅仙人”Keller更是有着那句名言:“我这个人没什么太大成就,你们用过最好的CPU,都是我设计的。” ▲Jim Keller 这几个人的名字每一个拿出来都是一段传奇故事,可以说,苹果把21世纪初期硅谷芯片界最聪明的几个大脑全都聚到了一起,而他们都成为了苹果芯片业务的灵魂人物。自2008年之后,iPhone 4、初代iPad等产品的苹果自研芯片就出自这几位大佬所在团队之手。 有人说,苹果就是有钱吧,买人,谁不会?但仔细想想,在当时,英特尔、IBM、AMD、ATI、高通,哪一家都是半导体行业的巨头玩家,都有着各自擅长的领域。为什么是苹果将这些人聚在了一起? 历史的细节我们无法知晓,我们也不知道乔老爷子究竟跟他们聊过什么。但对于Sribalan Santhanam、Jim Keller、Johny Srouji这样的人来说,如果你给了他们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机会,那么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 在强大团队的基础之上,苹果仅用了两年,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自研芯片A4,就在2010年,iPhone 4也成为了苹果智能手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虽然A4在同等频率下的性能仅略高于同时期的三星S5PC110,核心结构也与苹果此前使用的三星处理器比较相似,但不可否认的是,苹果第一次将智能手机的命根子攥在了自己手里。 2011年底,苹果又豪掷3900万美元收购了以色列闪存控制器设计公司Anobit。存储芯片是整个手机上,除了SoC以外,最值钱的芯片组件,不过苹果收购它们,并不是要造闪存颗粒,而是掌握闪存控制器相关技术,从而优化存储模块和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 2013年8月1日,苹果收购擅长低功耗无线通讯芯片的加州Passif半导体公司,两年后买下加州一座芯片制造工厂,这也是第一次,苹果拥有了芯片制造的能力,据说工厂地址跟三星半导体挨得很近。 苹果造芯重要节点: 03、从有芯到强芯,从单点突破到多线出击 从0到1是最难的,而在A4芯片落地iPhone 4系列之后,苹果的芯片之路似乎走的越来越顺了,苹果芯片也逐渐开始踏足更多新的领域。 2013年的A7芯片开启了手机处理器的64位时代。它使用苹果自家的Cyclone架构,采用28nm工艺,主频1.3GHz,其处理器的性能比iPhone 5上的A6快2倍,是初代A4的40倍,图形能力是初代A4的56倍。 也就是在那一年,苹果A系芯片的霸主地位正式确立,一众安卓8核旗舰手机被A7的6核心“按在地上摩擦”,安卓“一核有难,多核围观”的问题暴露无遗。高通、联发科面对苹果A系芯片,在当时可以说毫无还手之力。 四年后,A11 Bonic仿生芯片的推出,让智能手机跨入了AI时代,神经引擎的加入,通过算法进一步提升了手机全方位的功能和体验,如AR、人脸识别、图像合成都成为现实。而也是在A11上,苹果第一次采用了自己设计的GPU核心。 A11采用了台积电当时最先进的10nm工艺制程,拥有43亿个晶体管,大核性能相比A10提升25%,GPU性能较 A10 性能提升 30%,而功耗则降低了 50%。从芯片自给自足开始,苹果每次都保证自己的A系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制程工艺,从而保证较为出色的能效比。 而基于A系列芯片研发中积累的技术,以及苹果终端产品的不断丰富,苹果的芯片生态也在不断延展。只要苹果想做什么品类的产品,那么这个产品的核心技术一定要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A4芯片推出的两年后,2012年,iPad也第一次用上了苹果自研芯片A5X,从此,以X作为结尾的A系列芯片就成为了iPad系列产品的专属。 芯片性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设备的散热规格,散热越强,芯片运行主频越高,芯片性能就会随之提升,iPad得益于更大的体积空间,可以放入更高规格的散热系统,从而也让X结尾的A系列芯片的性能相较于同代A系列又有大幅提升。 不久前发布的最新A12Z处理器,在A12X的基础上又解放了一颗GPU内核,其性能已经超过一些轻薄笔记本中所搭载的英特尔处理器。 2014年和2016年对于苹果来说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2014年Apple Watch的推出和2016年AirPods的推出让智能手表和智能耳机两个品类的市场被彻底点燃,而这两个品类也成为了苹果日后“家里有粮,出事不慌”的重要支撑。 在初代Apple Watch中,S1芯片首次亮相,虽然没有超低功耗芯片那样的长续航,却帮助Apple Watch实现了语音、连接汽车、查询航班信息、地图导航和测量心跳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S1作为性能支撑。 AirPods中搭载了苹果自研W1芯片,正是凭借这块小小的W1,AirPods拥有了在当时远超同类产品的低延迟和高数据传输速率,从而让TWS真无线蓝牙耳机这个品类真正在消费市场中被引爆。 W1支持多种无线协议,可以减小音频传输受到的影响。同时它支持音频解码、提供立体声同步、处理用户控制等功能,让AirPods与iPhone实现更加“无缝”的交互体验。 苹果的A系列、W系列、S系列芯片构成了智能手机、智能耳机、智能手表三大品类的底层基础,也让这些设备在底层实现打通。苹果的智能穿戴生态,也逐渐枝繁叶茂。 当然,除了这些高光时刻,苹果还有很多芯片是做在“暗处”,其特性不如这三类芯片来的直观,但都是苹果底层芯片生态的一员。 比如苹果在2016年MacBook中所使用的T1芯片,专门负责用户的身份验证和安全保护;苹果在2019年的iPhone 11系列中首次采用的U1芯片,负责苹果设备之间的短距离精确数据传输。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手表、从智能耳机到Mac、从高性能处理到低功耗通信,苹果的芯片生态俨然已经枝繁叶茂。 苹果芯片主要系列分布: 04、苹果执着的自研芯片,到底有多“香”? 苹果辛苦建立的芯片帝国,都给苹果带来了什么呢? 显而易见的,就是成本的下降,利润的增长。2019年第三季度,苹果卖出了4480万部手机,排名全球第三,而第三季度苹果却吃下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三分之二的利润,约为80亿美元。 这样的利润为苹果芯片的研发提供了雄厚的资本支持,而资本驱动技术升级则会再次反哺终端产品,苹果的手机芯片战车,就这样隆隆向前。雪球,也越滚越大。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