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美日政策风向标,读取自动驾驶发展进度条
我国自动驾驶产业相关企业以及人大代表已经在呼吁相关部门尽快推动道交法等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积极配合立法机关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需要对现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进行全面综合考量,为自动驾驶正式落地运行提供发展空间和安全保障。 显然,美国联邦政府层面的自动驾驶法案短期内难以出台,其原因在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存在一定的利益博弈,部分州对于自动驾驶产业尚未有明确的判断和推行动力。 日本目前的法规环境则更为开放,鼓励高级别的远程无人自动驾驶的测试,并对路测主体设置了更为全面的安全职责,其中某些有别于传统道路安全规范的新举措,值得我国立法者在路测立法和道路交通法律的修订中加以甄别和借鉴。 而中国在立法上更为谨慎,由于自动驾驶涉及的相关技术标准、法律规范、自动驾驶责任归属、保险规范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所以,相关法律制定的周期和完备度上会被其他国家更长。 通过对中、美、日三国在自动驾驶技术的路测进程、产业政策以及立法进度三个方面的考察后,我们可以看到三国在推动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上是不分伯仲的。从三个国家提出的产业定位来看,都将自动驾驶视为汽车产业的未来趋势和国家技术领先的产业标志。 由于不同的立法体系、政府治理模式以及当前国情,三国在自动驾驶产业的推行中呈现出一定的细微差别,如不同石子投入水中泛起不同的涟漪,形成各国差异化的产业发展样貌。 就市场发展成熟度而言,技术先发的美国自然走在了商用化的前端。与中国、日本更强调国家整体层面的立法保障,美国各州可以制定更为灵活的法律和政策,能够及时提供自动驾驶业务商业化的法律支撑。 而在产业落地速度上,日本则是比美、中两国更为激进,其法律制定和实施速度、L3 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的上路的推行速度,都远远快于我国。当然,原本要在今年东京奥运会就要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无人车出行业务,可能会由于疫情影响、奥运会延期等因素,推迟上路。当然,这反过来也留给日本车企更多的测试窗口期。 就对自动驾驶的车企发展而言,美国政府更多是从产业中立、市场放任的角度,留给车企们更多的自主权,在不违反主要的安全标准的情况下,推动自动驾驶汽车与国家交通运输系统有效融合。日本车企想通过奥运会这一契机,向全球展示其成熟的产品和服务模式,政府已经不遗余力地帮助车企清除法律上的种种障碍。 而中国的车企更依赖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地方政府出于对经济发展和城市智能化建设的强烈需求,会更激进地推动自动驾驶场景的商业落地。从目前全国数十个城市的示范区的建设,能够明显看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积极性。反而我国在道路交通法规上的修订需要加快进度。 据刚刚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指出,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构建系统完善的智能汽车法规标准体系,将成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这些需要政府部门、立法机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的共同参与和推动。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