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包围下的武汉半导体:产线24小时无休,红外、生物芯片支援疫战
自全国各大省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已经过去了2周。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数据,截至2月10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报告累计确诊病例42708例、疑似病例21675例、治愈出院1017例、死亡3998例,新增疑似病例开始出现大幅下降,累计治愈病例也正在逐步上涨。 在这场随时直面死亡的疫情背后,它带来的影响也如蝴蝶效应般席卷着各行各业,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波澜。 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将新冠状肺炎病毒疫情列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与此同时,国外驻中国科技企业也纷纷采取相应措施,如苹果临时关闭多家Apple Store零售店、三星关闭中国最大的旗舰体验店、富士康工厂推迟所有生产活动…… 从另一角度看,在这场一触即发的疫情大战笼罩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举一动同样牵动着国内外科技企业的神经,无数双眼睛都紧盯着有关它们停产、出货、供应需求等一系列问题,尤其针对处于疫情中心的武汉光谷。 自2016年我国在武汉光谷成立半导体大基金后,武汉的存储器产业强势崛起,逐渐成为国家级存储器基地。 在我国半导体产业突破国外垄断、实现自研核心技术的重要进程中,存储芯片产业则是一处重要关隘,以长江存储和武汉新芯等玩家为主的“武汉选手”,则是有望追赶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国外领先存储器厂商的一支支潜力股。 虽然国外媒体和行业人士猜测纷纷,但事实上,我国各芯片厂商并未完全停工,长江存储、中芯国际等厂商也已经从各级政府进行申报,以保障产线的正常生产与出货。 另一方面,在众多医疗卫生人员奔赴疫情一线抗战的同时,后方亦有大批芯片企业加急供给相关芯片,为疫情防护、检测和治疗给予重要的技术支持。 这次,我们将目光放至肺炎疫情背后的半导体战场,探究疫情究竟给武汉乃至全国的半导体产业带来了什么影响?同时,这场“疫战”是否也揭露了我国半导体产业所存在的不足?沉重打击的背面,是否也隐藏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晶圆厂正常运转出货,产线无休 随着肺炎疫情逐渐发酵,昔日人潮涌动的各大城市和红火的春节氛围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一座座“空城”,装满了无处不在的沉闷基调。 而疫情直接导致的人口封闭与隔离、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对半导体产业来说影响极大,尤其是365天从不停歇的晶圆厂。 一旦停工,引发产能吃紧、出货量下滑、供应不足等情况,需求的震荡也将动摇从上游设计到下游封测整个产业链的运作,并进一步压缩终端消费、分销商等业务,造成市场供货不足、各环节供应断层等不良影响。 其中,针对我国以长江存储、武汉弘芯等为主的存储器供应商,日本金融机构瑞穗(Mizuho)分析师Vijay Rakesh谈到,如果疫情在春节假期结束后持续恶化,存储器的产出情况发生任何中断,都将使美光、西部数据等国外的存储器供应商受益。 但实际情况是,以武汉市为圆心向外辐射布局的各地晶圆厂并未完全停止生产,各家半导体厂商仍时刻顶着疫情压力,不遗余力地维持芯片的正常生产和出货。 1、长江存储 离疫情最近的这一头,长江存储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生产正常运行的同时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近日,长江存储还针对疫情进行官宣。 一是保障员工健康安全。除了按照政府规定保障员工安全、延缓外地员工返岗时间外,长江存储还对在岗员工进行防疫宣传、发放口罩、体温检测、加强消毒和动线隔离等工作; 二是保障生产延续性。长江存储积极协调原材料的供应和物流,保障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厂区采用分区隔离管控措施,避免外界病毒的带入; 三是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为了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长江存储积极与政府部门协调,在保证安全和员工健康的前提下,为潜在的停电停产带来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目前,长江存储生产经营正常有序进行,其3D NAND芯片也已顺利通过特殊申请管道维持正常出货。同时,驻守厂区的员工并无感染病例。 2、武汉新芯 同样位于疫情中心的武汉新芯,工厂自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以来一直保持正常运转的状态。 据悉,武汉新芯已经通过特殊申报的管道程序维持芯片的正常出货,同时物流输送并未停止,其生产的NOR Flash和CIS芯片也将持续正常出货。 3、武汉弘芯 据相关报道,武汉弘芯目前处于等待机台设备入厂装机的阶段,在出货方面未有太大问题。 与此同时,工厂现已到货的设备主要为光刻机,其余设备预计将在今年3月后逐步到货,而工厂的研发也将在机台进厂装机后展开投入。 4、中芯国际 2月3日,总部位于上海的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自疫情爆发后,公司已采取一系列人员体温检测、办公区域消毒、来访人员管控等工作,确保公司及其供应链的正常运转。 此外,各地产线也已按计划持续进行生产运营,确保工厂全年无间断地进行生产,以满足客户代工需求。截至公告发布,中芯国际员工尚无感染病例发生。 5、台积电 台积电的先进工艺产线主要都投放在台湾地区。春节期间,其台湾厂区并未受疫情影响,生产持续进行,并在1月30日全面开工。此外,它在上海松江的8英寸工厂,以及南京的12英寸工厂也保持着24小时的轮班运作。 据了解,台积电所有在上海和南京的员工虽然按政府的防疫要求,延长假期并延后复工,但台积电表示这并不会影响工厂的生产进程。 6、士兰微 位处杭州的士兰微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积极应对,采取相应措施科学防疫,并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春节期间,士兰集成6英寸工厂和士兰集昕8英寸工厂仍正常生产,产量维持在正常时期的90%。 值得一提的是,2月3日凌晨,成都发生5.1级地震,而士兰微位于成都的MEMS封装和模块封装厂仍保持正常运转,并未受太大影响。 总的来说,我国以武汉为首的各地半导体厂商在疫情爆发形势下,仍顶着风口浪尖的压力保持井然有序的生产运作,并未出现如国外分析师所预测的“可能关闭、供给中断”等现象。 二、测温及生物芯片等需求暴涨,扩大产能 疫情阴云笼罩下的中国半导体产业,一方面是产线内部的有序生产和供应,另一方面又是防疫引发的大量芯片需求。 在消毒、隔离与检测等众多防疫手段中,检测是阻止病毒突破防线的一个重要关卡。 于是,除了全国各地一抢而空的口罩外,红外体温检测仪和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也成为了各线疫情战场极为紧缺的资源。 这无疑催生了对后方元器件供应链的需求。其中,应用于红外体温检测仪、红外成像监控和测温仪等设备的红外温度传感器芯片,以及缩短病毒样本检测时间的生物芯片,一夜之间“一芯难求”。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