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器人四大家族在华订单数据,看2020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走势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筑底,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中3C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升。2019年11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5%,增速较前值回落0.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速仍旧增长乏力。从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领域占比最高的汽车、3C、电气机械三大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11月汽车、电气机械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0.4%、-6.8%,二者皆处于筑底阶段;3C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3.8%,较前值提升0.2个百分点,3C投资增速处于持续上行通道。 汽车销量累计同比跌幅逐步收窄,智能手机出货量累计同比跌幅趋稳。2019年1-11月我国汽车累计销量为2311.00万辆,累计同比增速为-9.10%,跌幅较前十个月收窄0.6个百分点,汽车销量累计同比跌幅已经连续6个月收窄,预计全年累计同比增速在-8.0%左右。2019年1-11月我国智能手机累计出货量为3.43亿部,累计同比增速为-3.8%,智能手机出货量跌幅趋稳,较去年同期改善明显,预计全年出货量累计同比增速在-3.5%左右。我们认为明年汽车销量负增长或将继续收窄,同时智能手机出货量累计同比增速有望转正,工业机器人下游这两大应用领域增量自动化需求边际向好确定性强。 日前,安川电机社长小笠原浩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人口达到约14亿,不管中美贸易摩擦如何发展,内需都肯定会增长。如果投资恢复,对相应领域的相关企业来说,将在短期构成利好。 上市公司视角:行业触及底部,结构性特点显著 据招商银行研究院以30家上市工业机器人企业为样本,计算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整体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毛利率、净利率以及经营性净现金流等指标,发现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自2018Q4开始步入下行通道,目前正在处于加速触底阶段,与宏观数据跟踪形成交叉印证。与此同时,其研究发现对于行业内部不同下游子领域大客户的企业,它们的盈利水平分化情况显著。 2019Q1-3行业整体营收同比略微下滑,单季度营收负增长收窄显著。行业整体的营业收入在2018年达到了542.98亿元的历史高点,但营业收入增速从2017年的33.53%下滑至17.57%;2019年Q1-3行业整体的营业收入为380.80亿元,同比略微下滑0.71%。分季度来看,单季的营业收入增速中枢呈现下移趋势,但2019Q3单季的营业收入增速出现同比跌幅开始收窄迹象。根据近2个月工业机器人产量转正以及下游应用领域汽车、智能手机销量同比跌幅收窄,招商银行研究院推断全年行业营收增速或将达到个位数的增长。 行业整体归母净利润增速继续下滑,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2018年行业整体实现归母净利润32.50亿元,同比增速为-26.42%,尽管整体营收增速在2018年是正增长,但是在行业激烈的价格战的背景之下,增收不增利的现象十分显著。2019Q1-3行业整体实现归母净利润18.88亿元,同比增速为-43.63%,归母净利润增速继续下滑。从单季度行业归母净利润情况来看,受到新时达业绩表现不佳的拖累,2018Q4单季行业归母净利润出现了0.98亿元的亏损,2019年以来行业归母净利润表现持续低迷。预计全年行业归母净利润跌幅较前三季度有所收窄,整体的盈利情况将触及历史底部。 行业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自2017年以来持续下滑,单季度毛利率和净利率变动呈现负相关或与企业费用控制节奏相关。2019Q1-3行业整体的毛利率为28.68%,净利率为5.54%,自2017年达到历史高点后开始持续下滑,下滑曲线逐渐走平,预计2020年整体毛利率下滑有望企稳,净利率或将迎来向上修复。从单季度行业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变化情况来看,二者呈现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这可能与企业在价格战激烈本体价格下跌或者行业不景气本体销量下跌导致毛利率下滑情况下,缩减自身的期间费用支出相关,反之当毛利率有所反弹时,企业的期间费用支出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行业整体经营性现金流季节性特征显著,大多销售回款集中在Q4从而带动整体现金流好转。2019Q1-3行业整体经营性净现金流为5.8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2%。这一数值往年全年相比差距较大,通过单季度数据的分析发现行业普遍在一季度时经营性净现金流为负,到了四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会有大幅流入,从而带动行业整体现金流好转。招商银行研究院认为这主要和行业的收付款方式有关,行业大多企业在年初拿到订单后会有垫资投入,从而现金流流出较多,随年底项目结算逐渐验收完成,回款集中在年尾释放。 短期景气度回落不改长期成长趋势 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42.2万台,同比增长11.05%,IFR预测2019年销量增速达到-0.24%。2018我国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约15.4万台,占全球销量的36.49%,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额达到54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21%,销售量减少但销售额增加表明我国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平均每台的价值量在提升,产品逐渐由低端向中高端徙。从工业机器人密度来看,2018年新加坡达到831台/万人,为全球最高,其次是韩国(774台)与德国(338台),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为140台/万人,高于全球各地区的平均水平(99台)。 与制造业自动化发达国家新加坡、韩国、德国等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依然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行业长期成长趋势明确。通过上市公司整体三季报数据,我们发现2019Q1-3行业整体营收同比略微下滑,单季度营收负增长收窄显著;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继续下滑,行业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行业整体经营性现金流季节性特征显著,大多销售回款集中在Q4从而带动整体现金流好转。结合前面的宏观数据其认为行业基本面触及底部,同时行业存在结构性分化特点。展望2020年,汽车销量下滑对工业机器人需求负面影响逐步弱化,3C领域或将贡献工业机器人主要需求增量,行业拐点或将到来。 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需求分析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