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真比 7-11 抗造吗?
文 /DoNews 李可馨 责编 / 杨博丞 互联网 + 大数据的打法,渗透到传统行业已经不鲜见,甚至成为很多新品牌快速崛起的法宝。 生鲜零售如盒马鲜生、美妆如完美日记、饮料如元气森林,都在用技术重构行业的生存逻辑。而放到久未创新的便利店行业,便利蜂成为人们口中迅速蹿红的 " 另类 "。 今年以来,便利蜂佳绩频传。据媒体报道,便利蜂先是完成新一轮融资,后又有消息称北京超 500 家门店实现盈利。 不加盟只直营,本身已经反行业常识,却仍能实现迅速扩张和盈利,要知道 7-ELEVEn 在北京 16 年时间也不及 300 家门店,而且一直未跨过整体的盈利线,背后离不开更具颠覆性的数字化驱动系统。 关于该系统如何运作,媒体笔墨已经非常多,在此不多赘述。简言之就是,这套系统可以实现从门店选址、选品、订货、人员安排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管理,从而保证便利蜂门店的高速运转。 我们更关注的是,线下的业务难点颇多,当云端的畅想落地之后,是否真能做到智能高效又兼具服务温度。为此,「DoNews」实地探访多家便利蜂门店,并与 7-ELEVEn 进行比对,看看它究竟赢在哪儿? 品牌力构筑高粘性: 21% 顾客宁愿绕道而来 在尽量保证选址环境相同的情况下,我们来到位于北京银网中心的 7-ELEVEn 和便利蜂,进行走访调研。 工作日上午八点半,此时正值上班高峰,半小时时间里,便利蜂客流达到了 138 人次;而在相同时段,7-ELEVEn 则逊色了些,进店人数为 78 人。 在蹲点统计客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进去的几十个人,大多 " 只进不出 ",他们在做什么?带着好奇,我们走入店中," 嚯~为了一顿早餐,竟排起长长的队伍。" 而此时,7-ELEVEn 顾客并不多,他们为何不去 7-ELEVEn,宁愿在此大排长队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总结起来可以概括成三个关键词:距离近、更实惠、服务好。 ▲早餐时段排队情况,上为便利蜂,下为 7-ELEVEn 在银网中心,便利蜂确实在位置上稍占优势。尽管 7-ELEVEn 和便利蜂分别处于拐角两端,但便利蜂更靠近大厦入口,所以相对更顺脚。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是便利蜂在选址上的强势:谁能抢占优势点位,谁往往拥抱客流。 ▲银网中心两家门店位置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即便便利蜂更顺路,但绕过 7-ELEVEn 选择便利蜂的人占比近 21%,而同时段绕过便利蜂选择 7-ELEVEn 的人占 12%。这些愿意绕远而来的顾客,也有着较高的忠诚度。 一位受访者表示,因为小区附近的便利蜂体验还不错,直到公司楼下开了便利蜂,就很少光顾 7-ELEVEn 了。尽管早餐常常要排 10 多分钟,但因为有喜爱的馅饼和流沙包,价格也比 7-ELEVEn 实惠,早餐不过 5 块钱,就能吃得很丰盛。 也有消费者对 7-ELEVEn 的服务颇有微词," 盛菜的时候还要抖一抖,要给不妨大方地给,说白了消费者也不差那一点,这样的举动很容易引起反感,便利蜂的服务相对好一些,因为又是自助结账,比较适合现在的年轻人 "。 这样的排队 " 盛况 " 大约持续到 10 点左右,便利蜂的早高峰才算真正过去。而 11 点半左右便利蜂又开始迎来午高峰。15 分钟不到,热食区又排起 30 多人长队。再去看看 7-ELEVEn,此时排队买热食的还不到 10 人。 ▲午餐时段排队情况,上为便利蜂,下为 7-ELEVEn 相比早餐,午餐的平均客单价应该能做到 20 元左右。尽管中午订外卖的比较多,但客流量并不比早餐差。当被问及为何选择便利蜂时,我们得到最多的回复是:便利蜂的菜品更丰富,味道也更接近家常。 便利蜂为何能做到如此高粘性,消费者的回答或多或少已经给出了答案。但深入内里,这与便利蜂的产品力、运营力脱不了关系,此处先按下不表,后文再详细分析。 当然,拿一家店来论证显然不够充分。「DoNews」在某工作日的下午时段,又来到富顿中心。尽管下午时段的客流量比不过早午高峰,但便利蜂依然胜过了 7-ELEVEn。 ▲富顿中心两家门店位置 令记者惊讶的是,如今 7-ELEVEn 也被 " 逼 " 到不得不 " 整改 " 的地步了?去年记者曾在富顿中心办公,当时便利蜂富顿中心门店还未营业,也算得上 7-ELEVEn 的常客了,那时 7-ELEVEn 的陈列相对比较杂乱,但眼下显然是重新规整过一番,如果你也曾亲历过,一定会有相同的感受。 在富顿中心上班的两位白领,刚从便利蜂买完水果出来,当被问到为什么不去 7-ELEVEn 时,手拿砂糖橘的女士告诉「DoNews」," 便利蜂的水果太便宜了,这一盒才 4 块钱,7-ELEVEn 的水果可选择性少还很贵 "。 另一位女生则回答到,"7-ELEVEn 毕竟算日资企业,而便利蜂是国内本土的新品牌,现在国货这么火,还是应当支持一下。" 当被追问一周光顾几次时,该女生表示," 其实不应该问一周来几次,而应该说一天来几次。没事嘴馋的时候,就会下来逛逛。" 非工作日时间,我们又来到家附近的一家便利蜂。该门店紧临着盒马鲜生,虽然不及盒马客流量大,但也覆盖老中幼等多层客群。 有位小朋友选购了一款玩具;一位老人因为自己一个人居住不常下厨,在便利蜂买炒面成了常事;在附近少儿英语教育机构上班的外国友人,因为炒菜比较合胃口也是这里的常客。 ▲一位老人和外国友人正在自助结账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