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苹果模式在智能汽车业会越来越多
坚持全栈自研的小鹏汽车,正在收获成果。 10月24日,是小鹏汽车的智能技术分享日,小鹏汽车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上都实现了技术突破和落地。在智能座舱方面,小鹏汽车副总裁纪宇表示,车内的交互模式已经完成了从物理按键到大屏的过渡,下一个趋势就是语音交互,而小鹏P7的智能座舱已经实现全语音车载系统。 “该功能以全语音功能覆盖,让车上几乎所有应用生态及功能,都可以用语音交互解决。”纪宇说,同时,小鹏的语音连续对话功能,也能让用户可以一次说出多个指令,或者随时打断进行下一个步骤,交互方式更接近人的日常交流。 在智能驾驶方面,小鹏汽车标志性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NGP要在明年一季度推出,但从现场视频来看,这一功能也针对本土场景有很多研发突破。小鹏汽车宣布,在自动超越慢车、自动限速调节、优先车道选择等基础场景上,小鹏汽车NGP增加了更适合中国道路状况的交通锥识别与避让、大货车规避、夜间超车提醒、故障车辆避让、拥堵道路超级跟车、高速公路及部分城市主干道等使用场景,并可应对暴雨天、夜间、高复杂路况、无全球定位信号等多种极端情况。 而在泊车场景下,小鹏汽车也将推出“停车场记忆泊车”功能,可以实现不依赖停车场改造,基于综合空间构建及定位功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泊车问题。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认为,多项技术成果能够快速实现落地,是基于小鹏汽车坚持的全栈自研,“所谓全栈自研,指的是不仅基于车端的感知、定位、规划和控制等模块的自研,更在数据通路及云端数据采集与标注、分布式网络训练等方面自研,可形成数据和算法的全闭环,并为其快速的功能迭代打下技术基础。” 而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演讲中也谈到关于自研路线的思考,“我们以前在电脑上、PC上开发软件跟大型的应用,可以告诉大家,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它的想象力是受限的”,而如果把硬件、软件甚至场景和数据全部自己可控,想象力将会更大。 资本快速涌入,供应链积极转型,让自研引领的汽车智能化变革加速。“我们看到了智能汽车的变革随着大量资本投入,推动了硬件、软件的变化。”何小鹏也坦言,行业资源聚拢对公司发展的助力,“我们看到了电池每年的速度超过我在2017年全身心进入汽车这一行的速度,我看到的计算能力,当前超过了我所看到摩尔定律的变化。” 因此,何小鹏判断,像苹果这样的软硬件一体可控模式,在智能汽车企业里面会出现越来越多,他认为智能汽车的核心来自于软件的变化,但是软件的变化一定依赖于硬件的变化,“所以,坚持深度的全栈自研,不断往深里面走,不断往广度走,不断往全球走,才能造就真正的差异化。” 以下是何小鹏的演讲全文,略经摘编: 这是我今年看到的一句话,这句话我最开始看到是乔布斯在2007年iPhone第一代出来的时候,他的一个感谢分享里面所讲的。这句话来自于叫做Alan Kay所写的一句话,真正认真对待软件的人应该自己制造硬件。 何小鹏演讲,现场拍摄 说实话我今年看到这句话特别有感慨,我们以前在电脑上、PC上开发软件跟大型的应用,可以告诉大家,一个软件开发人员它的想象力是受限的。 在今天,如果你把硬件、软件甚至场景和数据全部自己可控,你可以做出从趋势来看,最该做的事情。所以类似像苹果这样的模式,将来我认为在智能汽车企业里面会出现越来越多,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做出很多不一样的事情。 比如说我们在2017年在做的一个事情,大家可以看到P7侧方有两个摄像头。这两个摄像头今天新宙(吴新宙,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没有说,为什么?因为我们还没有用起来,这两个摄像头干什么?我们期望在未来不长的时间,能够支持中国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在你上班、下班最繁忙、拥堵的时候有一个自动跟车功能。也就是说,它仅仅贴着前面的车开,它刹车、你刹车,它加速、你加速,它切线、你切线,它转弯你转弯,你完全不用自己开。 你想做到这一点,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你如何防止加塞?因为中国有很多车你开稳了会塞进来,你如何防止加塞?如果真塞进来如何超过去?这两个摄像头非常重要。 这两个摄像头我们在2017年思考中间觉得软件无法完全做到,我们需要硬件整个从设计角度来配合,这个在全球都没有人做到,我们在2017年思考,2018、2019然后到了2020年,但是会在下一次跟大家分享这个软件。 我真的非常期待当我们能够上班、下班的时候不需要自己开车,我相信这一天到来真的不远。 所以,换一个角度,小鹏的期待是像苹果一样把所有的体系全可控,在这个可控的情况下,真正才能够把软件做得最好。 在今天中国甚至全球智能汽车的赛道,我特别想呼吁一句,我现在跟很多的部门领导都谈同样的一句话,智能汽车的赛道不应只比拼数量,更应看重质量。 何小鹏演讲,现场拍摄 这句话怎么理解?我经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这一代,我印象非常非常深刻,在2004年、2007年、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在经过了非常快速的一代,数量真的很大。 但是我们去美国来看,从最终商业化能力角度来看,美国在中期开始快速增长,质量很重要,底层能力真的很重要。中国通过移动互联网也能做到在全球整个科技行业里面出现阿里、腾讯、小米、华为这样的不同的,在软件、硬件体系的巨无霸体系。 实际上最终我认为拼的是能力,是质量。我讲的质量不仅仅代表车的安全、品质,他们也是质量,但是它不是全部的质量。你去买一个30万的车跟买一个几万的车,你去买一个有强能力的车跟买一个仅仅凭制造能力的车,它从长期来看价值是很大的不同。 所以一个真正智能汽车的公司,最后要看全闭环能力的控制力,能不能控制到全部的数据,并且在数据进行真正的学习、迭代以及他在最有价值的层面增长速度。可能有一些媒体朋友去年看到我曾经呼吁过一次,我说中国的汽车、电动汽车不能仅仅看2C+2B的量,更应该看2C的量。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