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手机专业模式拍照
来源:爱范儿 作者:李晨 我可能有三年没怎么打开过手机拍照的专业模式了。这个功能曾经很让人兴奋,在一连串英文参数中轻轻调整几下,就像蝴蝶扇动翅膀引起风暴一样,整个画面都会变得不同。 但手机的专业拍照模式终究是没落了。 专业模式曾是手机拍照专业度的体现 ▲ Nokia Lumia 1020. 图片来自:Windows Central 说起智能手机拍照的专业模式,就不得不提起曾经的手机拍照王者——诺基亚。诺基亚在拍照方面的崛起大抵从 Nokia N8 开始,在 Nokia 808 和 Lumia 1020 时期达到巅峰。 在更久远的以前,诺基亚还如日中天的时候,强悍的拍照只不过是个锦上添花的功能,其实 Nokia N95 和 N82 在当年也绝对是拍照素质过硬的手机,但当年拍照的重要性没赶上趟,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浪潮兴起后,社交网络催生更多拍照需求的大背景。 ▲ 诺基亚手机的专业模式 . 图片来自:搜狐 在 Windows Phone 时代,作为智能手机三足鼎力中最弱势的一方,诺基亚的 Lumia 系列不得不依靠拍照作为手机的最大卖点而铆足全力。除了在今天来看依然是大底的 CMOS 之外,专业模式也曾一度惊艳过岁月。 在 2013 年更新的相机应用中,Nokia 将专业模式装载上了 Lumia 系列手机,环环相套的交互界面与丰富的手动调节功能,在今天来看依旧是标杆级的设计。 足够好的专业模式,一时间成了手机是否主打拍照的一个标志性元素。 ▲ 2016 年发布的 Pixel 一代 . 图片来自:9to5Google 但这个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或者说人们低估了手机自动模式的发展速度。在经过一些诸如「可以拍星星的手机」之类的概念轰炸之后,2016 年 10 月发布的 Pixel 一代揭开了手机计算摄影大篇章,专业模式从此只能偏安一隅。 计算摄影把专业模式打得落花流水 仔细想来,其实专业模式逐渐无人问津,和手机自动模式可用性大大增强,以及背后计算摄影的迅猛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专业模式最常见的使用方法就是通过调节快门速度、曝光和 ISO 来使得画面不过曝也不过暗,或者长曝光实现光带等好玩的效果。 但手机摄影发展到现在,这些原本需要专业模式,甚至进一步电脑后期才能实现的功能逐渐剥离独立,夜景模式、HDR、流光快门,乃至连专业模式也实现不了的模拟大光圈虚化,这些功能变成一个个发布会上的卖点,狂在专业模式的脸上扇巴掌。 自动模式的效果越来越好,自然会对专业模式的需求越来越小。但我想说的是,AI 在拉低拍照的门槛后,其实是让专业模式的门槛相对变高了。 举例来说的话,如果以前在暗光环境下自动模式画面亮度太暗的话,有一些相机使用经验的用户可能就会切换到专业模式,降低快门时间,提高 ISO,尽量让手持更稳,最后经过几次尝试得到一张画面亮度与质量还有出片率三者平衡的照片。 或者是在夕阳余晖的环境下,想要创作一张逆光拍摄天桥与行人的剪影照片时,自动模式这时往往会自动开启 HDR 功能,甚至现在很多手机的 HDR 已经用力过猛,决计是拍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 ▲ 图片仅为示例 . 图片来自:@天涯 lg- 这个时候就到了专业模式发挥作用的时候了,降低 ISO、提高快门速度将夕阳背景之外的光线都压下来,从而能很轻松的得到一张自己想要的剪影照片。 虽然相机上也有 P 档等较为傻瓜的设置与 M 档的手动设置,但整体来说相机与人的关系非常单纯,也不具备手机上强悍的算力与机器学习能力,更多还是依靠过硬的光学素质和算法对底层画质的调校。 但是创作者和手机之间如今加入了影响非常巨大的 AI 机器学习,而 AI 表现则十分不稳定,这就让三者的关系显得更加复杂,你想取其精华,但要么使用自动模式全交给机器接管,要么使用专业模式将之拒之门外。 ▲ 白色的发光招牌被压成蓝色 . 图片来自:@鲁卡利欧 Luka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