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ly.ai CEO程勇: 疫情冲击下的科创企业应对策略
在进行客户选择方面,也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入手,疫情会导致很多业务形态的转变并衍生出新的市场需求,从技术角度考虑,我们可以想办法去满足这些需求,那就可能会获得新的机会;二是考虑政府深入的市场,比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各省政府都在这些方面进行大规模投资计划,只有稳住这些经济大盘,才有我们中小企业生存的小盘,这是企业就可以去寻求这些大盘中的主流参与商、及他们的下游厂商开展合作。 如何应对确定的不确定未来 疫情催生下,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就要用一个更加确定的方案来应对这个不确定的未来,这就是确定的不确定性。比如几周前日本发布的与病毒共生存计划,就意味着要制定相应的共生存计划,如果改变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建立安全社交距离,轮班制工作状态等,这些都需要做好确定的计划。所以我的理解是,未来一切都会走向远程,远程就医问诊、办公学习等一系列细分问题。 那么对科技型企业来讲,这个时候你需要重新规划一切,管理好企业的人、财、事、物四大核心要素。现阶段中小科技型企业,首先要考虑精简团队,要看团队结构是不是一个最佳运行状态,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因为市场确实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企业现金流的消耗是非常巨大的。第二是朝着一个更加分散化的组织形态过渡,可以考虑在一些二线或者相对分散的城市去招人,通过管理工具策略,让他们更好的协作,这个过程必定会有痛苦,但是你必须为未来这种形态做好准备,这样的话才能把成本调节到最佳状态,来度过这个艰难时期。 第二个是盯紧现金流表,技术型CEO很多时候对财务不是很敏感,做公司每天都会有各类花销,所以加快项目的收款速度,减缓非必要性开销,利用政府推出的一些低息补贴政策,给自己创造更多转机的机会。 第三个是对业务的评估,针对一些高风险项目,需要谨慎参与,比如某个项目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且收款速度很慢,要成较长时间,那现金风险就会比较大,这时候就需要更多的观察判断;其次是尽量多服务大客户的细分需求,他们的生命周期比我们中小企业要长,利用大客户的势能来带动自己,这样风浪来袭的时候,我们沉船的概率也会更低,这也是一种风险防范的策略;最后是紧盯线上转型的客户,利用科创企业更加擅长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帮助这些企业完成过渡,那这里头就可以去寻找我们的生意机会,因为他们本身也有非常强烈的诉求。 第四个就是打造专而精的产品,产品可以转变为资产,资产才有议价的空间,投资方也往往更愿意投资产品类的公司,以便未来能将它转化为资产,这个资产在后期的融资和上市过程中,是存在议价空间的。 从软件角度来讲的话,如果你是做相对平台化一点的企业软件,我觉得开源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它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或者更好的效益,让你这个软件得到更好的用户扩展; 如果是做应用化软件,尽量是走向服务化,毕竟现在跟客户见面或做线下部署的机会越来越少,只有把这些东西全部服务化,搬到线上,才有可能找到更好的软件服务的机会。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