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给了势不可挡的 Zoom,这家昔日的明星公司做错了什么?
思科协作业务市场营销副总裁 Aruna Ravichandran 去年 3 月接受《福布斯》采访时指出,「在会议业务领域,客户更换产品是常有的事。我们的 webex.com 在线电子商务业务条线增长迅速,上个季度有 5 万名用户从 ZOOM 转到了思科,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客户希望得到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终端服务、会议、团队协作、客服中心等),整个部门的业绩在思科内部增长了 24%。」 只能说,思科重金购入 Webex,但并没有把它变成一个能够聆听客户需求的品牌。 福布斯专栏作者 Peter Cohan 采访了一位如今换到了 ZOOM 的 Webex 前客户,他认为 ZOOM 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懂得用户想要什么,无论是技术还是客户服务都要优于其他竞品。而一家有 2.8 万名雇员、3.2 万客户的家庭健康医疗品牌 BAYADA 也从思科和 Skype 换成了 ZOOM,应用经历 Dennis Vallone 告诉了 Cohan 其中的原因。 「我们五年前就换到了 ZOOM 平台,但思科和 Skype 一直也没有尝试挽回。我们主要使用视频和协作工具进行远程医疗检查,在任何场所都需要保证高清稳定的视频传输,而 ZOOM 唯一能够提供这种服务的供应商。ZOOM 使用便捷,无需硬件投资,付费模式合理。我们每年都会评估视频会议的需求,但这五年来一直在用 ZOOM 的服务。因为它会听取客户的需求,比如我们提了数字标识和房间预约的需求,工程师很快为我们提供了这些功能。」 Vallone 表示不理解为什么其他供应商在响应客户需求这方面会做得这么差。「有时候当一家公司体量变得很大时,通常内部就会变得政治化,要推动一些改变难上加难。」 不过 ZOOM 也不是会把所有客户提出的功能需求都加上,但它的确会听取意见,一旦发现其中藏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就会将其变为现实。Jim Mercer,ZOOM 客户成功(customer success)部门总监,对此解释道: 「加入 ZOOM 之前,我在 Citrix 待了 16 年,见证了无数个因为对待客户态度不同而市场份额发生变化的案例。在 ZOOM,及时响应客户需求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咨询的方式来构建我们的服务,即让产品开发团队与客户一起探讨可能达成的方向和结果。假设某个需求有很多客户都提到了,那么我们会努力实现它。ZOOM 有个客户指导委员会(customer advisory board)主要是服务高端市场客户的,面向低端市场客户我们主要使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工具提供服务。而有些竞品公司,在对接新客户的时候,他们要不提供的是视频教程,要么只是发给对方一页 PDF,这种敷衍的态度肯定是不行的。」 Peter Cohan 还联系了 Autodesk,另一位 ZOOM 的客户。Autodesk 是 2017 年 4 月开始试用 ZOOM 服务的,2019 年 3 月 Autodesk 首席信息管理 Prakash Kota 在接受 Cohan 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在继续使用 ZOOM 是因为它拥有很高的员工渗透率和满意度。ZOOM 很好地满足了公司的需求,这种平台化的解决方案安全高效,能够提供 30 帧每秒的内容共享速率,可以很方便地让 Autodesk 的内外部人员协作起来。 根据调研机构 Global Market Insights 给出的数据,到 2024 年,视频会议市场的年增长率将达到 14%,市场份额有望突破 200 亿美金。ZOOM 以超过 100% 的速度每年增长着,相比之下思科视频会议的利润只有 18% 的增幅。 如果思科能够好好研究下 ZOOM 在产品开发上的技术逻辑,像 ZOOM 一样学会聆听客户的需求,那么它还是有可能保持可观的市场份额的。毕竟你要是不希望变得被动,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摸清对手的套路并主动出击。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