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数据 > 正文

关于当前的宏观形势与市场化改革 ——彭森在“中国新基建领导力峰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0-12-21 14:07:17 所属栏目:大数据 来源:站长网
导读:2020年12月18日,在由新华网与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指导,新华网客户端与中国电子学会主办,至顶传媒承办,科技行者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协办的2020中国新基建领导力峰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发表了《

2020年12月18日,在由新华网与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指导,新华网客户端与中国电子学会主办,至顶传媒承办,科技行者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协办的“2020中国新基建领导力峰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发表了《当前宏观形势与市场化改革》的主旨演讲。以下是主旨演讲的主要内容: 

关于当前的宏观形势与市场化改革 ——彭森在“中国新基建领导力峰会”上的讲话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

(一)

2020年即将过去了。过去的一年是“风云变幻、极不平凡、充满危机、风险和挑战的一年;也是奋力拼搏、化危为机、重树信心和希望的一年”。盘点过去的一年,我们国家取得三项涉及国运盛衰的重点战略性成果,中央还先后做出了涉及国家前途命运的三方面重大决策。这是我们在辞旧迎新时应该认识和总结的。

三大成果之一,是我们成功应对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中央的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付出巨大牺牲和成本之后,通过了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带来的压力测试,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与中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疫情还在全球肆虐,感染者累计超过7400万,死亡165万。美国感染者确诊1700万,死亡30万。令人难以想象。

三大成果之二,是我们成功地应对了疫情和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经济下滑和衰退。通过一系列宏观政策和“六稳”措施出台,把握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及时复工、复产、复市,“六保”目标基本实现。GDP增速在经历一季度-6.8%的大幅下滑以后,二季度3.2%,三季度4.9%。刚刚发布的11月数据表明,中国的三大需求回升明显。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消费5.0%,投资1-11月2.6%(1-10月1.8%,11月接近两位数)。外贸同比增长13.6%,其中出口+21.1%,进口4.5%。按这些数据测算,四季度GDP增速可达6%左右,全年GDP有望增长2%以上。中国经济实现深V型反转,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明年经济增速将显著回升,预计全年增长8-9%。受基数影响,将显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一季度出现两位数增长,二季度以后逐季回落至正常水平。环伺全球,世界经济仍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和萧条,全球经济直接损失10万亿美元以上,预计全年负增长4.4%,世界贸易、投资大幅下降8-12%,极贫人口增加8800万至1.2亿人。虽然中国的强劲复苏给全球带来乐观情绪,但明年仍难以走出萧条的境地。

成果之三是我们成功地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十三五”我国有5000多万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前四年年均1300万,今年最后551万人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过去40年来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亿多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以上这三方面的重大战略性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方面重大决策之一,是全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文件。4月出台9号文件,即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5月出台了10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6月出台了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实施意见;9月自贸区扩围,进一步扩大到北京、安徽、湖南三个省市;10月深圳召开纪念特区建立40周年大会,中央批复了深圳构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实施意见(29号文件);11月召开浦东新区建立30周年大会,中央宣布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这一连串的改革措施密集出台,力度前所未有!向世人宣告了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是新时代加快改革的动员令。

三方面重大决策之二,是5月份中央正式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

三方面重大决策之三,是10月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战略部署,也是加快改革开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纲领性文件。

(二)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五中全会《建议》不仅对“十四五”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规划,还描绘出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要完成这些历史任务,关键还是发展和改革。中央《建议》重申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而改革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乘势而上,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开启中国改革的新征程。

开启中国改革的新征程,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市场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中国的改革永远在路上。但是市场化改革必须加快步伐,取得实质性突破,不能再拖了。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五中全会公报号召,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什么是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央《建议》明确指出了“十四五”要达到六个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这个“1+6”的表述系统全面阐明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改革的总目标。要实现这个总目标,最核心的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也是改革开放40年来贯彻始终、必须解决好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到底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还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在“十四五”时期,为解决中国发展中存在的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必须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绝不能走计划经济回头路。要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夯实产权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市场体系基础制度。真正做到在市场能够高效配置资源的领域、在市场机制可以有效调节的事项上,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成为配置资源要素的主体。同时,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关键任务是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坚持竞争中性的原则,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维护公平竞争是保障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核心,也是政府在管理经济社会事务中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要在市场准入、要素使用、产权保护等方面消除所有制歧视和壁垒,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对国有企业不再实行基于所有制性质的补贴。只有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国内统一大市场,才能保证资源配置的高效和市场的优胜劣汰,实现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

(三)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