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调整优化媒体布局,“推进机构、人事、财政、薪酬等各方面的改革”,[1]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很难依靠单个县的力量分别推动。同时,各个县在经济发展水平、现有媒体情况、县域人口数量等各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也不能以一刀切的形式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因此,站在省级层面制定一个相对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推进机制,既提供好政策保障,又为各地自行探索留出空间,并合理的开展督促工作,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高效推进的重要前提。 强统筹,“四定措施”压实责任 加强省级层面统筹,夯实制度保障,以贵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相关文件,制定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重点支持县工作方案》《贵州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指导手册》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方法路径。召开全省县级媒体融合发展大会,明确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委书记“一号工程”,明确省3家主要新闻单位分片区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采取定时间表、定路线图、定工作量、定责任人的“四定”措施,确保了在2019年3月底前88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保质保量建成挂牌。 强指导,“四个一机制”倒逼提速 省委宣传部建立“四个一”机制,即一个联席会议机制,出台《贵州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一个月召开一次省级调度会;一个月开展一次实地调研指导;一周出一期工作简报。强化对各项工作的指导落实,营造比学赶超的建设氛围。 强督促,“四个落实”夯实基础 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主要抓好“四个落实”。一是场地落实,根据各县实际情况,实行一县一策,满足中央厨房建设需要即可;二是人员落实,县委书记负总责,县委宣传部长为第一责任人,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三是机构改革落实,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市县机构改革同步安排、同步推进,机构改革后各县市区融媒体中心编制人数平均在40人左右;四是资金落实,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省委宣传部补助资金、各县专项资金匹配投入。 强示范,“四级联动”整体推进 着力将中宣部重点联系推动县桐梓县和盘州市打造成示范样板,同时明确省委宣传部重点联系推动9个县的融媒体中心建设,各市州打造1至2个融媒体中心建设样板,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中宣部重点联系推动县示范带动和省市县三级联动,形成四级共进,整体推进的态势。2019年1月20日,在桐梓县召开了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 强验收,“四个环节”严把关口 一是制定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检查验收18项细化评估指标。二是组建专班,省和市州党委宣传部共组建11个验收组,分片开展验收工作。三是实地检查,逐一对照指标开展实地检查验收。四是全面评估,根据实地检查和各验收组提交的报告,通过全面评估,全省88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满足基本要件和具体量化指标,全面投入运行。 强培训,“四种渠道”锤炼基本功 一是专班蹲点培训。坚持建设与培训同步、建设与管理同步。从启动建设开始,3家省主要新闻单位分别派出技术专班30个110人次,到对应承建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蹲点式、菜单式现场教学培训。二是集中专题培训。充分利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阵地、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天眼大学”、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学院”、多彩贵州网“众望大数据学院”等学习培训平台开展专题培训。自2018年10月以来,省级层面已连续组织6期相关专题培训班,主要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围绕县级融媒体中心主题报道、打造爆款产品、提升用户覆盖、优化政务发布、提供便民服务、系统应用及安全等进行现场授课和研讨交流。三是跟班定期培训。组织县级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分批到省主要新闻单位进行跟班轮训,累计轮训900余人次。四是视频远程培训。开设“多彩贵州传媒大讲堂”,先后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28人,就媒体融合、新闻传播、广播电视编导等重点领域内容进行现场授课。通过网络视频远程教学,同步覆盖到县级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 深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当前,贵州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建成,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舆论引导、服务群众等方面都已初具影响。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使用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程,各县融媒体中心发展不均衡、内容创新生产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缺乏稳定持续的盈利机制等普遍性问题在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均不同程度存在。强化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需要扎实抓好建设运行管理等后续各项工作,确保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完善,安全高效有序运转,切实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服务力。 切实加强改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建设和运行机制 省委宣传部持续发挥省级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宣传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围绕县级融媒体中心“三大功能”要求,对“媒体+政务”“媒体+服务”“媒体+电商”“媒体+旅游”等落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尽快将数据、信息、服务等向县级融媒体中心汇聚。指导督促县级融媒体中心进一步建立健全采编播发流程、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探索建立科学完整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评价体系 “评价什么就提高什么”,[2]表明评价工作有激励效应。在贵州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推出了检查验收18项细化评估指标,对县级融媒体重视是否建成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下一步,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宣传部对照省委宣传部检查验收清单和整改要求,督促迅速整改落实到位。同时还应针对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功能发挥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以具体化、量化的指标对县级融媒体中心运行情况进行评价考核,指导县级融媒体中心良性运转。 全面启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实地技术指导和现场教学 “信息技术是媒体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力”,[3]相关从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必须保持对技术的高度敏感。一方面要熟练运用现有技术架构服务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运转,一方面要密切关注5G、V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会对媒体发展造成的影响,并积极运用推广。近期,县级融媒体中心教学培训工作将从“以建为主”转向“以用为主”,从“集中培训为主”转向“现场指导教学为主”。贵州3家省主要新闻单位派出技术专班,对每个县开展每周1次的现场指导教学,重点解决应用系统使用问题和全媒体人员培训问题。长期来看,要以省级技术平台“多彩贵州宣传文化云”为龙头,做技术更新的领头羊,以省级层面的更新带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更新发展,切实把握媒体融合的时代脉搏,以新技术手段服务传播力的提升。 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建设与全民阅读深度融合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