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知识付费2019:险中求变
从2018年起,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正式更名“123狂欢节”,隐去“知识”二字,这意味着喜马拉雅正不断拓展内容付费的边界。尝试从不同维度向用户提供“有料有趣有趣”的内容,例如知识提升之外的精神娱乐属性。 更多平台正身处内容付费的浪潮中。2020年开年,微信便宣布公众号付费功能开放内测,定价1元-298元不等,而距离财新全面上线付费新闻功能也过去了三年多时间。 因此,透视知识付费的本质,其是在用户焦虑感之下催生的行业风口,但用户自我提升的需求真实存在,其依旧愿意为知识平台的高价值内容一掷千金。 而真实情况在于,内容始终是稀缺资源,在IP光环之后,知识产品的价值并未大幅提升,真正提供方法论与解决经验的知识内容依旧是“珍稀物种”。 再透视整个行业,碎片化的知识付费饱受外界争议,平台持续提升的内容规模难以刺激用户复购,供给端的质变仍未出现,互联网的寒冬却还在肆虐。 知识付费确实处于险境之中。 对此,格菲科创板研究院分析师张鹏翼也表示,纯知识付费平台的生命周期很短,客户粘性不佳就需要平台引流,但如今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成长的天花板也就显现了。 瓶颈之下,知识付费在内容、产品端求新求异,而只有持续优化内容供给,提升知识课程的信息密度与浓度,让用户获得更多价值满足,平台才有望延续发展势头,一步一个脚印地翻越险丘。 2019年,知识付费险丘重重;2020年,知识付费如何险中求胜?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