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营销 > 电子商务 > 分析 > 正文

公牛集团为什么要上市?公牛电器市值可达500亿?

发布时间:2019-06-04 00:08:07 所属栏目:分析 来源:刘琼燕
导读:【转载】1995年,一句“Im back”,退役不到一年的乔丹宣布复出,重返NBA,常规赛中带领芝加哥公牛队取得了13胜4负的成绩。而远在14000公里外的浙江慈溪,也有一只“公牛”,闯入了插座这个极不起眼又极度分散的行业。公牛集团创始人阮立平抓住插座具有极

  【转载】1995年,一句“Im back”,退役不到一年的乔丹宣布复出,重返NBA,常规赛中带领芝加哥公牛队取得了13胜4负的成绩。而远在14000公里外的浙江慈溪,也有一只“公牛”,闯入了插座这个极不起眼又极度分散的行业。公牛集团创始人阮立平抓住插座具有极大安全隐患的行业痛点,决定做“安全”、“用不坏”的高品质插座。

  如今,以安全可靠为主打特征,公牛在插线板行业的地位几乎不可撼动。2017年,公牛插线板实现销售收入40.37亿元,按照当年产品单价13.72元来算,销售出接近3亿个插线板,追溯至2015年和2016年,三年来,“用不坏的插座”已经卖出了6亿个!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根据国家统计局第6次人口普查,全国家庭总户数为4.02亿户,相当于每户人家拥有1.5个公牛插线板,普及率非常高。

  2018年9月28日,证监会披露了公牛集团递交的招股书,公牛拟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募资总金额为48.87亿元。这个23年前诞生的插座小作坊,如今获得了在A股上市的机会。

  2015、2016、2017年,公牛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4.59亿元、53.66元亿和72.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亿元、14.07亿元和12.85亿元。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是产品畅销的证明,2017年公牛的转换器市场占有率超过60%。有品牌度和销售额双双加持,公牛估值也一路走高,按照此次公开发行募资额48.86亿元对应10%股权来看,若成功上市,公牛电器整体估值可达到488.6亿元,接近500亿元。

  一只小小的插座,竟然催生出了500亿市值的企業,公牛缘何形成这样的竞争力?又为何选择此时来上市呢?

  不差钱为何还要上A股?

  上市往往是为了融资,但如果单纯从财务上看,公牛是个不折不扣“不差钱”的企业。公司账面现金充足,货币资金稳定,2017年其银行存款为1.04亿元,2018年一季度增长至3.64亿元。此外,2017年公牛集团的理财投资收益高达1亿元,按照银行理财5%的年化收益率来估算,公牛约有20亿元的理财资金。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也比较良好,2017年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但也创造了11.64亿元的经营性现金净流入。

  “不差钱”的一个主要特征还体现在,公牛集团这几年的分红非常大方,2015、2016、2017三年间,公司向股东分配股利及代扣代缴个税现金分别为4.66亿元、6.39亿元、20.79亿元,合计31.84亿元,占三年净利润的87%。

  总体来看,公牛集团自身完全有家底进行扩张,这样的财务状况,从银行借钱也完全不是问题。那么,公牛为何还要坚持选择初始成本更高的上市之路呢?

  由于公牛在2017年前股东仅为创始人阮立平、阮学平兄弟,所以31.84亿元的分红均归两人所有。2017年12月,阮立平、阮学平将2.235%股份转让给高瓴资本,获得转让款8亿元;将1.889%的股份转让给员工持股平台穗元投资等公司,获得转让款4.82亿元。通过这次股权转让,两人合计套现了12.82亿元。

  也就是说,阮立平、阮学平兄弟这几年间获得分红与股权转让款合计高达44.66亿元,与此次公司经营扩张所需的募资数额48亿元接近。作为现金奶牛的公牛,一直以来为家族所掌握,净利润完全为家族所共享。上市意味着股权结构的改变,创始人将与中小投资者共同分享既得利益,他们真的舍得吗?再加上2018年资本市场情况并不乐观,上市企业很难获得更高的溢价,公牛选择此时上市,究竟为什么?

  小米入局插线板市场对公牛有何影响?

  根据情报通的数据,2017年公牛在天猫转换器产品线上市场占有率为63.14%,排名第一。同时有两个品牌和公牛形成竞争。老牌进口品牌中和公牛形成直接竞争的是飞利浦,为其供货的是深圳昊达智能科技,2017年营业收入为1.36亿元,规模相对较小。

  另一个强有力的新竞争对手是小米,小米的插线板供货商是新三板挂牌公司动力未来(839032.OC)。手机及一些智能设备的充电需求增加,是小米进入转换器市场的一个有利契机。

  2015年,小米推出了带有USB插口的插线板,迅速成为网红,小批量发售就攻陷了年轻人的市场,米粉节当天售出24.7万个,2015年小米转换器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

  危机意识一向很强的公牛,面对小米的入局,也迅速对产品进行了调整,不仅推出了同款插线板,而且定价48元,比小米便宜一元。

  从来不畏惧价格战的小米当然乐于看到公牛自动将战火引向价格,并火速应战,下调产品售价。不过这场价格战没有持续太久,公牛随后推出了魔方USB插座和防过充USB插座,定位于高端,售价分别为69元和99元,侧面摆脱了和小米的竞争,同时更新了产品线,打开了新的市场。

  USB插线板的小试牛刀说明,即使公牛已经在插座行业形成了垄断地位,但创新产品的存在,仍将构成一定的威胁。那么从长远来看,小米真的能形成有效威胁吗?

  极简的风格、符合年轻人需求的设计加上合理的价格与出众的品牌认知,让小米插线板快速得到市场特别是年轻市场的广泛接受和认同。

  动力未来2017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2.64亿元和2637.6万元,相比之下,公牛2017年插线板产品收入达到40.37亿元,二者相比差了一个数量级,但前者增速却非常惊人,其营收2017年同比增长88.32%,净利润同比增长175.13%。相比之下,公牛插线板的2017年营业收入增速为21.89%,2015-2017年年化复合增长率仅为13.54%,与动力未来的凌厉增速差距很大。当然,这与二者体量不同大有关系。

  小米插线板虽然增长势头迅猛,但目前体量尚小,营收不到公牛的1/30,净利润仅为公牛的1/50,并不构成有效威胁。

  不过从经营效率看,也是动力未来略胜一筹。2017年,动力未来的存货周转率为10.34次/年,高过公牛的6.33次/年。存货周转率是企业营业成本与存货平均净额的比值,反映的是存货的平均周转速度,周转率越高,说明存货周转越快,相对来说,公牛存货的流动性较低,资金使用效率比动力未来低。此外,动力未来毛利率也非常稳定,其与小米签署的是“成本+约定利润”的价格协议,毛利率几乎不受外界扰动。而就在2017年,转换器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国标对工艺和材料都有了新的标准要求,如增加防触电保护门、加粗电源线以及提高绝缘材料的质量要求等,导致其总体成本升高,公牛2017年转换器业务毛利率就从2016年的44.86%下降到33.37%,足足降了11个点。

  随着越来越多的小米之家开业,消费者在消费其他电器的同时顺手买一个小米插线板,对于动力未来的销售增长几乎是0成本,且其客群以年轻人为主体,这或许也在撩动着垄断者公牛的神经。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