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造车潮起:苹果、阿里、百度们为何都来了
主要新造车玩家的毛利率正在迅速好转 除了较早实现正毛利的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也在Q2和Q3宣布进入正毛利的区间,而理想汽车的在Q3的毛利更是高达19.8%,直逼特斯拉。 汽车的世界变了 电动汽车之所以走上风口,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是其中重要原因。 几个月之前,博主“电驹哥马连华”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小范围的投票——预算30-40万元,是买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这样的电动汽车,还是宝马3系级别的燃油车? “投票结果令我吃惊。”他表示。在479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399人选择买电动汽车,占比83.2%;只有80人选择买燃油车,占比17%。 不仅是在愿意花费30-40万元购车的中产阶级群体中,电动汽车在下沉市场中也广受欢迎。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曾表示,在江浙一带的农民,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一年提高将近20%。 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动车能有如此的接受度,原因不难理解。 首先,电动汽车在很多地方具备不限牌、不限行的优势。比如在上海,由于燃油车牌照价格在10万左右,而电动车可以免费上绿牌,因此在有同样的预算时,燃油车购买者或还需要分出其中不菲的费用以购买牌照,电动车用户则可以用全部预算挑选到性能更好的汽车。 从使用体验来看,电动车在加速性能和操控配置也都有很大的优势。价格在20-30万元档次的电动汽车,动力水平、百公里加速甚至可以与百万元以上的燃油车相媲美。 “在现有的政策条件和法规法律条件下,传统的燃油车发动机越做越小、性能降低,同时用户对汽车性能、品质等需求不断提升。”岚图汽车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卢放表示,岚图希望大功率的电驱动来解决矛盾。 在智能化水平上,电动车也有明显的优势,在中高端电动车上,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开始成为标配,帮助司机解放双脚、降低疲劳,在减少追尾方面发挥作用。此外,在智能座舱配置上,电动车更加强大,功能更加丰富,有更多的可能性和拓展性。 就此前被广为诟病的电动车电池性能问题,随着技术的迭代,目前电动汽车在续航里程方面的能力也大大提升。恒大研究院报告显示,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航里程从2017年第1批211.6km,持续提升到了2020年第7批的391.4Km。 除了新消费趋势变化,全球汽车产业从石化能源转向新能源也成为了重要趋势。 燃油车所用的汽油柴油均提炼自石油,而当前石油的分布和汽车的市场部分极不匹配。全球石油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东、俄罗斯等地区, 这些地方却不是汽车大国,反而欧盟、美国、中国等汽车保有量很大的地区对于燃油极为苛求。 以中国为例,2019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了70%,已经连续十年超过了50%的国际安全警戒线。 而汽车是其中的耗油大户。据2019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数据,按照中国汽车保有量2.6亿辆、每辆汽车每年平均消耗1.8吨石油计算,2019年全国2.6亿辆汽车消耗石油4.68亿吨。按照2019年中国石油消耗总量约6.96亿吨的数据计算,我国汽车消耗石油的占比已接近70%。 除了能源安全,电动车相对于燃油车还有减少污染的优势。同时,电池价格的迅速下降,也让电动汽车变得越来越便宜。 行业研究机构彭博新能源财经的一份调查显示,2019年电动车电池平均价格相较2010年下降了89%。报告还预测,到2023年,每块电池的平均价格应降到每千瓦时101美元以下。 在此背景下,最近几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都纷纷出台叫停燃油车销售的时间表。 今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标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 在此情况之下,各大汽车公司也制定了停止生产燃油车的时间表。 沃尔沃表示,从2030年开始,沃尔沃将只交付电动车;本田则将于2022年停止在欧洲销售汽油和柴油车型。在国内,长安、海马、北汽、日产等传统汽车厂商也表示将在2025年停止燃油车的售卖。 对于这些品牌来说,剩下转型的时间显然已经不多了。 谁能成为新一轮胜者? 电动汽车前景虽普遍被看好,但是造车并非易事。 根据网络上流传的一份统计显示,在上一轮新造车热潮中有近50个电动车品牌。但时过境迁,仅仅有少数品牌存活下来。 第一轮新造车品牌,图片来自网络 这其中也给新玩家们留下了不少的警示。 首先,对于造车企业来说,电动汽车是一个投入巨大的行业,需要长期的烧钱。李斌曾经表示,没200亿不要造车;而何小鹏则感叹,“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现在自己跳进来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 因为资金链撑不下去的不光是国内众多新造车企业,在海外也不乏碰了一鼻子灰的玩家。 2016年,戴森斥资25亿英镑(约人民币218亿元)正式启动了电动车项目,并从英菲尼迪、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梅赛德斯等全球顶尖车企招募众多人才造车。 然而在4年过去了,2020年5月戴森却突然宣布取消造车项目,戴森公司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承认,“尽管我们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非常努力,但再也看不到其在商业上的可行性。” 200亿元到底行不行,其实看看特斯拉和国内这些新造车企业花了多少钱就够了。 从2003年到2019年,特斯拉公司15年累计亏损了50亿美元(约合327亿人民币)。按照李斌的说法,蔚来汽车截止到2020年第二季度,累计亏损额为220亿元。而2020年前三季度又累计亏损达39.8亿元。 以上市为限,小鹏汽车累计获得185亿人民币融资,理想汽车共募集资金约130亿人民币,蔚来汽车上市前共融资融资145亿。 显然这远远不够,在上市之后,这些造车企业还在持续融资。今年以来,蔚来、小鹏、理想三家造车新势力纷纷在高位增发融资。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