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政策 > 正文

大国芯事:他们终结了中国的无芯历史

发布时间:2020-12-22 08:28:31 所属栏目:政策 来源:互联网
导读:访问: [活动]阿里云“企业飞天会员年终盛典”:新户最高可得1212元红包 百度文库联合会员活动:加送百度网盘年卡只需193.74元 一、卷首 在此之前,中国芯片业经历了诸多波折:五六十年代大批半导体学者从海外学成回国奠定了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基础,与美国

2001年到2002年,华为在国内的小灵通和CDMA上陷入困顿,苦心经营多年的竞争优势消耗殆尽,此时的华为焦头烂额,无暇他顾。2003年,终于靠海外市场冲出重围,摆脱了生存危机的华为,意识到要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于是定位于研发3G芯片的海思半导体成立。

初创的海思为了寻找定位,从低端SIM卡芯片到视频监控芯片和机顶盒芯片的尝试,效果都不理想。无奈只得掉头转向数字安防市场,通过H.264编解码芯片,让海思与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建立了合作并迅速占领了数字安防市场,从而获得了自给自足的能力。

但对于海思来说,发展通讯芯片才是其根本使命。任正非很早就预想到,即便是在“和平时期”,也要按照极端情况进行备战。正因为宽备窄用,海思才能做到在美国抽身而走时,实现自立。也正是在这种危机感的驱动下,海思能从产业战略的高度思考产品定位,从而在中国芯片产业创下不朽的功绩。

初创的海思不仅要面对高通、博通、Marvell等一系列国际芯片巨头,还要解决技术困境与资金困境两座大山。做一颗手机SoC到底有多难呢?有业内人士曾经感慨,“手机芯片是民用消费品里面最难做的,基本上最尖端的科技、最影响用户直观体验的技术要全部发挥到淋漓尽致,才有比拼的实力”。

一颗手机SoC中包含CPU、GPU、ISP所在的AP部分,通信基带、射频所在的BP部分以及其他芯片(电源管理芯片、音频等)部分,形成一颗高度集成的芯片。过往,连英伟达、英特尔等老牌芯片巨头都先后推出了移动处理器领域,就是因为在基带问题上遇到了麻烦。

对于海思来说,每一代手机芯片的推出都是九死一生的豪赌,巨额资金的长期消耗,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坚定的长期战略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这也是为何像小米等许多财力雄厚的互联网手机巨头多年前就布局手机芯片行业却迟迟没有斩获的原因。

而海思从最初K3V1芯片的一败涂地,到首颗四核A9架构处理器K3V2达到业界主流水平,再到2014年海思推出第一款手机SoC麒麟910成功解决TD-SCDMA制式规格问题,到麒麟920全球首次商用LTECat.6并采用八核异构架构的全面领先,麒麟930、麒麟950、麒麟960、麒麟970,麒麟980……海思麒麟芯片通过与自家华为手机的紧密结合,快速的创新迭代,最终实现了从跟随到反超,麒麟和苹果、高通骁龙、三星猎户座并驾齐驱,5G领域,麒麟990更是一骑绝尘,独领风骚。

除了在手机芯片领域外,海思也向更多领域挑战,昇腾系列AI芯片,鲲鹏系列服务器芯片,5G芯片系列巴龙和天罡覆盖通信、智能终端、视频、物联网等多个领域。

如果说中星微的成功使中国自主芯片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并成功占据一席之地,那么海思的崛起则是让“中国芯”展现出与美国巨头同台较量的实力。它证明了中国芯片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是有能力在半导体技术的尖端领域取得成就的。

在通讯技术领域,中国从2G的追赶,到3G的突破,4G的齐头并进再到5G的全面领先,在信息产业领域,中国从PC时代的努力追赶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机迸发,相信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芯片技术出海值得期待。

九、繁盛森林

时间重新回朔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围绕着中国芯片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芯上演了许许多多激荡人心的故事。

这些故事将政府、高校、研究人员、海归、商人、本土创业者等各种角色串联在一起,将“中国芯”的种子悄然播下,并在20年后的今天成长为繁盛的森林。

而当年那些星星点点的“中国芯”,许多都已经长成行业巨擎,在更多的领域创造更大的成功。

方舟固然搁浅,但当年主导方舟CPU研发的负责人刘强后来创立了北京君正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电子、电子书领域市场份额最大的CPU芯片供应商。

龙芯的诞生点燃国产CPU星星之火,此后中国陆续诞生了飞腾、海光、兆芯、申威等国产CPU企业,国产化CPU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势力。

目前,龙芯已经打造成超过1000多位紧密合作伙伴,提供芯片级开放、主板级共享、内核级支持和开放性商业模式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产品广泛应用于党政、教育、海外、网络安全、能源、交通、光电等领域,北斗双星上搭载的CPU芯片就是龙芯。

曾经担任龙芯3主架构师的陈云霁后来创办的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寒武纪也已经成为中国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又一家独角兽。

中星微20年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在安防、传感器、人工智能领域全面发力。在安防领域,中星微承担的“星光中国芯工程”响应国家重大发展需求,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作为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国内40多家产学研究单位研究制定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B/T25724-2010,简称“SVAC国家标准”)。

“星光中国芯工程”制定的SVAC国家标准,被广泛应用在天网工程、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数字边境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中,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国家公共安全立体化安防体系作出了新的重贡献;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星微相继推出全球首颗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人工智能芯片“星光智能一号”和首颗集成国家标准与神经网络架构的机器视觉行业专用处理器“星光智能二号”。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