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遍苹果M1笔记本首测后 我决定不买了
由于Apple M1使用了全新ARM架构,因此它不再能像以往一样,能在本地运行为x86芯片设计的应用程序。目前像Adobe全家桶这种应用程序就仍未推出ARM版本,若想要运行如Photoshop、Lightroom等程序,就需通过Rosetta这一转译器进行转换,而通过Rosetta转译运行应用程序就意味着性能上的损失。 换句话来说,虽然Rosetta解决了应用程序能不能打开的问题,但仍留下了程序运行不流畅、不稳定的后患。 那么需要我们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用M1的MacBook完美运行iOS以及这些第三方macOS应用呢?苹果曾表示,从英特尔平台过渡到自家平台将花费大约两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开发者人员将把应用程序移植到自家新平台上(目前用户可以在github上直接搜索查看目前那些常用软件的适配性如何)。 如此来看,要真如苹果所说,等到两年以后我们才能体验到功能完善的ARM版macOS,那么彼时M2和M3芯片也差不多都该诞生了,仔细想一想,怎么都感觉现在的M1怎像是个“付费公测体验版芯片”。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实用主义者,那么我建议大家至少等到你常用的应用完美适配后再购入,而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的体验者,那最好等到ARM的Mac应用生态成型后再入手全新的MacBook。 M1产品运用的依然是旧款模具。屏幕不是全面屏等等…尤其是相比现在1kg以下的轻薄本来说还是显得有些笨重 不得不说,苹果还真是个营销鬼才。这次M1噱头满满,光是处理器的大量的卖点就吸引了不少用户的兴趣,仿佛这样就能继续掩盖掉MacBook系列笔记本模具有近4年未进行更换的事实了。 按理来说,苹果也应该该为这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M1芯片的MacBook做一些适配性的改变,比如M1芯片所适配的主板体积更小巧了,因此这些老模具电脑应该就会有更多空间去放置更大容量的电池或者增加散热配置,但M1版MacBook Air仍然是49.9Wh电池,M1版的Pro也仍是58.2Wh;MacBook Air也仍是被动式散热,而MacBook Pro也仅仅只有一个散热风扇。 再如此细说下去的话,你会发现目前MacBook系列笔记本的屏幕也有诸多值得吐槽的点。 ↑仍然不是全面屏,仍然不是OLED,仍然不支持面部识别解锁 MacBook迈向ARM架构,支持了iOS应用。我们使用iOS程序的习惯是触控,那么按理来说,如果苹果期望这次能在macOS上给到用户更完美的iOS应用体验,那么新款MacBook应该是配备有一块触摸屏的,但是苹果这一次又拒绝了。 苹果软件工程副总裁Craig Federighi曾给出的理由是:苹果并没有生产触控屏MacBook的计划,因为用户使用MacBook最舒服的姿势是把手放在键盘平面上,而不是抬起来在屏幕上触摸。 思来想去,我认为苹果说的有道理,但又觉得哪里不太对。如果苹果真的是为用户体验作考虑,那么未来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类似XPS 13 7390这类翻转屏笔记本的设计?在某些场景下也能让ARM芯片笔记本变身成平板电脑,以便让MacBook的体验与iPad Pro达成统一? 但我认为这又并不太现实,因为如果未来苹果推出了改变MacBook笔记本使用形态的产品,可以让其完美复制iPad Pro上的使用体验的话,那想必这会直接影响iPad Pro的销量。另外,目前苹果新品的噱头也确实足够多了,适当给自己做一些保留,以便下次推出新品的时候还能让人继续眼前一亮。 苹果笔记本定价及配置升级价格高昂,无扩展性,也不能接入eGPU。 自古以来,苹果电脑就不便宜,最低配的MacBook Air也需要7999元,而到手的机子也只有8G内存+256G固态低配,这在2020年根本是不够看的,想要多加8G内存或256GB固态硬盘就要分别额外多掏出1500元,不禁让人怀疑苹果做手机、电脑是在做慈善,而卖硬盘和内存才是真生意。 ↑256GB换置2TB硬盘需要额外支付6000元(MacBook Air) 而且M1是一块SoC,内部集成了内存模块,因此M1笔记本并不能像其它产品一样去扩展内存了,我们只能在相对固定的8G或16G中进行选择,这对于准专业视频工作者来说也是有些吃紧的。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