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 > 政策 > 正文

共享充电宝进入终局之战:90%以上入局者坠入深渊

发布时间:2019-11-05 15:41:48 所属栏目:政策 来源:刘璐明
导读:在经历过2017年底、2018年残酷的洗牌期和倒闭潮后,共享充电宝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今年,市场有了新走向,共享充电宝终局之战的序幕已经拉开。 锌财经采访的数位业内人士都表示,2019年将是共享充电宝行业最关键的一年,基本上该铺的好场景已经铺下来了

据张毅了解,行业里最高的点位进场费已达8位数,价格为1800万元的一家连锁酒吧,其余在每个一线城市,大约有不到10个进场费为五六位数的点位,剩下的大部分是给商家分成或者不分成。“核算下来,有些商家要赚到90%的分成,其余的设备成本、运维成本都是企业出,这还怎么赚钱。”

张毅作为BD的收入也并不完全取决于扩张了多少点位,据他了解,行业内的大部分公司也是如此,他们在试图走精细化运营的路线。

共享充电宝进入终局之战:90%以上入局者坠入深渊伏特+共享充电宝设备,受访者供图

他拓展的每一个点位,后期都需要维护,依据每个月的数据增长幅度获得奖励,点位分成是10%~30%,行业内有的公司为了鼓励BD,提高到了27%~30%的分成。

进入2018年下半年,是张毅拓展商家最难的时候。点位成本最开始提升的阶段,公司并没有在意,为了节约成本尽力拓展免进场费的点位。

但是到了后期,想要拓展点位价格变得高昂。

优质点位变得越来越少,公司开始出台新的鼓励政策:把别家点位替换成自家设备,公司额外奖励百元至上千元不等,据张毅观察,当时大部分公司内部都有这个政策。“行业后来变得越来越畸形,BD无非就是你撬我的,我撬你的。”

市场上,一家充电宝独占一家商户的局面开始被打破。这时候,即使已经被别家入驻的商户,张毅还是会尝试着过去谈判:两家并存,或者替换掉另一家。

共享充电宝进入终局之战:90%以上入局者坠入深渊某家KTV前台,摆放着两家共享充电设备,锌财经摄

工作强度越来越高,张毅感到几乎没有可以喘息的时候。与此同时,BD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并且逐渐演化为恶性竞争,直接搬设备、抠走电池的行为时有发生,“有的都打到了派出所”。

铺设成本提高数倍,烧钱不可避免,蒋舜告诉锌财经,烧钱主要烧在市场端,一方面是市场人员、补贴,另一方面是线下商家。“猛铺市场的时候,每家都一定会遇到这种情况,因为在顶上的其实大家都很友好,认为这个市场很大,大家可以一起来做这个市场,但实际上到末端的时候,每一个业务人员都在拼自己的KPI,去抢市场。”

快速坠落

在疯狂的点位争夺中,陈风雨只做了两个星期就选择了退出。

“还好我撤的早,只赔了2万块钱”,陈风雨说,前不久他碰到一位还在做的代理商,对方一筹莫展,想退出但却苦于没有人接手。

陈风雨在2017年8月份的时候成为了某头部共享充电宝公司城市合伙人,当时他在外面因为手机没电用了一次共享充电宝,觉得有需求,就决定加入,但是一线城市大部分为直营,其他省会城市投资太大,他便将目光转向了三线城市。

“当时我去找了我们那里的省级代理,他给我看他们后台的数据多么好,现在这个需求非常大。”陈风雨说,想要成为城市合伙人,需要缴纳一笔品牌入驻费用,自己向总部购买设备,后面的铺点、运维成本和工作都由自己承担,利润分成。

1个月之后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城市合伙人。刚开始的时候,他信心满满,但是打击也来得非常快。

三线城市的市场并不好跑,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都较低,“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的品牌,也不知道共享充电宝”,跑商家、联系商户,几天下来颗粒无收。在他负责的那个城市,早已有别的玩家提前入场,“他们拿下了这个城市大部分的KTV,我们想要铺设太难。”

在陈风雨在自己代理的城市里拓展遇阻的时候。上海的办公室里,丁明磊也正在为代理商模式跟团队进行一次激烈地争吵。

团队有人愤怒地拍桌子,站起来说:“你如果用代理商的模式,那我也不做了。”

而丁明磊坚持停掉其他城市的直营工作,改为代理,面对日益高昂的商家进场费,“开城”的重资产投入以及不确定性,他认为不得不采用代理商模式,“轻资本运营风险小,虽然在财务上来看,直营的全部收益都是自己的,但是减掉人员、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其实并不一定会比代理商的模式好。”

在那个夜晚,作为非头部公司的伏特+最终决定裁掉其他城市的直营团队,均改为代理模式。而公司的高管们,也要出去做BD,因为到后期谈头部资源,普通的BD已经很难谈下来。

共享充电宝进入终局之战:90%以上入局者坠入深渊伏特+位于上海虹桥火车站的充电设备,受访者供图

丁明磊的选择为他争取到了喘息的机会,但是更多的玩家已经逐渐被淘汰出局。伴随着飞涨的点位成本,很多创业者的钱已经烧得差不多,随着资本的退潮,无法盈利的企业纷纷倒闭。

2017年10月,成立于杭州的“乐电”其公众号上发布了停止运营的通知,也是共享充电行业首家倒闭的公司,对于倒闭原因,乐电创始人称,共享充电宝使用频率低,难以盈利。

紧随乐电,共享充电宝公司“PP充电”传出了退出市场的消息。知情人透露,导致PP充电退出行业最直接的原因是资金链的断裂。11月,仅入局两个月的美团也宣布停止共享充电宝运营。此外,河马充电、小宝充电、创电、放电科技、乐电、泡泡充电………均在2017年11月停运。

赛道急转直下,风口的周期越来越短。

终局之战

经历了一轮倒闭潮之后,共享充电宝的商业模式迎来更大的质疑:它究竟能不能让企业盈利?

在共享充电宝变现的可能性中,被最多提及的是三种:租赁、流量变现以及广告。英诺天使创投投资总监施卓杰曾做过一个数据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从单位价值流量效率和成本回收周期来看,充电宝和单车都是综合排名前三的。由于充电宝更低的成本,单位时间内达到一定的使用次数后,其回本周期甚至会远快于单车。

朱啸虎也曾强调过共享充电宝的成本优势,充电宝本身设备成本很低,运维成本也并不算高,每次充电价格是1元/小时,盈利模式清晰,基本上两三个月就可以回本。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