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https://www.0662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六十年台剧兴衰史

发布时间:2019-11-05 19:32:34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乐凯
导读:息影五年后,《倚天屠龙记》的赵郡主贾静雯,带着她的现实力作《我们与恶的距离》,回归荧幕。在讨论我们与恶的距离有多远时,应该还有另外一种声音:我们与台湾连续剧的距离有多近?一向依靠侠肝义胆、乡村言情、公主王子吸睛的台剧,经历黄金二十年辉煌

第二,故事扎根现实,将现实生活浪漫化。反映校园学生叛逆心理、年轻一代女性的爱情价值观和职场压力、乡村灰姑娘与白马王子爱情故事等。正如一位台剧导演评价的那样,“台湾偶像剧做得很平民,,它的生活度很强。

台湾人‘败犬’很多,我身边很多女孩子三四十岁还没有交男朋友 但她们很渴望爱情,总期望白马王子的出现,可她们不知道,这个爱情是虚的。我从这个中间,也看到台湾社会的一个现象。”

所以台湾偶像剧没有完全脱离“现实”的生活,而是扎根生活,将现实与浪漫巧妙融合,既表现现实的一面,又留给观众思考和希望。总体上,台湾偶像剧可分为三种题材:

1.爱情+校园,反映年轻人恋爱价值观和叛逆心态,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在校园,代表作《麻辣高校生》《我的老师叫小贺》。

2.校园+玄幻,将热门漫画、轻小说作为主要故事来源,友情、道义与恶搞是这类电视剧的主要卖点,采用西方的魔法,中国的武术和日本的造型,构建天马行空的故事,比如2005年推出的“终极系列”。

六十年台剧兴衰史

3.职场+励志,表现现实生活中职业或时事状况,故事取材于台湾本地,价值符合台湾民众的认知与心理期待,这这是台湾偶像剧真正的“本土化”尝试,代表作有《壹号皇庭》《麻醉风暴》《市政厅》《一把青》等。

台湾偶像剧当年在大陆有多火呢?我们以台湾第一部偶像剧《流星花园》为例。

六十年台剧兴衰史

2018年4月16日,高清修复版《流星花园》在腾讯视频重新上线,不到一周播放量就突破了2亿大关。而在2001年刚推出的时候,《流星花园》以最高收视6.99%刷新台湾电视剧收视纪录,直到《王子变青蛙》出现才打破这一记录。

此外,《流星花园》的火爆还反映在该剧剧的“溢出效应”:大街小巷都放着《一起来看流星雨》《爱,存在》,每个人都会唱几句。电视剧延伸的周边产品更是多到不计其数,从贴纸、海报、笔记本到衣服、鞋,印着演员头像的非主流T恤曾一度包围中小学“时尚圈”。

作为台湾偶像剧的排头兵,它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自此以后台湾偶像剧一路高歌猛进,长期牢牢锁住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晚八点黄金档、暑期档,直到内地“宫廷剧”出现。

偶像剧之后,台剧未来如何走?

天下无不散的宴席,从2001年《流星花园》开始,到2011年《我可能不会爱你》结束,台湾偶像剧最辉煌的时期,跨越了整整十年。2011年之后,极少再有台湾偶像剧“霸屏”,这是一个重要节点。

资料显示,从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平均每年台湾电视剧引进16.3部,占所有引进剧的 19.7%。2009年,引进数量达到峰值,总计33部,但2013年这一数字仅剩3部。

六十年台剧兴衰史

台剧谢幕,人事易分。内地影视终于在本土点燃,这一切不得不感谢已故作家二月河,“奠定了横店300年的大清影视基业”。2011年作为大陆连续剧的转折点,随着《步步惊心》《宫锁珠帘》等剧热播,宫廷剧正式取代台湾偶像剧。台剧的衰落,除了面上的经费奇缺、台湾本土市场狭小,更要命的是“台剧人”的整体撤离。

撑起台剧黄金十年的那一代优秀演员,纷纷投身内地风风火火的古装剧中,成为众所周知的“吸金石”。2018年台湾媒体公布“台湾年度演员吸金榜”:陈乔恩进账1.8亿人民币,称霸2017年吸金冠军,吴奇隆1.4亿元,陈柏霖1.2亿元,霍建华和郑元畅都是8000多万元。而2015年号称台剧历史上最高投资的连续剧《一把青》,也不过人民币4000万。台湾多少电视台一年的全部收入,都还不如陈乔恩一个人的片酬。

六十年台剧兴衰史

除了演员的“北上”外,许多幕后制作团队也纷纷选择“登陆”。《命中注定我爱你》的导演陈铭章,《我可能不会爱你》的导演瞿友宁,《流星花园》与《痞子英雄》导演蔡岳勋,《王子变青蛙》的导演刘俊杰……如今都活跃在大陆剧集市场。

种种情况表明,台剧要想再续当年偶像剧的辉煌,几无可能。但对继续坚守台湾本土的“台剧人”而言,绝不会选择坐以待毙,两大信号显示,改变悄然发生。

六十年台剧兴衰史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