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幸福一家人》《双喜盈门》,步长背后的营销秘史
更重要的是,也正是在这一年,赵步长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行贿1万美元,招牌产品脑心通胶囊成功拿到批文,从地方标准升为国家标准。 2007年郑筱萸行贿案的刑事判决书 扫清了政策障碍后,在“专业化学术营销”战略的引领下,步长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稳步发展,成为国内中成药市场的巨头。 这看起来是个很励志的商业故事,在“学术推广”的遮羞布被撕下来之前。 早在2016年步长制药IPO时,市场就质疑过其巨额的学术推广费用。步长制药招股书显示,2013-2015年的三年间,公司在“市场及学术推广”方面累计花费了154.9亿元,占据销售费用的大头。 2018年,步长制药80.36亿元的销售费用中更是有93.15%为“市场及学术推广及咨询费”,这意味着2018年该公司平均每天花费的市场及学术推广费高达2050万元。 尽管步长制药对此的解释多为“药品专业性强,要多组织学术会议帮医生了解药品”,但一直都有业内人士质疑,在医药行业,学术会议往往成为向医生进行利益输送的重要平台,并以此来带动终端的药品销售。 一位大夫告诉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营销娱子酱(ID:marketingyuzijiang),很多时候所谓的学术会议,就是把医生拉到酒店开会,现场抽奖。奖品不仅有免费旅游和各种礼品,还有大额现金。每天走到医院门口,就有大批医药代表将医生们团团围住,请去“做活动”。 在2013年的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中,一位谭姓医药代表讲述了学术活动的操作细节:每次给医生送钱时,会递上一张“讲课单”让医生签字,言明这是讲课费。一年分12次支付讲课费,实际上医生总共只讲了两三次。 事实上,不止步长制药,中国大部分医药公司本质上都是营销公司甚至广告公司。比如因疫苗事件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长生生物,2017年销售费用占总营业成本的60.29%。诡异的是,该公司仅有25名销售人员,年人均销售支出高达2338.85万元。 这些广告费用都花在哪儿了?201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医生回扣占比超过一半。但在政策和医院的监管下,明目张胆地给医生回扣的做法风险越来越大,所以医药代表们才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所谓的“学术推广”上。 纵观步长制药这二十多年的发家史,不难发现这个故事非常“中国”。一个神奇老中医,带领家族创办了一个中医药企业,借着政府扶持的东风和国民对中药的特殊情怀,成为民族企业家的代表。这是只有在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才能诞生的中国特色企业。 非处方药的广告战 并不是所有的处方药都像步长脑心通那样,能靠“学术推广”获得新生。更多的处方药复苏,是在转为非处方药之后。 2003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鸿茅药酒列入非处方药。这意味着鸿茅药酒又可以在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体上大肆宣传了。众多经销商闻风而动,鸿茅药酒再现辉煌,2016年销售额达到16.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给鸿茅药酒换发批文的也是时任食药监局长郑筱萸。在这位已被判死刑的官员的任职期间,包括鸿茅药酒、莎普爱思在内的一大批处方药转为非处方药,成功复活。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