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金融精英要失业? 都怪它
科技取代金融精英。 2012年,“世界上最让人敬畏的银行家”,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在致股东信中用很大的篇幅强调着一个信号:硅谷来了。 花旗银行前CEO Vikram Pandit曾说,2023年之前,金融行业30%的工作岗位将被科技取代。 被科技席卷了的金融业正在发生巨变,今天就和硅兔君一起来看Fintech势如破竹般的发展。 不满华尔街: 炒股必备Robinhood 早在支付宝上的财富栏目出现之前的2013年,美国有一家名叫“罗宾汉”(Robinhood)的公司成立,截至2018年5月已经完成3.36亿美元的D轮融资,成为当年硅谷的“当红炸子鸡”。 Robinhood是美国文化中一位劫富济贫的民间英雄,以这位侠盗名字命名的公司听起来就很不简单。 2011年,美国群众不满1%的华尔街资本家们的贪婪与腐败,抗议只有1%的富人占有99%的美国人财富,发起“Occupy Wall Street”占领华尔街抗议运动。 Robinhood的创始人深受影响,他们发现华尔街金融公司的股票交易成本其实很低,却要求用户为每笔股票交易支付7~10美元的佣金,再加上开户最低资金限额,金融投资门槛十分高,将大部分中产以下的美国人拒之门外。 为了让更多的美国人能参与金融投资,两位创始人做出了一款零手续费的股票交易App,正式上线时有100多万用户提交注册申请。 信用报告全部免费: Credit Karma的海量消费数据库 美国早在2006年就已经将互联网提供免费服务的思想贯彻到消费金融行业,Credit Karma的成立相当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强行从其他传统付费征信机构的盘子里切下来了一大块蛋糕。 在美国,三大征信机构只在监管要求下每年为消费者提供一份信用报告,其他时间要最新报告是需要付费的,价格从十几到几十美元不等,然而它的成本或许只需要一美元甚至更少。 针对这种不公平,Credit Karma从征信机构用批发价购得信用记录,免费提供给用户。截至2017年,它的用户量已经积累了七千万用户。 随后Credit Karma又推出了免费报税服务,而从前这项业务纳税人需要花费几十到上百美元购买报税软件。 这项新服务一推出不仅让Credit Karma用极低的成本获得了数千万高粘度用户,还带来了海量的用户信用记录,财务数据和行为信息,瞬间成为估值达到了近四十亿美元体量最庞大的导流平台。 因为详细地掌握了用户的信用背景和消费习惯,Credit Karma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信用卡等金融产品的推荐行为,并且用户转化率远远高于其他渠道。 网络支付一键设定: Stripe为中小企业谋福利 其实在美国也有类似支付宝的软件,不同的是它没有那么大的体量。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