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低幼动画迎来元年:严控引进、平台扶持、IP下场
比较被看好,但概念性最严重的变现模式是与商业第三空间结合的轻资产文旅项目,比如轻一点的装置展、快闪店、小型游乐设施等,尤其集中在商场。电商对线下商场的打击不小,如何延长消费者的到店体验时长是当下商场都面临的问题,亲子、电影院和餐饮成为商场留住消费者的主要业务,尤其是亲子类消费通常会有多位家庭成员同行,消费力更强。 目前融创、万达、华侨城等大型地产集团陆续投入「动漫+地产」的项目中,但项目周期不短,早期拿IP授权的体量不会太大,也更关注头部IP,短时间内很难成为低幼IP,尤其是腰部作品的主要变现方式。 相比国外,国产低幼动画差什么? 国外低幼动画入侵,国产低幼动画新IP稀缺。相比之下,我们差的还很多,包括作品的成本投入、制作认真程度、故事的专业度、变现逻辑和海外发行能力等多方面。 最主要还是作品本身的起点。相对于国际成熟市场的少儿动漫IP作品,国内少儿IP作品的投资预算比较低,前期团队的资源不够完善,使得作品在创意策划、故事结构、美术风格、人物形象与制作质量等方面与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优质的标准化制作产能也比较有限。 “虽然预算成本并不能直接决定动画好不好看,但仍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谢坤泽表示,“好的故事策划+好的制作生产+好的品牌运营,动漫IP作品才能产生更高的品牌效应与价值,取得更大的市场认可机会与发展空间。” 制作质量和成本投入,在近年国产低幼动画行业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讲故事的能力和教育意义,依然是国内最稀缺的资源。低幼动画作品是最容易在全世界打通的内容品类,国产低幼动画更贴近中国市场,更了解中国不同用户的需求,在内容上更接地气,也会有更多中国文化的元素,但如何创作孩子们喜欢又能寓教于乐的故事,依然是考验。 “国内整个在讲消费升级,实际上不只是物质也包括精神层面,对于小孩子也应该有动漫升级。”邹龑表示,“动画在孩子的童年,除了娱乐功能,更重要的是教育功能,这是低幼动画应该承载的使命。” 雷涛也告诉娱乐资本论矩阵号预言家游报:“好的低幼动画创作过程需要很多专业知识,比如儿童心理学、认知理论等。对于创作者来讲,如何用跨年龄的思维考虑孩子们的故事,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不只是故事,在画面、声音上,符合儿童成长的生理习惯,处理色彩搭配、构图、声音的高低频分配等,都是需要国内厂商关注的细节。” 变现逻辑也是国内和国外差距较大的方面。国内非头部低幼动画的变现逻辑比较简单,概念层面比较多,会粗略的定性为玩具变现或者电影变现或者线下变现,但实际上每种方式的开发模式并不完全相同,具体到每个品类区别都很大,并不能一概而论。 IP本身体量上不去,在变现上面也会受阻,真正能做到结合变现逻辑进行内容开发,并结合内容进行创意商品化,是比较重要又复杂的模式。这也存在产业上的差距,很多国外动画靠播出费就可以盈利,但国内作品想通过播出费cover成本还是比较困难的。 杨晓轩也告诉预言家游报:“国内低幼动画海外发行能力较薄弱。目前国产少儿动画发行大多依靠的仍是参加海外展会推广发行的传统方式。此前爱奇艺与维亚康姆国际传媒集团战略携手推出的《无敌鹿战队》,在动画创意初期就预售尼克儿童频道进行全球播出及代理发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学习了很多国际通行的低幼动画片预售模式。” 结语 总的来说,2019年会是低幼动画快速发展的一年,包括平台的加大投入,更多产能的入局,更多新作的立项和开工。但和前几年一直“崛起”的非低幼向动画类似,讲故事的能力和变现模式依然是行业性的硬伤,看起来是给孩子看的动画,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不少,国产低幼动画行业性爆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机会也一直在。 【来源:娱乐资本论 作者:丸酱】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