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国内上映,是收割影迷的情怀吗?
除此之外,发行导演剪辑版(《驱魔人》、《异形》)、IMAX重制版(《极地特快》)、周年纪念版(《E.T. 外星人》)等“五花八门”的形式也成为重映的各种选项之一。总体来看,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将经典电影重新搬上大银幕,让新一代影迷有机会重温,已成为北美市场的通行做法。对于经历高速成长后进入稳健发展期的国内院线而言,经典电影重映(抑或“首映”)也理应成为一种可选项。 另外,据“宫崎骏映画馆”整理,《天空之城》,《龙猫》和《风之谷》等三部宫崎骏作品曾在国内小范围内亮相。当然,上映时的译名有所差异:《天空之城》内地上映片名是《空中城堡“拉普他”》,1989年由长影译制;《龙猫》内地的片名叫《邻居托托罗》,1992年由长影译制的;而最早的《风之谷》内地片名叫《风谷少女》,由上译译制。 中日关系回暖,日本电影迎来引进潮? 事实上,《千与千寻》在国内上映,正是近期日本动画大规模引进的一个缩影。 进入2019年后,日本动画电影的公映数量已经创下新高:1月份,《命运之夜——天之杯:恶兆之花》和《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时隔一周亮相;2月份,曾获“金爵奖”最佳动画片的《 朝花夕誓:于离别之朝束起约定之花》上映;3月接连引进《夏目友人帐》、《魔神Z》和《我的英雄学院:两位英雄》;从5月到6月则有《企鹅公路》、《龙珠超:布罗利》和《哆啦A梦:大雄的月球探险记》,并以《千与千寻》作结。 3月引进的《夏目友人帐》 7月则还有两部备受期待的剧场版《命运之夜——天之杯II :迷失之蝶》和《机动战士高达NT》将引进中国,以及确认引进但还未定档的《游戏人生零》。 由此计算,上半年已经引进的日本动画电影的数量超过了10部,而2017年和2018年的日本动画电影批片都只有5部, 2019年将在数量上出现较大的跃升。 虽然数量激增,但是由于这些日本动画普遍延期都达到半年以上,目前仅有《夏目友人帐》和《哆啦A梦:大雄的月球探险记》在中国票房过亿,其余作品基本落在2~3千万的区间内,最低的《魔神Z》甚至只进账41万元人民币。 事实上,若将眼光进一步放宽到动画之外,便会发现日本真人电影也不遑多让:《22年后的自白》、《今夜在浪漫剧场》、《祈祷落幕时》、《境·界》、《邻座的怪同学》等片纷至沓来,但从票房来看,市场号召力逊于动画类型。 《祈祷落幕时》 以此观之,仅半年时间来自日本的引进片就接近20部,已取代印度成为今年批片中的最大来源国。 如此汹涌而至的日本电影,既与中日关系回暖的大环境直接相关,也间接折射了市场和美国大片低迷的困境:在2019年的前5个月,票房产出同比下滑的月份达到3个,年度总票房下跌接近4%,观影人次也缩水了8千万。 与此同时,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以42亿落幕后,多部好莱坞大IP或续作表现均不如预期:“宝可梦”真人电影《大侦探皮卡丘》止步于6.38亿,“怪兽宇宙”新作《哥斯拉2:怪兽之王》无力冲击10亿,“变种人”终结篇《X战警:黑凤凰》难过4亿,而上周开画的《黑衣人:全球追辑》也显著低于预期,目前仅有2亿票房成绩。这些高投资影片都饱受中庸口碑的拖累,继而在首周之后甚至期间就呈现出“跳水”行情,对于拉抬大盘表现也有心无力。 目前看来,即便坐拥多年积累的粉丝基础和良好的IP效应,以《千与千寻》为代表的日本动画有着显而易见的“天花板”,恐怕难以承担提振大盘的重担。当然,接下来的暑期档将是逆转票房跌势的关键,在《爱宠大机密2》、《狮子王》等进口片之外,若国产电影能够乘口碑之势崛起,市场才会显著回暖。 【来源:毒眸 作者:陈镔】 (编辑:应用网_阳江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